北林園林學院教師主持項目入圍2018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
日前,2018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已公布本屆入圍獎項名單,中國有兩項設計作品入圍。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李雄教授主持,姚朋副教授、戈曉宇老師等多位師生參與設計完成的“應對城市雨洪危機的夾河郊野公園”入圍該獎項。
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Rosa Barba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rize)由Sabadell銀行贊助,是國際景觀雙年展的一部分。本屆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面向世界范圍內征集了2013年--2018年已建成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并由國際評審團遴選出10個決賽入圍作品。
今年9月,第十屆以“回歸”為主題的國際景觀雙年展將在西班牙巴塞羅那Petit Palau音樂宮舉辦為期3天(2018年9月26日、27日、28日)的研討會,獲獎者將受邀出席研討會。國際評審團選定的項目將會在國際景觀雙年展展覽目錄中收錄出版,并在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及雙年展中展出,還將在雙年展網站上發行。
入圍作品名單
獲獎項目介紹
1
項目區位
項目位于山東省煙臺市外夾河畔,城市南部的邊緣地帶并鄰近機場,西南側以夾河為界,東、北側均為新修的市政道路,西側隔夾河支流與機場高速相接,設計總面積48.8公頃。
項目區位與背景
2
設計理念
項目依托場地現有條件,結合自然環境,延續場地的現狀肌理,在滿足功能性、景觀性的同時,提出針對現狀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水資源問題的彈性設計策略:
高效能應對城市雨洪。項目秉持“存蓄、消納、遲滯”的設計原則,對應“城市—支流—干流”四個界面,將夾河郊野公園作為城市面向夾河的徑流防線,同時,也將夾河作為面向城市的彈性緩沖區域。選擇利用植物、土壤等自然材料,石籠、生物滯留池等設計元素,對地表徑流進行凈化處理。
低成本建設郊野公園。項目基于彈性理念,通過引入低維護鄉土樹種、豐富植物群落類型、提高生態護岸比例,塑造多種近自然生境及動物棲息地,且設計多個主題的專類花園,形成復合的植物景觀層次;公園突出郊野特征,對現狀植被和農田進行梳理改造,秉持生態化和景觀化原則營建可供參與的游憩空間,在全園形成健康步行道系統和濕地科普棧道系統,在城市邊緣區營造出郊野型綠色空間。
總平面圖
3
建成效果
項目于2013年建設完成,構建了一個以應對城市雨洪為核心、促進城市邊緣區發展的濱河郊野公園,實現了高效能應對城市雨洪和低成本建設郊野公園的有機結合,受到了社會一致好評,并帶動了煙臺市近夾河區域的更新與發展。
雨后湖景
專類花園
濱水空間
堤頂路入口
湖畔意趣
駁岸棧道
活動場地
野花小徑
4
主要設計人員
李 雄,教授
姚 朋,副教授
戈曉宇,講師
鄭曉東,副教授
李運遠,副教授
肖 遙,講師
林辰松,講師
宋 文,中級實驗師
李方正,講師
邵 明,博士研究生在讀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