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江源 來看青海“生態之窗”
長江源的玉珠峰、黃河源的鄂陵湖、瀾滄江源的昂賽瀾滄江大峽谷......去不了實地怎么辦?別急,來青海“生態之窗”!24小時實時高清監控,讓你一睹為快!8月27日,“走進三江源”網絡媒體主題宣傳采訪團走進青海省環境保護廳,在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指揮大廳通過“生態之窗”與這些生態自然景觀,還有珍稀野生保護動物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
高清實時全方位 生態環境實時狀況盡收眼底
青海“生態之窗”是為更好地推動青海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等五大生態板塊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時監測和展示重點區域和典型生態類型的生態環境狀況及自然景觀,而建立的一套遠程實時視頻觀測系統。
2016年,按照重點生態保護區域自然景觀分布及野生動物典型活動區域分布特點,青海省環保廳在全省規劃了40個觀測點位,采用5-15千米長光程高清視頻監測、數字化網絡實時傳輸、統一平臺管控的方式,建立了遠程視頻實時觀測和監控系統。該系統可實現非接觸、遠距離、大范圍、全方位的實時精確觀測,并且可以在全省范圍內近距離觀覽典型區域生態類型、自然景觀和明星野生動物。
據青海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介紹,經過2年多的建設,青海“生態之窗”在全省規劃的點位已經達到了70個,目前已經建成了27個。在即將實施的青海省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中,通過監測點位的建設,到今年年底,所有建成的點位將達到50多個。“同時,我們還集合了林業部門、旅游部門等監測點位,到十三五末期,全部點位將達到100個左右。”
“生態之窗”如何建成?從“點”到“線”到最終“一屏呈現”
據介紹,“生態之窗”系統建設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建設省級觀測管控平臺。平臺利用省環保廳云計算中心現有基礎軟硬件設施,在環保云平臺和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指揮大廳部署,平臺可調度和展示現場端攝像機實時圖像,在指揮大廳顯示大屏上展示。二是建設重點生態功能區典型區位觀測點現場端視頻觀測系統和音視頻連線系統。觀測系統主要有長光程云臺攝像系統和12-45米鐵塔、網絡接入及配套設施,以實現遠距離視頻圖像監控及音頻通訊。現場端可與指揮中心進行實時雙向的音視頻連線通訊。三是專用遠程傳輸網絡建設。開通各觀測點到省環保廳的高帶寬專線光纖線路。
作為青海“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青海“生態之窗”利用高清遠程視頻技術,對青海典型生態系統、代表性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進行遠距離、全方位、全時段的精確監控,智能化程度高、實時性強,運行可靠、技術先進。該系統通過數字化網絡將視頻監控數據實時傳輸至省環境保護廳,為生態環境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生態之窗”系統也成為了面向公眾環境教育的重點基地。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青海下達七億元財政資金支持三江源生態建設
近日,青海省財政下達7億元資金,支持三江源生態保護和二期工程建設,為三江源地區增草增水、農牧民增收、維護【詳細】
青海三江源成珍貴野生動物快樂天堂
白唇鹿數量增加,藏羚羊種群數量達到7萬多只,金錢豹從難覓蹤影到頻頻現身【詳細】
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中心籌建方案通過家論證
日前,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中心籌建方案專家論證會在北京召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