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赤彪:青島濱海的城市之美
9月10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濱水城市高端學術交流上,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郝赤彪教授發表題為《青島濱海的城市之美》的演講,介紹了青島的城市發展歷史,分享了青島在濱海城市設計過程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以下為演講實錄: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郝赤彪演講
青島的城市生長
在座的所有人對青島應該都有一種印象,這種印象首先是它是一個號稱“中國瑞士”的地方。在今天的發展過程中,灣區這個概念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比如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從世界范圍來講,東京灣、悉尼的雙水灣,以及還有很多濱海的地方都有一個成功的灣區規劃。青島本身來講也是一個因灣而生的城市,通常我們都講,“濟南是山東的濟南,青島是中國的青島”,這一點就足以見青島的魅力。走到世界不同的地方,談到青島的第一印象,就是青島啤酒,還有青島的支柱企業,比如海爾、海信、澳柯瑪。隨著這些年的發展,中國的青島已經走向世界的青島。從2008年的奧運會一直到今年的上合峰會,這張品牌越來越使得我們山東人感到驕傲以及中國感到驕傲。這是我們所看到的今天的青島,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記憶的最美青島市,實際上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城市的變化是逐漸生長起來的,我們今天在這里辦論壇,討論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城市如何生長。
青島在百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大概經過了六個主要的發展階段,最要強調的幾個重要階段就是,一個城市的發展就像人的發展一樣,它的第一粒扣子十分重要。在青島開埠的初期,有三次外敵入侵,就是德國人和兩次日本入侵,這個入侵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青島前期城市發展規劃的空間格局和戰略格局。
再一個重要的時期就是改革開放以后,青島城市的主中心向東偏移,俞正聲同志在的時候,把青島市政府搬到了東部,使整個城市的生長進入快速發展期。
德占時期青島的第一筆規劃,作為我們研究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是一個獨有的規劃。所有在座的人都會想到一件事情,談到青島就談到了青島老城區的市政設施,它在各種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幾乎沒有被各種自然力量所破壞。最簡單的就是地下工程的建設超過地上工程的建設。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市政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98年青島市第一份城市規劃
這是青島開國初期的原貌,以及現在還能看到的青島的棧橋。在德國人來了之后的這個規劃,也在不斷地調整和修改過程之中。整個城市的演化是在生長有序的過程中進行的。前后兩張圖,仔細看的話還是有變化。這是城市建設初期的過程,跟很多沿海的城市有點像。
▲棧橋開國初期的原貌與現狀對比
總督官邸,已經成為國家級保護建筑,周圍的環境和當時初建的時候仍然不一樣了,但是房子仍然是這座房子。剛才我們看到的總督官邸變化,和這張圖來講,周圍的城市圍繞著這個建筑在逐漸生長過程當中。
▲1907年,建設中的總督官邸
上個世紀嶗山的仰口,自然環境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1914年, 嶗山的仰口海灣
日占時期對青島的規劃有了很大的拓展,這是日本人在青島的時候的一張生活照片,這個大臺階現在還有,但是神社已經沒有了。
▲20世紀20年代,在青島神社前拍照的日本女人。
國民政府時期,整個青島還是依山傍水的格局,但是整個路網系統和城市的容量已經有了很大的增加。當年的中山路,有很多建筑現在還存在。棧橋地方沒有變,但是已經經過了幾次修改重建。國民政府時期的青島總規劃,到1938年的規劃,城市肌理有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十分尊重自然,老青島城區的人都感覺到青島的路網像棘爪狀,在平原地區生長的人到這個地方很懵圈,不是人為的方格形的空間,而是完全依賴地形地貌組成的交通系統和步行系統。
▲1936年青島市街圖
1938年的城市主城區,現在風貌原則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改革開放以后青島城市東移,這片風貌保護區保存得跟這張圖差不多,但整個城市背景,原來的老城區背景都是山,新的城市已經是高樓林立。
2010年之前的青島規劃,大家看到城市主城區的概念已經從青島的老城區向對面的黃島區開始延伸,有兩個主城區,一個黃島區,一個主城區。這是2004年的規劃,又了新的城區開發,就是紅島(經濟)區。
這個天主教堂作為背景的城區現在已經是新城區的開拓,高層房子都已經蓋起來,城市生長過程中,向著濱海、向著腹地來拓展。
整個城市生長過程中,城市設計和濱海城市來講,它的營造有幾個主要的方法。這是現在的青島,這張照片也是七八年前的照片,跟今天還是有些區別,我們看到的城區就是東部新區,小紅房也已經是新房子,只不過把原來的建筑符號向東延伸了一部分。紅顏色是五四廣場,下面白顏色的是奧帆基地。
▲青島現狀照片
青島的濱海空間營造
1.沿海城市與海水的關系
沿水,首先要保留好原來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跟人文景觀相互之間的關系。
環水,特別是沿海的景觀建設,剛才梁達民先生講到了新加坡,新加坡這個城市和青島在人口總量上差不多,但是完全不同的氣候條件。(新加坡)這個地方做綠化比較容易,隨便插一個東西都會長成一個枝葉繁盛的樹,但是在北方地區很難做,很難做的結果就是,沿海城市的自然景觀大量以人造形式出現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對抗感。我們去了泰國這些熱帶地區,沿海地區可以長很多植物,人和海的關系通過植物作為一種媒介和緩沖,就比較容易處理。而北方地區的沿海,人造的東西還是比較難做的。
2.城市體系和手法
青島目前形成一套自己的體系和手法,像融水的辦法,植物與堤岸的關系。
市政府的主軸線規劃得不錯,但是實際體驗也沒有那么理想,尤其是五四廣場的建筑品質,由于都是20年前左右的建筑,那個品質跟今天還是不能比,相當一段歷史時期可能會影響這個區域的城市空間效果。從規劃的手法上來看這張圖還是能夠體現一些城市通廊和海域的關系。
青島作為一個濱海山地城市,和山的關系、和水的關系、和海的關系顯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這張照片所看到的環境基本上都是老城區,但是這個房子是在中山路上新建的,是整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個敗筆,中山路出現這么大的一個體量,從整個天際線上來講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青島天際輪廓線
這張圖的建筑是當年的總督府,總督辦公的地方,前面這一棟是原有的老房子,改革開放以后,就是青島市市政府,改革開放有一段時間,市政府的功能不夠用,又在后面重新拷貝了一棟跟它一模一樣的樓,成為當年的市級辦公機關,現在這個地方已經變成建筑博物館。這是著名的匯泉廣場,匯泉廣場上一個老建筑就是體育場,這些房子都是新房子,但是也是改革開放之后建的幾個高層建筑,看起來跟別的城市也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個場景就是奧帆基地,今年峰會的時候,宴會就在這個地方舉行。這個地方原來是開奧運會時的小劇場,這次改造以后成為峰會的宴會廳,現在可以對外開放。
▲匯泉廣場
北方的濱海地區,海陸點綜合利用的開發和熱帶地區,比如和泰國、新加坡,還是有區別,對這些空間的綜合利用還有待于思索和改進。盡管這些項目目前也已經有,但是還沒有達到很好的狀態。
3.設計原則總結
城市展望,隨著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青島也已經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城市規劃也已經給我們畫了一個新的藍圖,由原來膠州灣為中心的城市發展地帶,變成未來的三灣發展,除了原來的膠州灣,還有靈山灣和鰲山灣,三灣聯動將成為未來青島空間聯動非常重要的一筆。旅游也會給青島帶來很大的商機和城市魅力。
▲一帶一軸,三灣三山,組團發展
青島還有一個淡水河,就是大沽河。青島這個城市的主要特點是,北依大澤山,南面濱海有連串的山,兩山相夾的地方是青島發展的腹地,這個地方被青島人稱為母親河,所以青島未來的發展不僅僅是沿海,還有一個縱伸發展的空間體系。
膠州灣、靈山灣,靈山灣是一個巨大的出海口,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鰲山灣是藍色硅谷。
青島已經從中國的青島向世界的青島邁進,上合峰會就是一個典型的標志。青島已經瞄準了世界上最好的大灣區的發展,紐約的灣區、舊金山的灣區、東京的灣區,都將成為青島的對標。未來已來,唯變不變。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到青島。謝謝!
郝赤彪: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省建筑創作學會副主任、青島市規劃學會副主任,世界高層建筑與都市人居環境學會城市代表。長期從事建筑學教育及建筑設計研究,發表科學術專著和研論文60余篇,主持國家、省市級教研、科研課題10余項。主創建筑、規劃、景觀設計作品及工程項目近兩百項,獲得省、部、市級設計獎10余項。指導學生在國際、國內建筑類設計大賽中獲獎百余項。多次獲得國家與省級建筑學類學生設計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