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要注重文脈承襲
城市更新是一種將城市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作必要的、有計劃的改建,同時保存城市傳統建筑文化風格的過程。近年來,國內一線城市對城市更新的呼聲漸高。在城市規模有限的背景下,我國大城市已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這也意味著,城市更新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
從“城市建設”到“城市改造”再到“城市更新”,標志著中國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城市更新不僅是對建筑物等硬件設施進行改造,也是對各種生態環境、文化環境、產業結構、功能業態、社會心理等軟環境進行延續與更新,并逐漸滲透到金融、投資、科技、創新、人文、環境、經濟、民生等諸多領域。特別是文化,它被期待賦予舊城更豐富多元的意義,并生產出具有地方特質的空間形態與文化地景,從而重塑舊城生活空間及文化意象,提振經濟活力。
不少更新地區是經過歷史的洗滌和歲月的磨練而形成的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的舊區,存留至今的文化因子以及對當地城市社會網絡關系和生活意識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都是地區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當一個時代的印記積淀成為文化,時間的快變才有了對于人而言的意義。與一味求新、徹底推倒重來、人為制造文化斷裂的改造方式不同,城市更新表面上是開發、是求新,實際上卻是對過去文化的繼承,對周邊環境的塑造與升級。
城市更新應當明確文化基因的重要性,著力延續歷史文脈,又要賦予其適合時代和未來城市發展的使用功能,注重城市內涵的豐富和提升。城市文脈是樹立城市形象與打造城市精神的基本要素,文化經濟在消費型社會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城市更新項目規劃過程中對文脈的挖掘和展示只是基礎,未來還需要逐步引入公眾與社區的深度參與,在文化活動中進一步展示城市特色,從而建立和完善城市文化經濟的發展機制,最大程度發揮城市文脈的延續記憶、展示形象、提高市民認同感的作用。
目前,我國已從傳統的物質層面、拆舊建新式的城市更新,發展到反映新時代要求、承載新內容、重視新傳承、滿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城市有機更新的新階段。在城市更新中,歷史建筑、歷史風貌區、特色風貌區原則上不進行拆除重建,要鼓勵結合城市更新項目對上述片區實施活化、保育,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的地域風貌、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系統推進城市更新
19日,《城鎮創新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秷蟾妗氛J為,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更新面臨配套政策、機制和模式不健全等挑戰,各地應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