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專業獎:戴家湖公園生態修復工程
敘述場地故事,記錄時代變遷
因地制宜,彰顯獨特個性
生態防護,打造多功能于一體公園綠地
改善水質,營造全新有機水生態系統
多重體驗,暢想后工業時代文明新曲
項目地點:湖北武漢
項目面積:436,000 m²
業主單位:武漢市科發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單位:武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
主創設計:讓余敏
設計團隊:陳晟,吳兆宇,鄭學軍,韓佳,王家濤
施工單位:武漢市園林建筑工程公司
項目經理:吳彥敏
項目時間:2013.08-2014.01
項目概況
戴家湖公園位于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與建設十路交匯處。占地49.5公頃,是以生態防護為主,以基址為歷史、人文依托的集生態防護、景觀觀賞、休閑健身、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務等多功能與一體的生態型公園綠地。公園西臨青山公園及居民生活區,東接青山工業區,地處青山區東工西居格局的中間過渡地帶,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戴家湖逐漸變為青山熱電廠等大型企業的粉煤灰堆場,堆積的粉煤灰一度高出地面10余米,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公園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其節約型園林理念的實踐也得到了各方好評,比原計劃節省近30%建設資金,通過媒體的報道,其生態、經濟效益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總平面圖
技術特色
一、 生態修復的手段
場地內大部分區域被粉煤灰覆蓋,其他區域貧瘠的土壤下掩埋著大量建筑垃圾,水體重金屬含量超標,面對的是一塊病入膏肓的土地,面對特殊的場地條件使用了我們能想到的一切手段,期望對城市和這里的居民有一個交代。
▲濕地實景照片
(一)土壤改良
要修復生態首先要改良土壤,這里的土壤不僅貧瘠而且偏堿性,除了常規的化學土壤改良手段以外,我們對局部裸露的粉煤灰堆場采用了1.5米的換土覆蓋,并在整個場地提前種植了一季黃豆,利用其固氮能力加強土壤肥力。未來公園也會每年種一季黃豆,把黃豆作為主要的地被植物材料,持續為土壤增肥。
(二)水體修復
場地南部有4.7萬多平米的水體,水質偏堿性而且重金屬超標,為了改善水質我們嘗試構建新的水生態系統,通過構建水生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水生動物群落營造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從而達到長效改善水環境的目的。
(三)海綿手段的應用
在園區內,我們綜合應用了‘滲、滯、蓄、凈、用、排’等工程技術手段,減小雨水徑流,收集和存蓄場地雨水用于綠化澆灌。在全園主要的集散場地采用了透水鋪地,并在全園設置了三處雨水花園和大量的碎石溝和草溝收集雨水,利用園區現有的幾個水塘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澆灌,并在低洼場地設置了一處蓄水模塊、濾水及加壓設施,形成一套完整的中水系統。實現海綿理念。
▲海綿實景照片
▲海綿實景照片
二、兩型理念的實踐
(一)資源節約型
1、節材
收集場地內及周邊廢舊紅磚、耐火磚、混凝土塊、廢棄的機械零件等,將其整合運用于公園二、三級園路、石籠坐凳、景墻、雕塑小品中。節約資源的同時,敘述場地故事,記錄時代變遷。
2、節力
場地地形整理因地就勢,結合現有地形進行整理,陡坡坡度控制在土壤自然安息角之內,節約人力的同時,形成戴家湖獨特的起伏有致的地形特征。基址內現有土質條件差,土壤內含有大量粉煤灰和建筑垃圾,不利于植物生長,對此問題,沒有采用大面積換土方式,而是采用樹穴換土、大豆固氮等方式解決,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源。
3、節地
由于三環線高架、鐵路高架縱跨基址之上,使場地內產生大量橋蔭空間。對于這部分空間積極利用,設置停車場、健身活動場地,使有限的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
(二)環境友好型
場地長期受粉煤灰、建筑垃圾影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公園建設前場地內極大部分區域寸草不生,公園規劃綠化用地比例達91.8%,樹種選擇適地適樹。選用較耐貧瘠耐堿性土壤的植物,將泡桐作為公園特色樹種。同時選用可吸收重金屬離子的水生植物。旨在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使場地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恢復。
三、因地制宜的設計策略,彰顯獨特個性
(一)對場地內原有痕跡的保留
將場地內過去挖灰、修橋所遺留的構筑物保留、清理。并與鋪裝、植物等結合,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致。在北入口、紫茵臺景點中,保留部分場地內原有粉煤灰和建筑垃圾,設立粉煤灰及耐貧瘠土壤植物展示,具有一定宣傳科普教育意義。
▲主入口設計
▲北入口實景照片
▲紫花道實景圖
▲活力廣場實景圖
▲橋下健身空間
▲活力草坪
▲園路實景圖
(二)工業材料及器械運用
適當保留青山區工業化時代遺跡,將工業生產的一些廢棄物作為景觀元素,對場地內可利用資源進行整合。公園內大量運用工字鋼、廢舊機械零部件、紅磚、耐火磚、枕木等材料制作鋪裝、雕塑、廊架、室外家具。使人們在游覽公園過程中可以自然融入公園后工業氛圍中,回顧工業建設階段的歷史,同時構建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建立多重體驗與開發空間,暢想后工業時代文明新曲。
▲雕塑實景照片
▲雕塑實景照片
▲實景圖片
▲實景圖片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