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座會呼吸的“海綿體育公園”建成開放(多圖)
為改善和美化城市環境,推動海綿城市試點,切實解決場地內的排水問題,經過的一年多的施工建設,玉溪市體育場---云南省第一座會呼吸的”海綿體育公園“近日正式改造完成對大眾開放。
玉溪市體育場位于玉溪市紅塔區鳳凰路89號,建成于上世紀80年代,一直以來是市民運動健身、舉辦市級運動賽事的重要場地之一,同時,兼具休閑娛樂,生態,防災等功能。但由于建成年代較早,場館基礎設施已經出現了諸多老舊和不足的問題,夏天存在不少積水低洼點,排水溝可以聞到明顯的惡臭味,嚴重影響室外運動。
圖:玉溪體育場改造前鳥瞰圖
▲玉溪體育場改造前設施條件
每個城市的體育場不但在市民生活中舉足輕重,而且也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區之一。本次基礎設施和場地的更新,能否更貼近市民、學生、運動愛好者心目中理想的環境?能否更加具有吸引力從而吸引廣大人群前來活動、交流和聚集?能否轉變開發模式并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升級?帶著諸多疑問記者跟隨瓦地設計設計師張碩走進了改造升級后重新開放的體育場。
據悉,設計師們對該地塊進行了長遠規劃及分析,最終提出SPONGE PARK(海綿雨洪公園)和”SBD”的雙概念(體育公園及商業地塊相結合開的發模式,采用“SPORT”S“和”CBD”的BD。),提升生態環境的同時,力求將現狀封閉的體育場最大化打開,演變為一個開放的格局融入周邊城市,市民可以毫無阻隔的隨時進入內場活動。
規劃中保留了”一場兩館”(及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中玉酒店、財富時代高層社區,其余部分開發成商業及體育公園,增強地塊的發展活力和吸引力。未來,這里將建設成一個城市核心區域的體育公園,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玉溪市及全國人民。
▲打開的體育場界面和周邊聯通關系
▲玉溪市體育場規劃圖
▲遠期開放關系圖
在此規劃方案前提下,設計團隊進行了詳細設計,設計團隊從運動和生態出發,投身為市民建設一個開放體驗的“海綿體育公園 “。給大家帶來不可復制的運動體驗,延續傳承本土文脈。
▲體育場生態海綿改造理念
針對玉溪干熱的氣候條件和當地紅土的土壤特性,重點選擇雨水花園、生態滲透溝、排水淺溝、透水鋪裝、雨水收集回用池、濕塘、高位花壇、雨落管斷接及垂直綠化作為主要雨洪管理設施。
設計師們在海綿基礎功能上,給場地賦予了更多的屬性。將專業賽事和大眾體育兩大主題進行分區,專業賽事集中”一場兩館“內,體育場和體育館形成了一條”專業賽事軸線“。也保留了城市空間記憶。大眾體育集中在體育場和體育館外的場地,節點集中在”專業賽事軸線“的兩翼,并被一條連續的健身步道環串聯起來,形成了以服務大眾群體為主的體育公園。
在交通組織上,本著”人車分流“為出發點,利用立體化交通開發模式,凈化地面車行環境,所有車輛入地下車庫,達到體育公園全面人行,從而實現人車分流,在空間界面上,打開了體育場東南和西北的界面,開放給市民,從而可以形成一個大型集散聚集場地。
▲嶄新的透水型跑道
▲運動場地下坐落480立方的雨洪調蓄池
▲場外健身步道環建成后
▲場外健身步道環建成后
▲場外健身步道環建成后
▲開放后的多個和市政路銜接入口之一
▲開放后的主入口
▲開放后的主入口
▲場館屋頂雨水全部斷接進入生態高位花壇
▲主入口垂直綠墻建成效果
▲建成后生態滲水綠化區
▲轉角公園透水園路
▲雨水花園建成效果
▲活動和雨洪蓄水結合的下凹綠地效果
▲傍晚的零耗能自發光星路效果
▲建成運營階段迎來了羅大佑的演唱會
玉溪市體育場變身為會呼吸的“海綿體育公園”,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水環境效果,雨污合流問題得到解決,降水徑流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并實現了生態認知和體驗互動需求,非常受到玉溪市民的歡迎,也得到了各界人士高度評價。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