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專業獎:安順市西秀區邢江河上游水環境治理總體規劃及樂壩河景觀設計
優化水資源分配和利用
給河流預留更大空間
生態修復加強河流動態發展
休閑游憩與生態、防洪功能相結合
項目名稱:安順市西秀區邢江河上游水環境治理總體規劃及樂壩河景觀設計
項目位置:貴州省安順市
項目面積:長87km,寬150m河流范圍
業主單位:安順市億順水環境綜合治理有限公司、安順市政府
設計單位:荷蘭都市方案規劃建筑設計事務所(NL Urban Solutions B.V.)
設計成員單位:億利生態修復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水利水電勘察設計研究院
主創設計:Rong Hu、Marja Nevalainen、Hans Dekker
設計團隊:Tsai Hsun Ho、Taryn Dalius、 Yuqing Liu、Xin Sui、Naili Zhao、 Shuyang Li、Pedro Alves、 Aiste Eidukeviciute、Bojan Ballen、李文波、林威、劉文達、羅飛,杜建國,王楓
設計時間:2017.06—2017.09
項目概況
江河和三角洲常被視為是地球的動脈。它們是城市繁榮發展、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和食物供給的基礎。邢江河作為烏江的一級支流,被譽為“安順母親河”,邢江河上游山水風貌獨特,少數民族聚居、屯堡古寨眾多,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該區域在景觀品質、農業產值、旅游開發、生態修復、水資源利用的提升上具有巨大潛力。它也是紅楓湖的重要入湖上游河流,水質狀況直接影響紅楓湖的水質狀況。但邢江河上游河道現況具有防洪安全措施不足、河道生態價值缺失、匯集沿河兩岸的大量的生活污水導致水質污染嚴重,景觀和旅游潛力有待發掘等問題。
▲總平面圖
設計構思
針對邢江河流域面臨的突出水問題,按照“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統籌發展的原則,刑江河上游流域綜合整治不是單一的水利工程,而是針對河流安全、生態保護、景觀改善、休閑旅游提出的多層次的解決方案。項目從四個層面入手:
▲設計構思
1.小流域水資源分配和利用的優化
雨水作為小流域水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若充分利用,可緩解流域缺水現狀,建議安順細化小流域水資源管理,增加蓄水設施,疏通毛細水系,最大化利用雨水、洪水,將水盡可能長時間地留在流域內,增加在山區、農田區、河流管控區內的水資源集蓄。減少農業灌溉對河流的依賴,保證河流內最小生態流量,使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效益最大化。
▲小流域
2.“給河流發展空間”策略
這里闡述的生態方法基于定義、保護和修復河流管控區,為此需建立一套清晰完善的為河流提供空間的實施策略:通過為河流預留更大空間,重塑河流與自然河流管控區之間的關系,恢復和提升生物多樣性。同時這也是一種與自然合作、隨河流動態變化而變化的防洪理念。河流自身復雜的屬性、以及與其他要素的互動,如地下水,自然凈化和滲透,自然沉降,天然泥沙淤積,河床坡岸侵蝕過程的動態平衡,都依賴于盡可能自然的流域環境。
▲河流管控區
▲河流管控區
3.河流生態修復
河流生態修復重點在于兩個部分:河流管控區修護和河流岸線區修復。河流管控區修復包括新濕地和新森林,河流岸線區修復包括新溝渠、高位河岸和新的小島。為了修復生態,這兩個區域都應該通過具體限制措施進行保護,最重要的是不擾亂河流的自然流動屬性,加強河流的動態發展。
▲河岸生態帶
4.生物措施凈化水質
規劃應注重休閑游憩功能開發與生態功能發展以及防洪工程建設的結合,注重景觀空間品質的提升,沿河流結合防洪堤修建慢行系統,其局部深入河流管控區,穿越濕地,構建安全親水的慢行交通網絡,彌補從安順至邢江河上游著名旅游景點間缺失的慢行交通道路,這一措施能極大激發本流域的旅游潛力、帶動當地的經濟和社會活力。
▲生態溝渠
▲生態溝渠
邢江上游流域河流綜合治理科學發展路徑的探索,能夠作為安順山水田園城市、綠色生態城市發展的示范流域,景觀的提升和慢行系統的打造能夠提升安順市生態旅游的吸引力。在規劃中充分借鑒了荷蘭洪水治理以及水環境管理的方法,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寶貴經驗可以被安順市的防洪與河流生態發展借鑒。項目的目標是在保持邢江河原生自然風貌特色的前提下,將安順邢江河上游流域發展成為防洪安全、生態友好的區域,打造具有生態人文特質、示范引領作用以及輻射價值的生態型流域綜合治理典范。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編輯:李夢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