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點亮城市之美
走進省會石家莊的街巷深處,人們開始感嘆這座城市越來越有自己的獨特風情——頗具新意的時尚實體書店、精致的藝術品博物館、個性鮮明的寫字樓藝術空間、設計感極強的藝術園區……這些點亮城市之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其發展前景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日前,記者就此在省會展開調查采訪。
用開放性、現代性、藝術性打造獨特美感
剛剛過去的周末,省會市民王婧驅車來到位于石家莊市鹿泉區上莊的食草堂藝術園區。這已經是她第三次走進這處文化藝術氣息濃郁的地方。“我第一次來時,就被這里凸顯‘工業風’的藝術建筑群震撼了,整體建筑大而靈動,園區里的布置小而精致,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王婧說。
食草堂藝術園區內,廢舊的工業材料被重新切割、結合、組裝成各種別具一格的藝術品,賦予冰冷的鋼鐵材料生命和藝術感。園區內的藝術空間、老電影博物館等充分體現出工業與藝術結合之美。“怎么能做到讓人們一來就喜歡,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首先應做到的,這需要運營管理者從建設之初就考慮到藝術的引領作用。”食草堂藝術園區創始人牛合印認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在設計上一定要有超前的觀念。食草堂藝術園區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正是因為其在空間營造上突出了設計感。
不僅食草堂藝術園區,全省各地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空間從建筑設計到內部風格都展現出文化之美。比如我省首家24小時書店——呈明書店,以跳躍的藍綠為主打色調,輔以鏡面天花板,讓通頂的書架無限延伸,增加了整個空間的靈動之意;省級非遺傳承人郭海博的鐵板浮雕工作室,古樸的原木裝修襯托出一幅幅精美的鐵板浮雕作品,展示著它的質樸之美;位于石家莊市財庫國際大廈31層的萬營藝術空間,獨特帆船造型大廳配以空中庭院通透的全景天窗設計,讓人仿佛置身于云水之間。
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以其開放性、現代性、藝術性等特點提升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為大眾所青睞和追捧。
“好看”“好用”結合,才能留住市民腳步
擁有“高顏值”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扎根、生長,彰顯著城市文化生態的多樣性趨勢。如何避免淪為“好看卻不好用”的擺設,成為更加引人關注的問題。
以呈明書店為例,“好看”只是它給人的第一感受,當你真正走進其中,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彰顯著這里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文化薈萃空間、思想交流空間、人和人相聚的空間。“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從各方面體現出城市人民的價值觀、審美觀、創造性和生活樂趣。”在呈明書店副總經理張瑋看來,營建適宜的空間形態,傳達符合大眾需求的文化感受,是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必備條件。但要想留住市民的腳步,除了能讓讀者在視覺上感受到美之外,還得關注大眾的精神需求。“在圖書選擇方面,我們成立了由大學教授、媒體資深編輯、出版社編輯和營銷人員等組成的圖書甄選委員會,幫助讀者精挑細選書籍。店里每天都有駐店編輯,并開辟出咖啡區。”張瑋說,這些專業加貼心的服務,保證了讀者能獲得高品質的精神享受。
萬營藝術空間藝術總監鄭妍認為,近年走進藝術空間的人逐年增加,說明大眾需求的不斷增長,這也為公共文化空間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萬營從設立之初就定位為集展覽、學術交流、美術教育、典藏研究以及在地創作為一體的多元綜合性藝術機構。“我們一直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原創藝術和設計的進步以及本土文化在藝術中的體現,力求帶給觀眾一個富有藝術審美的美學交流平臺。”鄭妍介紹,通過推出藝術研討會、名家講座、藝術家對話等活動,萬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藝術空間。2016年,萬營藝術空間全年參觀人數為2.3萬人次,2018年,這個數字飆升至6.5萬。
內外兼修,突出功能定位,提供專業化服務,使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不但“好看”而且更加“好用”。
豐富文化生態,讓城市“文化森林”郁郁蔥蔥
越來越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深入城市肌體,展現出強烈的現代人文關懷和文化體驗,讓城市“文化森林”生長得更為郁郁蔥蔥。
每到周末,位于石家莊市鹿泉區眾創夢工廠里的郭海博鐵板浮雕工作室都會迎來眾多體驗者,伴隨著叮叮當當的捶打聲,一幅幅作品呈現眼前。這些體驗人群涵蓋大中小學生、城市市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更有外國友人慕名而來。
“文化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如何更美好、更有品質地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因此,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成長空間非常廣闊。”郭海博認為,公共文化空間的發展趨勢應是回歸文化的本質,成為可以提升大眾文明程度、審美修養的所在。正是看到了這一趨勢,2018年10月底,郭海博在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集展示、體驗、教學為一體的鐵板浮雕藝術館,讓更多人了解郭氏鐵板浮雕藝術。
除了數量不斷增長,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也在積極探索復合型服務形態。無論是郭海博鐵板浮雕藝術館的“體驗+欣賞”,還是呈明書店的“咖啡館+閱讀+24小時開放”,這些公共文化空間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公共文化設施,它們正以更加現代、包容的方式,兼容、涉足藝術展覽、創意設計等文化產業多業態。
采訪中,萬營藝術空間、食草堂藝術產業園區負責人均表示,未來都有跨業態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計劃。他們希望以多元、多樣、精品、跨業態的功能服務,不斷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同時,多家文化空間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在政策、資金和場地等方面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支持。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