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是否已經涼了?
特色小鎮發展到現在,并沒有過時,目前特色小鎮政策收緊是特色小鎮發展的“理性回歸”。
第一, 特色小鎮的熱度依舊,目前退去的只是“過熱”,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火熱”沒有問題,但是“過火”是不正常的。
前幾天和一個客戶溝通,客戶對特色小鎮了解不多,但是態度非常負面,他舉了很多他身邊的例子,認為這些所謂“特色小鎮”都是在胡鬧。這或許是近兩三年全國火速上馬一批“假小鎮”的真實寫照。
第二, 從監督部門的角度而言,我認為這是從一開始對新生事物的探索,到現在初步形成系統性認知的過程。
特色小鎮只從提升到國家高度以后,先后經歷了住建部、發改委等部門的多頭管理、浙江特色小鎮和國家特色小鎮的理論尷尬、國家特色小鎮靜態評選而不關注實際成效、特色小鎮房地產化、縣級政府債臺高筑硬撐特色小鎮的名頭…等等。
到現在的牽頭部門確定為發改委;特色小鎮,功能是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功能為促進城市化,是帶動鄉村振興能力較強的“建制鎮排頭兵和經濟發達鎮升級版”,有了明確定位,理論上有了清晰界定。
再到特色小鎮動態評價,不達標的進行淘汰;這次明確提出要淘汰三類小鎮:
(1)住宅用地占比過高、有房地產化傾向的不實小鎮;
(2)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100%市縣通過國有融資平臺公司變相舉債建設的風險小鎮,
(3)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小鎮。
除此以外,國家發改委還提出一系列定量的考核指標對特色小鎮建設成效進行衡量。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從監管層的角度已經對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形成了系統性認知,盡管特色小鎮的探索還在繼續…
第三, 特色小鎮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個地區能夠上馬特色小鎮,要看:人、財、業。
比如產業,有沒有核心產業,該產業是能夠帶來競爭力的,這是特色小鎮的上馬的基礎和前提,沒有這個其實已經99%的可能性沒有了。為什么不是100%?
因為互聯網時代、知識經濟的大潮里,使得特色小鎮催生要素里,增加了一個新的元素就是新經濟體,比如云棲小鎮,沒有產業基礎,但是有人才資源的強勢導入,也可以成為赫赫有名的特色小鎮。
我們撇開這個不說,單說產業基礎,這本來是上馬特色小鎮的前提,現如今反而成了很高的“要求”,這本來是最不需要特別關注的東西,比如你想去NBA打球,起碼你在CBA也應該達到一定高度吧,如果你連運球都整不明白,能進NBA打球嗎?再往下說,你要是進去了,只能說明NBA出問題了。
特色小鎮是產業集聚形成塊狀經濟,由塊狀經濟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環境污染、對人才吸引力下降、產業升級困難等,是對塊狀經濟的問題開出的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某地區從產業集聚發展到特色小鎮應該水到渠成的,離開了這個,去談特色小鎮,其實就出了問題,出了什么問題,要么是房地產小鎮,借特色小鎮之名開發房地產,要么是政績小鎮。大家沒有可以再網上搜下,很多地方直接行政命令說多長時間內必須出現多少個特色小鎮,這些東西在特色小鎮的發展中其實都是誤入歧途。
第四, 特色小鎮依舊是產業集聚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升級的利器。
從單純注重生產的低端產業聚集區,容易產生環境污染、產業價值鏈處于低端、人才引進困難等等很多問題,到開始把優勢資源進行集中到3-5平方公里,按照3A景區標準打造環境,注重產業的生命周期及價值鏈轉移,把一個地區以產業為核心、以環境人文為基礎、以高端要素集聚為手段形成一個綜合體進行打造,這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方式。
大家看看廣東,廣東最厲害的地方是專業鎮,專業鎮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是這個問題,沒有什么更好的解決辦法,特色小鎮非鎮非區,產城人文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是最有效的。
第五, 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應該單獨行文了。
特色小鎮在今年之前確實存在概念指代不清的問題,比如浙江的叫特色小鎮,國家的也叫特色小鎮,但是浙江的和國家的特色小鎮其實不是一碼事情,有區別,除此以外,還有個“特色小城鎮”的概念。
也就是說,提起任何一個“特色小鎮”都要區分浙江的還是國家,是特色小鎮還是特色小城鎮,一時間理論上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好在今年國家發改委2018年8月30日[1041]號文明確了這兩個概念,特色小鎮功能是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功能為促進城市化,是帶動鄉村振興能力較強的“建制鎮排頭兵和經濟發達鎮升級版”。以前混在一起行文,其實是理論逐步發展明晰的一個探索過程,但是現在這么清晰界定的情況下,兩種概念截然不同的情況下,這倆還在一起行文、在一起論述,有多大的價值?
盡管他倆都有促進城市化,帶動鄉村振興的功能,那是不是應該所有具備相似功能的提法都放一起論述呢?
個人建議,以后發改委論述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單獨行文吧,不然容易混淆,因為看到條款的第一反應是要去分辨這是說的特色小鎮還是特色小城鎮,帶來文件閱讀和理解的困難和偏差。
綜上,迅速成長的特色小鎮熱到“發燒”,目前正在“退燒”,特色小鎮以更加自信、飽滿的姿態“理性回歸”。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