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關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 將引領中國城市群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18日正式公布,引起外資機構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外資機構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引領中國城市群發展,后續發展勁頭很足。
“《規劃綱要》體現了以大灣區作為改革開放領頭羊的‘三更’方向,即在本區域實施更大力度市場化改革、更大范圍對外開放(特別是對港澳企業)、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一體化。”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大灣區將引領中國城市群的發展,推動生產率提升,夯實可持續增長潛力。
花旗中國相關人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為中國金融市場新一輪的全方位、深層次、大力度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落腳點和試驗田,看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樞紐與創新平臺的潛力。
花旗中國相關人士還表示,《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與融合作出一系列規劃后,隨之而來的將是不斷擴大和加速的人員、資金、貿易和商業機會的流通,這些都將為該區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領頭羊,發展后勁仍然很足。我們預計在進一步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下,基于樞紐城市間的協同效應和對衛星城的輻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有望在未來十年保持在1.5%至2.2%之間。”邢自強說,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規模將最高增至8800萬,經濟總量達到3.2萬億美元至4.1萬億美元。
此外,他還預計該區域內收入趨同步伐將加快,衛星城市與樞紐大都市如廣州、深圳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從目前的43%縮小至2030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花旗相關人士也認為,雖然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僅占全國的0.6%和4.9%,但卻是中國最開放、富裕及人口稠密地區之一,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其中,香港、澳門、深圳和廣州擁有國際級的金融、科技、物流等專業服務;東莞、佛山和中山則在制造業上擁有優勢。
該人士還透露,為配合大灣區規劃,目前花旗已專門設立工作協調小組協同評估符合該機構期待的大灣區市場機會。
“下一個階段,要讓大灣區成為改革開放的高地。”邢自強建議,為充分發揮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促進樞紐城市之間的協同作用,除了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之外,應在大灣區規劃的具體落實政策中,將這一區域打造成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加強市場化資源配置的橋頭堡。
邢自強認為,要進一步簡政放權、鼓勵創新,放松對外資股權比例限制和負面清單管理,深化社保、社會公共服務等改革,推動香港與廣東金融一體化進程。最終,促進人員、物品、資金、公共服務的進一步自由流動。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經濟學家周浩也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如何彌合各地在法律和金融監管制度方面的不同依然是一個大課題。
編輯:楊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