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戛納、格雷梅等歐洲名鎮相比 中國的特色小鎮差在哪里?
從2014年首提“特色小鎮”的概念,到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的名單,特色小鎮作為作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下一站,不僅是新型城鎮化的特色擔當,中國城市發展的新空間,房企們新的戰略布局點。
然而,政策驅動下,進擊中的特色小鎮也已經問題頻現。一些特色小鎮缺乏整體規劃或規劃不科學、不合理,產業定位不明確,產業特色不突出,使小鎮發展缺乏后勁。在此背景下,2017年12月,特色小鎮“地產化”被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叫停。
相較于國內政策推動下的“特色小鎮”建設潮,歐洲有許多“天然形成”的特色小鎮,已經成為全球城市建設的范本。
如果不追溯歐洲特色小鎮的成功根源,我們很難學到其建設特色小鎮的精髓。歐洲小鎮的成功,已經不能停留在人文風貌、歷史積淀等淺層面的討論。探尋歐洲小鎮發展的歷程和經驗,我們需要橫向切開來看歐洲小鎮的成就,那些能在歲月中站穩腳跟的歐洲特色小鎮,到底真正“特”在哪里?
深耕特色產業夯實小鎮根基
國內對于中國特色小鎮建設的主流方向基本已經達成共識:首先應該是產業小鎮。
隨著政策風向的日漸明晰,在數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創新區域,似乎迎來一輪高增長的爆發期。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小鎮”,卻屈指可數。經過幾十年發展,全國各地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高新區等產業園區等招商平臺已經群雄并起,但目前來看,鮮有開發區能夠成功升級為“特色小鎮”。
歸根結底,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還是不同。通過產業升級而形成的“特色小鎮”總顯僵硬。
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倡導的建制鎮國家級小鎮,都明確了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平臺,這些平臺都區別于產業園區。
區別在哪?首先,特色小鎮強調的是特色產業與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美麗中國、美麗鄉村等概念結合,是一種產業與城鎮有機互動的發展模式;其次,特色小鎮更講求其產業、居住和服務等空間功能布局的緊湊、協調、和諧,而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的居住、服務等功能不夠完善,對附近的城市有極強的依賴性。
反觀歐洲的小鎮,大多有依托的產業,能夠自我造血,長時間地浸潤著這個小鎮的發展,小鎮自給自足,安居樂業,才會有人慕名而來,基礎設施配套也能跟得上,才能留住客人。
熱氣球飛掠卡帕多西亞的雪白“石柱森林”
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卡帕多西亞地區,神奇而荒涼,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石柱、斷巖千姿百態。遠古時期的火山噴薄而出的熔漿,經過多年風化、水流侵蝕,形成了獨特的喀斯特地貌。
而這個“荒原”般的地帶,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選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是地球上最適合乘熱氣球的三個地方之一。游客量遠超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10倍左右。其中格雷梅小鎮,將熱氣球體驗產業發展到了極致。
格雷梅小鎮
在格雷梅小鎮,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五彩氣球漫天飛舞,如身處童話夢境一般,平穩穿行于一個個峽谷之間。飛行一小時左右安全著陸后,游客們開香檳慶祝,并發放證書留念。“熱氣球體驗產業”為該小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此外,鑿巖而居,是卡帕多奇亞地區古老人類最原始的居住方式。格雷梅小鎮利用其特殊地貌,大量的洞穴酒店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現代人把廢棄的洞穴,改造成粗糲古樸而又具備現代功能的洞穴酒店。入住奧利弗洞穴酒店,可以俯瞰小鎮全貌,玫瑰谷、愛情谷等周邊美景盡收眼底。
洞穴酒店
同時,格雷梅鎮通過延長產業鏈,帶動了許多附加產業,如——影視產業(電影星球大戰等曾在這里取景)、特色酒店業(洞穴酒店)、交通運輸業(小鎮有發達的火車交通網絡和兩座機場,內夫謝爾和開塞利,交通十分便利)、文創商品(藍眼睛是土耳其人最喜歡的護身符和吉祥物,和當地最為出名的彩繪盤子、特色酒壺等陶瓷器皿一起成為游人回國必帶的伴手禮)。
從基于地貌發掘旅游資源優勢,到開發特色體驗項目,再到產業鏈延伸,格雷梅小鎮走出了一條清晰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
如果說土耳其格雷梅小鎮更多依靠自身不可復制的地理優勢實現特色產業的不斷完善,法國的戛納小鎮則給以文化服務業帶動產業聯動的小鎮以新的啟迪。
法國戛納
戛納只有七萬人口,卻變成了世界級文化中心。這依托于它強大且能自我造血的電影產業。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每年有20萬人因電影節涌入戛納。
自70年代戛納電影節大力促進電影業創作等改革措施以來,戛納逐步形成了以電影節為中心,囊括了旅游、住宿、廣告、餐飲、會展、賭博等在內的一系列會展服務產業鏈,將原本單一的電影產業發展為以會展經濟為主要模式的復合型文化產業鏈。成為了世界會展業的重鎮,藝術類會展的領跑者。
鳳旅觀察:以單一產業切入,完善相應配套產業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促進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是大多數產業驅動的特色小鎮的重要發展方式。特色小鎮好比人體系統,需通過產業發展實現造血,才能讓器官良好運作,發揮它應有的“特色”。
井井有條的秩序里藏著小鎮的溫度
一個動人的小鎮,離不開井井有條的城鎮秩序。
城鎮秩序是個寬泛的概念。不論是中國的小城鎮還是旅游小鎮,城市秩序更像是一個公司在主導,在“整潔”與“有序”的底線上徘徊,卻沒有小鎮應有的溫度。中國的小鎮一旦有些古色,總顯得凌亂。很多城市的老城區和縣城保留了上個世紀的陳舊,本已初現味道,卻總被拆遷和翻新搞的天翻地覆,不成樣子。
而在歐洲,我們往往驚詫于其古色保留的完整,而且毫不違和。
哥廷根
哥廷根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被譽為德國的學術之都。在這個13萬人的城市里,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大學生。46名諾貝爾獎得主,或在此讀過書,或在此教過學,世界上難以找出另一個城市,有如此的殊榮。
在這里,時光似乎從上個世紀以來就已經駐足不前。德國的高速發展似乎沒有在這個城市的風貌上留下痕跡,但哥廷根卻擁有震撼世界的文化軟實力。
哥廷根
幾乎不需刻意探尋,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這座小城的文化實力,高斯路,韋伯路,普朗克路、黎曼路、格林兄弟路……城市中心遍布著如雷貫耳的路名。在城市邊緣的席勒草坪、俾斯麥塔、集思湖和萊納河,幾乎都能尋覓到大師們昔日的腳印。
從城市秩序來看,這座小城也堪稱考究。
在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向社會上任何人開放。哥廷根所屬的下薩克森州早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與其他六個聯邦州共同發起了“視覺圖書館”聯合會(GBV),擁有全面的網絡數據庫;在哥廷根,僅憑有效學生證,即可在歌劇院、交響樂團和博物館等單位組織的多種文化活動上享有優惠或免費政策。
哥廷根大學
哥廷根的城市衛生基本已實現機械化打掃,為了做好城市垃圾處理工作,在哥廷根相對偏僻的街頭都能看到大型卡通式垃圾存儲箱,外表干凈,設計有趣,毫無異味。
不僅如此,為滿足未來大環境發展的要求,哥廷根市于2009年協同市政集團和哥廷根大學共同發起“哥廷根氣候保護”項目,制定了居住、經濟、服務、宣傳和能源供應領域的一系列計劃,許多市民、協會和民間組織均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這一氣候保護規劃的制定。并成為其城市秩序的鑒定擁護者。
在哥廷根,獨特的商業法則維系著商業運營。哥廷根的火車站是一條標準的商業街,由于來往哥廷根的全世界各種族的學子或游客非常多,使得哥廷根的商業布局更像一個旅游城市。
哥廷根
哥廷根的市民嚴格地遵守著這個城市的秩序。在政府的引導和居民的自發作用下,趕每周二、四、六早上位于老城南邊的集市(Wochen Markt)成為市民的樂趣。
這個集市歷史悠久,除了能買到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外,常常有音樂美酒鮮花相伴,能感受到濃厚的本土情調。鵝女雕像所在的廣場也叫集市廣場,每到周末,全城的男女老少和哥大的老師學生仿佛都聚到這里休閑、購物,哥廷根的文化中心也一下子變成了商業中心。文化、環境、商業,哥根廷以其獨特的模式構建,精準運營著內部再生系統。
鳳旅觀察:中國的小城在尋求經濟發展和城市形象升級的過程中,不僅遺失了文化,同時也亂了秩序。城市的地標高度沒有上限,但承載了這個城市文化的牌坊、老街、老汽車站,才是居民的回憶,卻已蕩然無存。沒有了溫情,城鎮便失去溫度。
避免“千鎮一面” 規劃先行更要執行
新規劃的特色小鎮,應該是什么樣子?
一個成功的特色小鎮,必須是先由專家對該項目市場分析、精準定位、產業選擇、業態組合、開發策略、創新營銷、運營模式、創收回報等策劃之后,依據這個靈魂及總體思路,再來指導下一步規劃。
歐洲的小鎮,看似沒有刻意規劃的痕跡,但一切似乎又有定數。
意大利科莫
大部分歐洲小城鎮由于歷史上宗教原因帶來的限高制約,在城市的豎向空間分布上缺少變化。但不同小城鎮所反映的歷史文化積淀,依然能夠成就其風貌的個性特征。很多歐洲小鎮,如意大利的科莫小鎮、法國的艾克斯小鎮,在城鎮整體空間上,具有“扁平化”的統一性,一是高度控制下的低層高密度特點,二是小尺度、布局嚴整的街區網絡,這賦予了特色小鎮在空間結構上最基本的整體性。
在傳承歷史文化積淀的同時,又保持了多元性、差異性的小鎮個性風貌。城鎮外部的公共空間主要包括廣場與道路系統,形成城鎮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臺”,如科莫的中心廣場、艾克斯的米拉波大道等。
法國艾克斯
在建筑和綠化上,每一個城鎮也都獨具特色。這些鎮的建設因地制宜,隨坡就勢,道路曲折活潑,建筑風格各異,綠化自然和諧,充分體現獨特的文化傳統與特色。
德國中世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威爾堡市,該市二戰以后制定的規劃仍在執行,中世紀的建筑很多,建筑風格以木結構為主,外墻往往用粘土制作,特色鮮明。
在綠化上,歐洲的綠化覆蓋率很高,多數為自然林。高速公路兩側的綠化,主要是適合當地生長的自然樹,很少有人工雕鑿,任其生長。從法蘭克福到林堡市,從林堡市到威爾堡市,高速公路兩側及一些村鎮周圍生長著各類樹木,生機勃勃。
鳳旅觀察:中國的小城鎮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本鎮的歷史、傳統、文化、特點和經濟基礎,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避免“千鎮一面”。
從風貌到風情關乎特色小鎮的“氣質”
人們最愛用“風情”去評判一個特色小鎮。小鎮是否迷人,還是會落腳到小鎮的“風情”。人文風情、民族風情、地域風情是集合了所有因素之后的一個表象,反映出小鎮的“氣質”。
國外的(城市)小(城)鎮同樣別有一番風情。希臘伊亞小鎮的風情在于神秘壯觀,它地處希臘的王冠圣托里尼島,擁有全世界最美的日落,純凈的藍色,相映著白色的房屋,點綴著藍頂教堂,夢幻而又確實存在的地方。
伊亞小鎮
在“因水而美”的威尼斯,日均客流量超過6萬人,浪漫的人文風情無處不在,劃著貢多拉唱著歌的船夫;小巷遠處墻頭上好似精心配色過的的花朵開得花枝招展,纜繩上晾著五彩斑斕的衣服。如今人們提到浪漫小鎮,就會首先想到威尼斯,它是威尼斯的代名詞,是威尼斯獨特的人文風情。
一個城鎮有了風光、風貌、風物、風俗、風味,才有風情,風光風物是依托,風貌風味是載體,風情才是誘惑力。除了鳳凰古城、西江苗寨、麗江古城等老牌旅游古鎮,新興的小鎮培育“風情”需要相當長的時日。
千戶苗寨
不過,只以視覺感官來體會“風情”,依然過于膚淺。中國小城鎮的“人文風情”只是暫時缺位,并非遺失。這些風情深藏于中國古典文化,繼續挖掘。潮汕人的茶飲文化,貴州苗寨的攔門酒和蘆笙歌,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鳳旅觀察:中國的特色小鎮并非完全“不解風情”,個中緣由要么是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開發,要么是對于傳統文化的開發和利用出現了“跑偏”的情況。隨著中國旅游開發者與從業者的不斷探索與尋覓,獨具中國風情的小鎮也會出現在中國的土地,成為全球艷羨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補短板這么抓或許更有效
在經過對歐洲特色小鎮的深度考察與對其成功經驗的深入思考后,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中國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
首先,短期內,中國仍難以出現世界級的“特色小鎮”,但中國具備所有“特色小鎮”的基礎要素,只是需要合理規劃、耐心打磨、全民投入與時間積淀。
特色小鎮不是憑空建出來,而是根據一個地方的地域特色、產業現狀和發展方向順勢引導形成;特色小鎮是歷史產物,而不單純是投資產物;是地方發展導向,而不是房地產導向;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并注重傳統文化。
一座成功的特色小鎮,需兼顧當地人生活和游客體驗,以滿足人的合理功能需求為前提,以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最大便利為原則。游客和年輕人永遠是刁鉆和刻薄的,對一座小鎮的自然景觀、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人文魅力要求非常高,木板原理明顯,主要元素必須覆蓋。
其次,特色小鎮要真正打造其“特色產業”。
產業基礎的強大可吸引更多年輕人不再只以大城市為奮斗目標,而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注入年輕的活力。古老與現代,文化與科技,將持續在特色小鎮碰撞出獨特的火花。
旅游小鎮是特色小鎮的“旅游+”業態。挖掘現有城鎮的歷史文化底蘊,整合城鎮旅游資源與文化基因,著眼于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構建一批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的產業發展空間載體。
圍繞城鎮的特色優勢產業和區位優勢,通過過立體的橫向與縱向聯系,延伸觸角到餐飲、購物、休閑、娛樂、旅游、文化等各個行業業態,提升城鎮的產業聚集與融合發展的綜合實力。
最后,特色小鎮需要塑造優質城鎮IP標識。
立足當地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主題風格,以文化為媒介,形成相關產業鏈條,讓特色小鎮本身即為IP符號。
此外,須深度挖掘活化遺產價值:對特色小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遺址等資源進行保護與傳承,維護遺址的原生態性。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發揮其文化價值與科研價值,提升知名度,發揮其影響力。將周邊旅游資源搭配遺產資源進行“打包組合”形成文創產品,助力城鎮的品牌形象塑造。
特色小鎮必須首先成為“網紅”,才有網紅效應,才有粉絲推崇。抖音上火起來的城鎮,只要不是曇花一現,在持續發展與運營中,也會引起世界的關注。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