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周年,讓這片土地發生了什么神奇的改變?
2019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五個年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新階段。
五年來,京津冀三地協同一體化加速,從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承接,到聯手打造高精尖產業集群,到藍天、碧水、凈土合力攻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路徑越發清晰。
▲習近平主持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背景
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莊等11個地級市,土地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1.1億,相當于一個中型國家的總人口,這一“首都經濟圈”的規模,不亞于當今世界的幾個著名的城市群。
但多年來,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北京和天津的發展比較快,特別是北京的資源最集中,發展程度最高,而河北則落后很多。巨大的經濟發展差距,給這些區域之間的協同造成隔閡,阻礙了經濟效率的提升,并帶來生態環境等問題。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正是瞄準解決這一區域性發展的不平衡而提出。2014年2月,習近平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
▲京津冀區位示意圖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不斷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確定后,這一戰略不斷得到向前推進。
2014年6月,黨中央批準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的統籌指導,多次研究解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問題,組織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大規劃、重要政策、重點項目及工作方案、年度計劃,部署推進重點工作。同時,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對協同發展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布局思路,描繪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藍圖。隨后,全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的京津冀“十三五”規劃以及京津冀土地、城鄉、水利、衛生等12個專項規劃印發實施,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等相繼出臺。
習近平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工作,反復強調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多規合一、一張藍圖干到底。在每一個重要階段和關鍵環節,他都親自把脈定向。
▲習近平聽取雄安新區規劃及建設情況介紹
首都“兩翼”空間戰略格局形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結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構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結合的格局。2015年7月,北京市委決定,聚焦通州,加快副中心建設。2017年2月,習近平視察北京城市副中心。隨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被定位為首都的兩翼。
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副中心規劃建設邁出新的重要一步。2019年新年伊始,城市副中心建設翻開新篇章。1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公布。這是未來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總綱領、總指南。1月11日迎來首批市級機關入駐。在首都北京東郊,一座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市緩緩崛起。
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到2035年,將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彰顯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成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范,并且帶動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同時更好加強對中心城區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
城市副中心將成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并與雄安新區共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延伸。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效果圖
“未來之城”雄安新區蓄勢待發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2018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理念的貫徹落實,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緩解“大城市病”的有力舉措。
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按照《規劃》部署,雄安新區將成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首都的城市功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優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城市空間和格局也將得到進一步完善。雄安新區將成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空間支撐,與通州形成以首都為中心的相互支撐、錯位發展兩翼新格局,有效配置資源并實現內涵集約發展,完善京津冀城市群空間布局與發展形態,提高城市群發展的協調性,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雄安新區鳥瞰
京津冀全方位立體化協同發展
構建一體化現代交通網絡
北京推動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將堅持交通先行,重點推進京沈客專、京唐城際等項目建設,開建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同時和北京地方軌道網銜接,成為最大的地下環城樞紐。確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期通航,同步推進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與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形成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
▲施工中的京雄城際鐵路
2016年11月,《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獲得批復,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到2030年將基本形成“四縱四橫一環”城際鐵路網。目前京津冀一批標志性交通項目已經落成,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加速形成。京津城際延長線、石濟客專、津保鐵路、張唐鐵路等已建成通車。京張高鐵也已開始全線鋪軌。此外,崇禮鐵路、京雄城際鐵路、京哈高鐵以及京唐、京濱鐵路等重點工程項目全力推進,正在進一步完善京津冀軌道路網。
2018年,河北省與京津聯手打通京秦高速京冀、冀津連接段等高速公路和松蘭公路、京蔣公路等普通干線公路“對接路”200多公里。截至2018年,京津冀區域內已累計打通“斷頭路”“瓶頸路”1600公里。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已全部打通。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疏解產業,河北多領域對接京津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北京市緊緊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開啟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歷史性變革。堅持嚴控增量與疏解存量相結合,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雙向發力,不斷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五年來,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2600多家。
河北表示,抓住用好重大戰略機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冬奧會籌辦為契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加快在多領域對接京津,在合作中構建更加緊密的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在河北滄州,已有不少來自北京“大紅門”“動批”等老牌服裝批發市場的商戶入駐,來自北京的優質項目帶來了汽車、生物醫藥、服裝服飾3個主導產業集群。
在奏響京津冀“協奏曲”的同時,京津“雙城記”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如今,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合作示范區等建設之外,天津自貿區政策和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也將相互延伸覆蓋,深化合作,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創造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承接北京服裝批發產業的河北滄州明珠商貿城
生態協同,還京津冀碧水藍天
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持之以恒推進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為推進新區生態建設,雄安新區制定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從生態空間建設、生態用水保障、流域綜合治理、淀區生態修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規劃。
從前不久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對外曬出的亮眼“成績單”充分感知到,無論是水源保護林建設、風沙源治理、水庫河流治污,還是壓減燃煤、控車節油、清潔能源改造等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真正發揮出了生態環境治理聯建聯防聯治的加法效應,也讓民眾切實享受到了協同發展帶來的更美好更宜居的生態環境。
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體現在產業協同上,也體現在教育、醫療等民生大計上。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優化教育、醫療資源布局邁出堅實步伐。
醫療方面,2017年1月,河北與北京、天津第一批同時接入全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教育方面,三地教育部門不久前共同發布《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北京市推動符合雄安新區定位的部分教育功能向新區轉移,全力支持央屬高校向雄安新區疏解。京津冀還將開展基礎教育“同上一堂課”,促進三地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另外,為發揮好京津對口幫扶機制的作用,確保2020年京津冀地區貧困縣全部摘帽。京津兩地還加大力度推進河北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積極幫扶當地百姓就業。
▲北京市援助雄安新區辦學項目啟動
京津冀協同發展未來可期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地聯動成效初顯,未來,北京將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河北省、張家口市將抓住歷史機遇,緊密結合實施“十三五”規劃,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雄安新區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天津與河北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
▲冬奧會國家速滑館設計概念圖
產業協同發展之外,三地還將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各領域改革,不斷破除行政管理、資源配置、功能布局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共繪一張圖”,建立起有利于區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公共服務領域將繼續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讓京津冀三地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縮小民生保障差距,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讓三地百姓實現“攜手奔小康”夢想。
“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穩扎穩打,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氣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更大進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五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為深入實施這一戰略進一步指明方向。未來的京津冀大地,必將實現協同發展的新輝煌,飛向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