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一等獎獲得者董啟迪:風景園林學子要有情懷
▲董啟迪
在得知參賽作品獲得園冶杯一等獎后,四川農業大學的董啟迪和小伙伴們既欣喜又欣慰。欣喜在于,他們的設計理念最終得到了組委會的認可,欣慰則是因為長期的努力付出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
董啟迪團隊的參賽作品是“水驛•絡活——貴陽市息烽縣鹿窩鎮鄉村振興示范片規劃”,選題的切入點在于“鄉村振興”。在貴州省吹響“美麗鄉村建設”沖鋒號和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的背景下,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成為推進傳統村鎮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息烽縣鹿窩鎮美麗鄉村規劃的范圍面積約為2.17平方公里,含鹿龍村、老窩村、三友村三個自然村。該規劃總體發展定位充分挖掘鹿鳴谷憩水而居、因水而興、與水為樂的景區特色,打造“谷中江南”的獨特風貌,成為烏江峽、西望山景區的旅游接待區,建設環息烽濱水游環線上的“旅游集散地”小鎮。
一次偶然的機會,董啟迪參與到項目場地調研中,當地貧瘠的土地和質樸的人民深深地觸動了他。此次調研,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發展鄉村的種子,也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師長。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他們團隊參加了大量相關的校內項目實踐,更加深刻理解這個命題。鄉村的“落后”是多方面的,而其關鍵的癥結則在于產業。結構單一的產業,不僅不能使經濟得到良好的發展,也留不住人才,青壯年流失、老齡化程度加深等問題便凸顯出來,進一步導致了鄉村的衰落,形成惡性循環。
雖然國家對于鄉村振興的政策指向明確,但尚未提出相關指導文件,這使得鄉村規劃道路困難重重。如何針對性地對鄉村進行規劃設計?怎樣形成多學科參與、多層面配合的規劃策略框架?如何改善鄉村的建設模式,傳承鄉村的文脈,呵護鄉村的生態,找到傳統鄉村與時代發展的共生方向?這些都是作為關注人居環境的風景園林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鄉村應是每個中國人的故土,也是那一抹鄉愁的歸宿。鄉村問題深刻且多樣,鄉村規劃不僅是鄉村功能的建設重組,更是對鄉村可持續發展前景的思考,最終為鄉村重新注入活力。在他們的作品中,一方面通過對場地文脈與地貌的梳理,改善鄉村景觀;另一方面則是對場地業態進行重新安排,更新原生產業,促進衍生產業的發展,進而構建出適應鄉村、健康可持續的產業體系。總體上是用整體把握的規劃手段應對鄉村復雜多樣的問題,以清晰的脈絡串聯起當地的山水人文,以期達到“從此江南谷中生”的美好愿景。
經過大學時期參與相關項目及園冶杯競賽等實踐經歷,董啟迪認為風景園林學科的學習首先應緊跟時代發展,具備開闊的視野及大局觀,時刻關注國家發展動態以及學科發展前沿。其次,鄉村振興規劃不只是簡單的景觀設計和圖紙繪制,風景園林學科在其中扮演著統籌規劃的角色,應與城鄉規劃、建筑、農林等學科相互配合。這就要求同學們在豐富的自身學科知識儲備之外,也應對其他相關方面有所涉獵。總之,做一個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習者,要有情懷,而這情懷便是對這土地深沉的愛。
參賽信息
題目:水驛•絡活——貴陽市息烽縣鹿窩鎮鄉村振興示范片規劃
作者:董啟迪、熊文昊、肖義豐、青杰超、鄒易
指導老師:蔡軍
院校:四川農業大學
獲獎:2018“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主題競賽作品美麗鄉村與特色小鎮類一等獎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