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園會:山水意境園藝畫卷徐徐展開
北京世園會文人園效果圖
長城腳下百花放,媯水河畔萬物生。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已經進入工程收尾階段,將于今年4月拉開帷幕。這是繼20年前的昆明世園會之后,國際最高級別的園藝博覽會再次來到中國。
在這樣一場全球園藝盛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將走進這座姹紫嫣紅的萬花之園、奇樹之林。綠色、低碳、節儉、永續,世園會“四館一心”將打造成為山水建筑的典范,守望綠水青山,留住鄉愁,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
國際征集遴選最佳方案
2014年6月11日,法國巴黎傳來了好消息。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國際展覽局168個成員國一致表決認可2019年北京世園會,并授予國際展覽局局旗。北京世園會全面完成國際認可程序,進入緊鑼密鼓的準備階段。
謀定而后動。按照組委會審定的園區綜合規劃及世園會辦會目標,北京世園局先期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調研,根據世園會的展會需要和參照往屆的慣例,研究確定主要場館的位置及規模。
1999年昆明世園會中國館以亭臺樓榭凸顯中國風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造型構思,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國家館的建筑外觀,則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麥浪”,靚麗清新,大氣穩重。
作為“長城腳下的世園會”,北京世園會則把“生態優先、師法自然”作為方案規劃的落腳點,綠色、低碳、節儉、永續的原則貫穿始終。
2015年,委托參與過往屆世園會規劃設計工作的荷蘭設計單位,北京世園局開展了室內展覽展示專項規劃工作。同年9月,場館單體建筑設計方案進行公開征集,15家業內頂尖單位的65個團隊參與征集。經過資格預審、技術初審、多領域專家綜合評審等環節,每個場館選出3個優勝設計方案。
著眼于“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四個方面,相關部門共同邀請著名院士、專家對優勝設計方案進行多次深化提升,同時征求了中國貿促會、中國花協等部門意見。2015年12月23日,北京世園會園區綜合規劃及周邊基礎設施規劃方案經組委會審議通過。
海坨峰前,媯水河邊,一幅山水意境的園藝畫卷,正徐徐展開。
場館建筑“隱匿”山水之間
園區內,有五谷豐登、山花爛漫的天田山,有如詩似畫、碧波蕩漾的媯汭湖,有南眺長城、北望海坨的永寧閣,有望山通水憶鄉愁的園藝小鎮。
在山水盛景之間,獨特的建筑景觀與自然和諧相融,相映成趣。
如同一柄圓滿溫潤的如意,中國館環抱山水,大部分展館置于梯田之下;國際館撐起94把象牙白鋼“花傘”絢爛綻放,置身其間,仿佛倘佯在美妙花海之中;生活體驗館屋頂高低起伏,街巷交錯縱橫,如同一片開放的鄉鎮聚落;植物館建筑像是“升起的地平面”,以植物根系為靈感,象征植物隱藏于地下的強大生命力。
在媯汭湖景區,媯汭劇場則宛如一只彩蝶流連于山水間,呈現一幅“永寧高閣攬盛景,天田媯汭蝶飛舞”的美麗畫卷。
“北京世園會將展現林中萬物、山水自然,其中的場館建筑也應該充分與園藝互動,而非彰顯自我。”中國館設計人員黎靚介紹,中國館總面積達到2.3萬平方米,但考慮到場館體量過大容易破壞山水意境,因此,主要展廳最終采用更為輕盈通透的半環形布局,建筑體量也僅有約7000平方米,其余的巧妙設計為梯田、水院等建筑形式。
遠山近水、果樹麥田、街巷縱橫、房舍人家。在生活體驗館,一條南北走向的柳蔭路穿過場地,幾十棵11年樹齡、高約15米的旱柳沒有為建筑“讓路”,而是成為設計師的重點保護對象。
“我們把道路拓寬,場地標高降低,利用各種方法讓它們很好地存活下來,并且與建筑群融為一體。”生活體驗館設計師史倩說,與玻璃幕墻相呼應,觀眾在午后可感受到樹影婆娑的自然之美。青磚、石籠、夯土、松木板間隔搭配的外墻,有返璞歸真的意趣。
綠色低碳打造生態示范
“北京世園會猶如中國通向世界的一扇綠色之窗,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生態之美,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落實生態優先理念的決心與行動。”在北京世園局副局長葉大華看來,雖然各國的園藝設計理念不同,植物構成各異,但貫穿不變的是大家對綠色生活和美麗家園的共同追求。
漫步園區,綠色低碳的設計無處不在,生態優先的觀念落實在每一個細節。這里不僅是全球園藝資源的生動展示區,也是先進建筑科技的集中承載地。
“每一把‘花傘’都融入了科技成分。”據介紹,在國際館每把“花傘”都是一道防水屏障,“花傘”柱內設有雨水管,落到“花傘”及屋面天窗上的雨水,由金屬屋面系統匯入屋面天溝系統,再由天溝排入立柱內的雨水管,向下排出。部分“花傘”上還設置有光伏膜,使國際館具備光伏發電、夜間照明等多種功能。
中國館的下沉庭院也是天然的雨水收集系統。降落在屋頂或地面上的雨水,還可經梯田綠地滲透、粗過濾后,進入地下的雨水收集調蓄池。經回收處理后的雨水將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覽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態微循環??梢哉f,在園區內,每一滴水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珍視。
對大型公共建筑來說,空調往往是耗能大戶。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的規劃師們在中國館采用了“地道風”技術,外面的空氣通過新風吹入室內前,會先在土壤里“過”一遍,好比讓空氣先在冬暖夏涼的地窖里待一會兒,最后再吹到室內,空調開啟的時間大幅縮短。為了保證空氣在地下管道中依然保持新鮮,設計師沒有使用傳統的水泥管道,而是在雄安新區找到了一種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世園會不是“一錘子買賣”,永續使用是規劃設計的初衷之一。會后,中國館可轉型為國家級生態博物館,園區轉型為區域性大型生態公園,模塊化的生活體驗館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靈活調整,帶動多產業發展。
田園起松音,如意山水間。高閣臨媯水,平湖映天田。如今,園區已由場館建設進入到布展轉型階段,如畫山水與現代建筑融為一體,將共同向世人展現“長城腳下世園會”的百態千姿。
2016年9月29日
園區開工儀式,土方工程
率先開展施工建設
2017年2月底
園林綠化工程陸續開工
2017年8月
植物館、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陸續開工
2018年1月4日
生活驗館鋼結構封頂
2018年1月10日
中國館結構封頂,轉入二次結構、幕墻、精裝修施工等階段
2018年3月30日
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展園陸續開建
2018年5月
植物館完成主體鋼結構
2018年8月14日
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進場施工
2018年10月19日
國際館花傘全部吊裝完成
2018年11月16日
永寧閣外飾面正式亮相
2019年2月10日
媯汭劇場大舞臺結構完成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