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鄉村設計之生命力——設計與產業協同
3月23日上午,第九屆園冶高峰論壇分論壇鄉村振興與特色城鎮學術研討會召開。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朱玲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提出,新一輪的鄉村振興,要讓農民能夠有自己的造血機會,需要更多與資源相結合的產業模式植入,讓老百姓能夠增加收入,實現設計與產業的協同。設計師不需要引導大規模的鄉村重建,只希望能用針灸式的介入去促動,散發設計的魅力,影響整個鄉村的變化。
▲朱玲教授在鄉村振興與特色城鎮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
論壇間歇,朱玲教授接受了中國新聞網、中國風景園林網、城市導報等媒體的聯合采訪。在采訪中她表示,鄉村振興中實現設計與產業協同,現在不能說一下子就有解決方案,因為農民的審美也需要引導,還有建設造價和使用功能的一些融合問題需要解決。她還提出,對建筑師來講,道的層面非常重要,但現在我們更多培訓的是術的層面、器的層面。她希望建筑師能從自我敘事關注到更宏大的敘事,實現建筑和環境的共生。她還建議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和園冶杯這樣的競賽活動,去全過程接觸真實的社會。
▲朱玲教授接受媒體采訪
以下為朱玲演講主要內容:
70萬個村莊不可能都做成文化旅游
非常高興今天第一位演講嘉賓是臺灣來的,我跟臺灣的交流也很多,我們有向臺灣借助一些很好的經驗,我們現在也有自己的一些問題。這一輪的鄉村振興跟前幾輪的都不一樣,十九大提出來的是產業牽動,要讓農民能夠有自己的造血機會,能夠讓他們富起來。
我們原來做的鄉村保護非常重要,也還會繼續做下去。但我們有三萬多個鄉鎮,將近70萬個行政村,能夠去做文化、去做保護的畢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把每個村子都做成旅游,也不可能把每個村子都做成對外開放的,而應從設計師的角度介入,考慮這個村子能夠做什么。
去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題目是“我們的鄉村”,里面李以靠設計的鄉村豬舍,還有太陽屋舍,是真的為豬做的房子。大家可以看到,這樣的一些房子跟以前我們在村子里面做的設計不一樣,已經非常貼近村子本身的肌理,村子本身的狀態,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回歸,跟原生環境的契合。
▲華騰豬舍里展廳/李以靠作品
還有一些非常自然的鄉村,也有很好的大地風景,我在英國待了一年做訪問學者,他們告訴我所有這些都是設計出來的,看上去非常自然的東西,只不過設計是一百年前、五十年前去做的,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已經變成了自然的鄉村,現在是要保護,是要延續的。我們鄉村里就是要有這樣的一些風景,這是鄉村所有的,城市沒有的一些特別的東西。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幾個內容,貴州興義的樓納納王村,云南彌勒的老寨村,遼寧葫蘆島腿蓬溝村,江蘇宿遷的果園村。現在做鄉村設計,這三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生態倫理、產業設計和建設策略。
▲鄉村設計的三大策略
具體怎么做?其實生態倫理這一塊非常簡單,大家都能夠接受,最主要的是產業設計和建設策略怎么樣去做,這個事兒是比較難的,因為產業要去實現三產融合的問題,這些不是我們建筑師能夠獨立去完成的。
自然的生態,會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去解決,難的是人文的生態。因為農村的人文生態跟我們城市的又不一樣,我們每個建筑師都是城市的角色,到底我們了解不了解農村呢?我經常到村子里給村民開大會,做一些溝通工作。我也很熱愛他們的房子,但他們實際上很想逃離他們的村子,我們的鄉愁跟他們的鄉愁不是一個愁。村子是農民的村子,不是我們的村子,我們解決農村的問題,絕對不是我們建筑師自己能夠解決的。在村子里面我們跟其他專業聯合出品,去研究村子的問題,這個和在城市里做設計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遼寧的貧困村的一些圍墻的肌理,完全可以作為文化保護下來。但是這個文化能不能夠帶動旅游呢?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偏遠的村子,50%以上的人都是在貧困線之下,這個是帶動不了的,只有我們這樣的人可能會喜歡,老百姓已經熟視無睹。
▲遼寧腿蓬溝村的圍墻
這個貴州的村子,我到這兒以后喜歡極了,但是老百姓不喜歡,老百姓想逃離。設計師老放我們喜歡的東西,是我們覺得有鄉愁的情感的東西,但是它的住戶會希望搬到我們認為很丑的那些新房子里,因為條件很好。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村子里去做能夠做什么呢?
結合產業是做村莊設計的重要出發點
農民的生存之本,還是產業問題。我們既然解決不了他的產業問題,那我們在村子里面能做的這一點東西,能有限地去改善他一點,或者結合他的產業,或者結合他未來有可能去實現的一些內容。我們在做村子的時候我們也會結合一些項目,比如我是匯源集團的總規劃師的角色,那樣的帶動就非常有力,相當于是航母級的企業注入,未來對農民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的問題。
還有現在國家也在倡導的鄉賢回村的問題,下一步是不是有告老還鄉制,可能也有小微聯盟的帶動,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發展趨勢。但是目前來講絕大部分的村子還受不到這樣的影響。所以我們在研究每個村子的時候,我們去研究它的產業優勢在哪里,我們研究它有可能形成的價值鏈,形成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目前我們做的絕大部分村子,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介入,比如旅游,或者有一定的產業影響的情況才會去做到,或者說我們才會有機會做這樣的村子。新的這樣一個鄉村模型,可能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跟資源相結合的產業模式的植入,希望老百姓能夠增加原來的生活生產之外的一些收入,原來的收入還作為它基本的生產模式。我們在這里面研究一些消費環境、消費鏈條的問題,共同來實現新的產業結構。
臺灣就做得非常精細,很多小的東西都研究到骨子里,一個很小的產品就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產業。更多地接觸了臺灣之后,我覺得臺灣有非常多的經驗可以去學習。臺灣的居民自力營造方面做得相當好,經過專業人士培訓,農民自己組織成自營運的組織。我請臺灣大學,還有臺師大的幾位教授到我們這兒來做鄉村振興的論壇,我覺得他們提出來的“中間擾動”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時候是自上而下的,也有的是自發的從下而上的,更多的時候我們建筑師能夠進去,就在中間一個節點,然后像波瀾一樣的擾動,起到一個帶動的作用。
▲臺灣桃米社區
我們做的實際上很有限,但是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影響到整個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們提出來的綜合目標是自知、自治、自力、自強。設計要結合產業,促進產業發展,這是我們現在去做村莊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鄉村設計與產業協同的幾個策劃案例
剛才說的那幾個村子,簡單匯報一下我們的產業策劃,比如云南的這個村子是在一個大佛景區的周邊,所以我們就給它做了一個定位,因為它不是在景區里面,只是說能夠借助到大佛景區的影響,所以我們定位的是清修原鄉文化,四時盛景,清修原鄉。
▲云南彌勒老寨村設計思路
江蘇宿遷的果園村,也是一村一大師,每個人做一個自然村,這是連續的六個自然村形成的一個大組,同時我還做總規劃師的角色。我們把村民自己的生活和外來人的生活疊加在一起,相當于做一個大的平臺,我們既有村民的生活又有其他的生活,突出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
▲江蘇宿遷果園村設計思路
貴州樓納村,是16個自然村形成的一個行政村,主要是以高校團隊來完成,從設計、藝術、文化的角度去帶動整個村子的發展。一個村會改變成建筑師公社,全都搬遷了,我做的村子是一個沒有手機信號的村子,完全不在主線上的村子,所以它借助新的建筑公社的影響就非常難,那我就給它重新定義了它的位置,或者說把這個產業鏈條再去延長。
我們接觸到的鄉村里大部分都是這樣的狀態,既沒有保護的文化價值,但是它又有一些古的東西,又有一些破爛的東西,新的不倫不類的東西,這是我們喜歡的肌理,但也是他們正在拆除的東西,在做的過程中有時候一年,有時候兩年,第一次去看到是這樣的,第二次去有些東西就被拆掉了,所以我們是覺得很可惜,因為我們其實是有辦法能夠讓它保護下來。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會把所有的東西都盡量去提出,提出以后再去梳理,去研究它的主營產業有可能是什么。比如說這個我們提出寫生天堂,就跟建筑公社有一個差異化,但是是人群輻射的狀態,這個是對村子的一些重新定義,或者說跟我們周邊新植入的產業能夠結合的方式。
▲“寫生天堂”設計思路
老百姓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開個民宿,開個餐廳,他不要把他的主業變成新的行業,而還是原來的農民。每一家都會做一道菜以后,我們就可以形成百家食堂,所有外來的人我們可以一個大平臺上點,我們共同去解決一桌菜的問題。當時我的學生寫了一首詩,跟我們“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一樣的,既能務農也能接待游客。
▲“百家食堂”設計效果圖
先期階段就是希望能夠村民自治,真的到一定階段了,也可能引入經營團隊,輸出農副產品。具體到建設的時候,從規劃的角度我們會功能分級、強度分級,不是一下子都建出來。我們把所有農民的活動和外來可能的游客的活動都組合在這里。
我們在鄉村里做的房子,我們希望是接地氣的,剛才講威尼斯雙年展的時候已經開始有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希望它是靈活可變、多功能復合的,這個才符合鄉村的發展趨勢。所以從建設上來講我們希望可生長、可變化、可調節,這個就有更好的適應性,所以我們很多都是做的模塊式的,單元很小,下一步隨著它的需求可能會有不同的數量級的、階段性的增長。
百家食堂在村中心,這樣一個基本單元我們做了三種形式,通過組合來實現不一樣的功能。我們可以一期就建很小的一組,隨著發展再去建,我們可以兩三個去組合成有功能的內容。這個就是可生長的一種狀態。
云南彌勒的兩個村子,我們也是做了一個村中心,可以給村民一種改造模式的示范,他們再去改他們自己的房子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引導。這個村子的狀態,現在的村中心是做紅白喜事的,我們就把它變成了一個更加符合多功能的內容。這個是改造老房子,都不是新建的。我們把很多村民的活動甚至說以后有可能的經營活動,對外的接待活動都放在這個里面。非常靈活多變,而且是老房子不作太多的改造。
▲貴州老寨村功能劃分
另外一個村子,原來的功能是非常單純的,這個村子的密度很大,本身的外部空間很小。但是它有一個特別好的,每一戶都能看見大佛,所以以后在做民宿這方面會有很好的潛力。這里可能會來很多的游客,他們需要一些吃、喝、玩的內容,我們就結合著這個內容,而且做了很多可調節性的東西,不同的空間示范。
原有的擺宴席的房子和一個廚房,我們改成了有不同功能的場所,而且有很多臨時性的東西,像這樣一個多義空間,村民的教育活動或者開學第一課等等這樣的活動,也可以有一些戲臺,展演,可以在這里做一些零散的活動。
我們還做了一個兩米乘兩米的可伸縮的小模塊,就把零售、休息、交流組合在一起,平時就是收起來,到了鄉村集市的時候就拿出來。同時我們也做了很多小的節點,在鄉村里面,花很少的一點點錢,但是它會改變鄉村整個的風貌,當然它是跟大地肌理去結合的。
云南那個村子,我們做了輕、重、緩、急四個策略。貴州的那個村子,16個設計團隊經過討論,我們共同認同的設計策略:低沖擊、微介入、高品質、巧設計、可持續。我們設計師不希望引導一個大規模的改動,重新建造鄉村的過程,而是我們的針灸式的,很小的一點介入去擾動,去促動,去散發我們的設計魅力,影響整個鄉村的變化。
朱玲,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花卉園藝與園林綠化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建筑學會園林景觀分會理事,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勘察設計大師。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