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天:Between——工廠社區間的廢棄足球場景觀改造設計
3月23日下午,第九屆園冶高峰論壇“融合與開拓丨國際新銳設計師論壇”在上海外高橋喜來登酒店召開。2018年大學生園冶杯國際競賽畢業設計二等獎獲得者、西安工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張皓天同學為大家分享了其獲獎作品。以下為張皓天介紹的主要內容:
首先闡述工廠和社區之間的關系還有工廠的概況。項目基地位于陜西市漢中市南鄭縣圣水鎮,也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它的廠區分為東區和西區,基地——廢棄足球場位于東西區的正中間,是原來廠區內唯一一個開放式活動空間,冬日曬太陽,夏季傍晚乘涼運動,覆蓋了廠區內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因種種原因,慢慢荒廢,雜草從生,無人治理,此情此景,讓從小到大在此長大的我感到惋惜,失去了傳承,也失去了廠區內原有的工廠“載地性”,慢慢走向了“棕地” ,這也是基地選取的初衷與改造目標。
其次是廠區的歷史關系,簡單介紹一下。它是1964年4月由林彪下令建廠的原國營813廠核工業生產基地。但是,這種廠區避免不了因為一些生產效益等原因被迫導致停產,所以于2003年3月宣告破產,大批廠子弟面臨失業。為了確保廠區的人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當地政府把這個破產工廠轉型成一個社區,經歷了六年轉型期,于2008年完成轉型,正式完成一體化,趨于成熟體制社區的建立。
通過介紹也能看得出來,它的綠化面積是不斷在減小的。我作為從小在這里長大的人,覺得現在的人們安居樂業,但感覺還是少了一點什么,感覺沒有小的時候大家約在一起爬山,在足球場踢球的廠區子弟生活的精神,就好比鄉村的發展過度模仿城市中的那股范兒一般,特別對于工廠而言,精神與歷史文脈的傳承或許才是最能體現該工廠價值的潛在基礎因素。所以我想通過此項目,正式讓廠區內所有的人重拾當時廠區的歷史還有精神的文脈,還原此場地該有的活動空間,使其更加生態,更加工業,更加接地氣。
方案部分,我用方塊逐步推演與魔方打亂、重組、滲透的關系來說明現金工廠和社區之間的規劃布局關系,表現出了社區與工廠的擴張,侵蝕到了社區的發展,我覺得提供社區與工廠交流的場所,對足球場的refresh,增強廠區全面發展的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場地問題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工廠不斷擴張化,導致社區活動的綠地越來越?。簭S區里面可用地還是有的,只不過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因為廠區內大量生產鋅錠等金屬,污染還是有的。
我是1995年出生,從記事開始,在廠區里面游玩的地方很多,都是和小朋友一起約著爬山,到中間的足球場去踢球。但是慢慢隨著工廠的增多,工人的增多,住宅的密度也在不斷變大,變大之后那個足球場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生活現在都往城市推,就忽略了小的時候的活動范圍,失去了傳承,失去了活動空間,這點讓我感覺到特別難受,特別可惜。所以在基地調研部分,去做這個項目之前更想了解廠區內的人希望把這個足球場做成什么,想要什么樣的活動空間,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于廠區的活動記憶又是什么,所以到訪了廠區內的學校,幼兒園,醫院,管理部門,工廠內上班工人等不同單位,對調研的情況也做了一個匯總。
其次,什么才是兒童活動最佳場地。因為要做那片區域的話,肯定要把廠區內所有人群的覆蓋面積都要達到,既能為小孩覆蓋,你也能為老人服務,所以我就不斷在想小孩活動的范圍又是什么,和父母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空間活動尺度關系。
我把小孩分成了四個年齡段,第一個是0至3歲,他們更需要的是與父母在一個生態的空間中長時間待在一起,且這種空間要針對于兒童有一定的保障性,就是說相應的哺乳室以及救急診所必須要有。3到6歲比較大的孩子,已經步入了校園生活,與父母之間的照顧依賴關系一點點在減少,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在這個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推敲出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親子育教類的體驗空間。第三個是6歲到9歲,稍微大一點的兒童,針對于這類兒童,他們的活動范圍更大,與周圍同學一起交流玩耍的幾率更高,依賴父母的照顧也慢慢在減少,需要的是配套的游樂設施與交流場地。最后一個是9~12歲的兒童,經過觀察慢慢發現這類兒童獨立的欲望更強,所以他們需要的空間活動類型應該更加的成熟化,騎車,奔跑,乒乓,足球等,這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sports。
第三個階段的方案部分,首先從設計語言展開:
我用種子提出的refresh的概念,一說到種子,我們都會有一種新生的感覺,我想:與這個場地的重新利用這個概念不謀而合,用簡單的設計語言表達最想表達的東西。經過三個過程的推敲,藤蔓種子發芽長成藤蔓枝條的形態,到結合場地,為了讓它有工業氣息,我還是希望讓線條,也就是步道,更加有力量感,這也是我的一個思維歸納的過程,最后讓它成為了一種景觀肌理的表現,達到了最終萃取的目的,形成了此次方案的設計語言。
用這個設計語言,在平面上結合預知的功能分區去進行整體規劃與布局,遵循動態空間與靜態空間的互相融合,同時,不會彼此干預。
功能區主要分為特色跑道區,老人冥想區,運動挑戰區,無動力益智區,音樂互動區。感知種植體驗區是場地內廢棄建筑的改造。那個建筑之前是放一些廢料的,但是我現在想把這個改成一種親子可活動,可以種植采摘的地方,這樣的話既可以確保親子活動有教育性,也可以把整個廠區的生態性給帶動起來。我更希望空氣能夠更好的對流,所以把屋頂上面加了一個老虎窗。接下來通過室內種植以及感知種植體驗區,通過綠化解決污染問題,達成可持續型生態發展的目標。
我在每張效果圖,剖面圖以及鳥瞰圖上都標著氧離子示意以及有Breathe的字體注釋,目的在于讓大家能更好地感覺到breathe的輕松氛圍,解決場地問題中所講述的污染問題,所以我主要用到了園藝的五感療法以及大量負氧離子植物的種植。五感療法,是指以水作為媒介,通過人體的五大感觀功能:視覺(自然景觀或有療效的色彩)、嗅覺(香熏吸入)、聽覺(療效音樂)、味覺(花草茶)、觸覺(泡浴、按摩)的感知來達到一種身、心、靈合一的SPA藝術,所以在效果圖的制作上,顏色的純度提高,減少高級灰的存在,更好地讓大家能夠感受到所要表達的氛圍。其次就是負氧離子植物的種植,空氣是混合物,由多種分子構成,由于自然界的宇宙射線、紫外線、土壤和空氣放射線的影響,空氣中的有些分子就釋放出電子,陰離子。空氣分子在高壓或強射線的作用下被電離所產生的自由電子大部分被氧氣所獲得,因而,常常把空氣負離子統稱為“負氧離子”,負氧離子帶負電,無色無味。被譽為空氣中的維生素,能降解中和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預防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血壓、增進人的食欲、增強皮膚彈性。主要運用到的植物包括以下幾種:枸杞,紫薇,白玉蘭,蘇鐵,太陽花,山茶花,杜鵑,月季,桂花,銀杏等。為了讓植物能夠更好地適應土壤,生態洼地與植物培養箱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于雨水的收集,過濾,存貯,排放,再利用,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讓植物所營造的場地生態性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具有代表性的兩個節點,分別是文化科普區與老人冥想區。文化科普區在生態材料的選擇上遵循就地取材原則,避免不必要的運輸成本,在場地的整體景觀性與局域性景觀問題的考量上,強調生態生活生產的體驗效果,遠處的防腐木觀景廊道主要用于濱水的休閑區域,木棧道有很好的親水性和游步性,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在道路的選擇上,主要用當地碎石鋪成的游步道,能夠使場地有很好的下滲功能,保持自然美感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積水,最主要是符合場地(自然,交流,融合)的原始氣氛。
老人冥想區種植的植物,能夠有效緩解緊張的情緒,令人心曠神怡,通過進行園藝勞作,能夠促進老人的身體機能恢復,能夠同時為景觀與人群帶來活力,空間氛圍感與體驗感更強。其次,設計通過舊鋼管的進一步改善,營造出不同的高低層次,達到心理上的變化,當老人在此休憩閉上眼睛,安靜的環境與不同的心理變化能讓人感受到呼吸的輕柔動作,真正達到冥想的功能與放松的目的。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