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博物館為何落戶昆明茨壩?
日前,選址定于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茨壩片區的中國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實現了征地拆遷工作“零”的突破,意味著國家植物博物館的建設已經步入倒計時。
云南素有“植物王國”“天然花園”“香料之鄉”等美譽, 生物多樣性位居全國之首,有超過1.7萬種高等植物,占中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的62.9%,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品種。
昆明是一座高原風光之城、人文薈萃之城、民族風情之城、邊疆風貌之城、物產富饒之城,是享譽世界的“春城”“花都”。全市有野生植物1200余種、花卉460余種,花卉產值連續20年保持領先,中藥材種植面積近23萬畝,天然藥物資源品種數量居全國前列,為開展科學研究、發展健康產業、打造綠色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昆明市提出了建設“健康產業發達、健康文化鮮明、健康服務完善、健康春城品牌靚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健康之城”的目標。
國家植物博物館集“館、庫、園”一體,是把傳統博物館的展陳與活植物的收集、展示與研究、傳統文化和大健康產業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型植物博物館項目,項目初步確定范圍達約10平方公里。
經過近一年的選址調研、對比、分析之后,位于昆明主城北部的茨壩,從9個選址片區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所在地。
國家植物博物館為什么會選址茨壩?茨壩片區優勢明顯,自然環境、科研條件、基礎設施等條件完備。
茨壩片區擁有可開發用地面積557公頃(5.57平方公里),轄區內科研院校還可釋放和承接空間約3000畝(2平方公里),對國家植物博物館的建設需求有著良好的用地空間基礎。
同時,位于昆明北郊的茨壩片區地形、土壤、生物生存環境多樣,水文、氣候適宜,森林覆蓋率高,植物研究歷史深厚,遷地保育的植物種類豐富,是國家植物博物館選址于此的先決條件。
茨壩片區具有極為明顯的生物科研傳統與資源優勢。茨壩片區約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聚集了云南近80%的生物科技、高原特色農業科研院校、人才和技術成果;收集保存了近萬種植物資源,擁有全球第二大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中國第二大植物標本館。
這里不僅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云南省林業科學院、西南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一批相關研究機構及高校,還有昆明植物園、黑龍潭公園、昆明樹木園等多個植物園林,周邊環境非常適合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
茨壩片區的眾多生物研發機構和國家級科研平臺高端人才資源聚集,是將國家植物博物館建成國內頂尖、國際一流植物博物館的必備條件。
作為昆明曾經的工業片區,茨壩多年以前是昆明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聚集地,區域道路四通八達,外部交通條件十分出色,水、電、氣等公共基礎設施也較為完備,具有建設國家植物博物館的基礎條件。
除此之外,2017年4月,盤龍區也出臺了茨壩生物科技小鎮的建設規劃,將這里定位為中國昆明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的“科技核心區”,以實現“茨壩工業片區‘騰籠換鳥’的全面轉型”。
目前,盤龍區啟動了茨壩生物科技小鎮片區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部分重點項目已經在開發建設或選址推進中。茨壩生物科技小鎮包括云南生物科技創新中心、云南中科生物科創園、都市園藝大健康產業園、云農眾創空間、“871西區”科技文化融合孵化基地和互聯網+中藥材檢測服務平臺等一批項目。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