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園林景觀的“珍珠”
上海閘北公園里的花境《氣象萬千》,獲第一屆中國花境競賽最高獎
英國阿利莊園的花境
英國海德公園的花境
上海嶺南公園里的花鏡《繁花似錦》,獲第二屆中國花境競賽最高獎
杭州G20峰會期間的迎賓花境
唐山世園會國際競賽的花境作品
合肥花境競賽作品
花境,近年來在我國變得炙手可熱。隨著北京世園會的開幕,一些花境作品正在為世人所關注。那么,什么是花境?它的來龍去脈是什么?各類花境有什么特點?在具體應用上有什么講究?記者據采訪專家獲得的信息和有關資料,將其分幾個部分在此一并呈現。
世界花境的源起與發展
園林界普遍認為,花境起源于英國。以花境為主要造景形式的花園式園林是英國自然風景園林的獨特傳統。
草本花境的雛形始于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的阿利莊園是標志草本花境產生的主要代表作。阿利莊園位于英格蘭中部,在園路的兩旁修建了背靠紫杉籬或磚墻、點綴著紫杉樹造型的草花花境。
草本花境在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極為風靡,在英國園林尤其是庭院中廣泛應用。威廉·羅賓遜和格特魯德·杰基爾是當時草本花境設計師的代表人物。威廉·羅賓遜的代表作是格利弗特莊園,他將灌木和球根花卉種植于花境中,豐富了草本花境景觀。格特魯德·杰基爾則對植物色彩進行了應用上的嘗試,她喜歡運用地中海植物,使草本花境色彩鮮明,變化豐富。這一時期的花境在英國的牛津郡David莊園、克拉西斯城堡、凱利城堡等多處都可看到。
20世紀初期至中期,在草本花境繁榮的同時,出現了混合花境和四季常綠的針葉樹花境等造景形式。除英國外,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家的花境景觀營建也有了階段性的發展。花境發展進入活躍期。
1957年,克里斯托弗·勞埃德首先提出“混合花境”的概念。混合花境對植物材料的選擇和植物配置的設計理念,符合生物多樣性原則,這提升了花境在園林植物造景中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貝斯·查托、佩西·凱因等園藝學家創造了20世紀中后期花境的輝煌。草花花境、混合花境逐漸向主題花境發展,形式不再局限于帶狀布置,出現了形狀隨意的“島嶼式”,即成為局部主景的獨立式花境。花境在應用上也不再局限于庭院,更多地被應用到公園、城市綠地等大尺度的場景中。
花境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
花境在我國出現得比較晚。改革開放后,花境首先在上海等沿海開放城市試行,但推廣速度緩慢。近年來,借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等重大活動,花境在一線城市提升城市景觀中得到推廣應用。與此同時,高端商業地產和大型專業展覽也助推了花境的應用與推廣。在“美麗中國”“生態園林城市”“城市雙修”建設中,花境在合肥、成都等城市發展迅猛。
“城市雙修”“美麗中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等國家政策的實施,以及人們對公共環境、居住環境提出的更高要求,使花境在城市綠化景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這推動了花境的發展。
近幾年,一系列花境競賽、專題論壇、培訓班在全國各地興起,也使得花境在園林綠化中有了很好的發展勢頭。2016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了花境景觀國際競賽,2017年第九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進行了花境專項評比,2017年、2018年中國園藝學會球宿根花卉分會組織了兩屆中國花境大賽,上海、合肥近兩年組織了花境(壇)競賽評比。在唐山世園會期間,中國園藝學會觀賞植物分會舉辦了花境論壇;自2016年至今,中國園藝學會球宿根花卉分會舉辦了4屆中國花境論壇;自2017年7月至今,球宿根花卉分會舉辦了11期花境師職業技能研修班,培養花境師450人。
從近幾年花境在我國城市綠化中的實踐應用來看,花境發揮了重要作用。花境彌補了公共綠地中喬木、大灌木與地被之間的空檔,優化了植物群落,豐富了景觀色彩,為城市綠化添了“點睛之筆”。通過營建花境,帶動了優良中小型灌木和多年生花卉尤其是宿根花卉在城市景觀中的應用。花境對藝術性、科學性要求較高,促進了園藝、園林等領域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與成長。
花境行穩致遠還需多方努力
花境在我國發展時間短,從業人員在對花境的認識、理念、選用植物材料方面還存在著偏差。
有人認為用宿根花卉營建的植物景觀都是花境,這是錯誤的。當前營建花境倡導的是混合花境,除了宿根花卉,還可以配置花灌木、觀賞草、針葉樹等。
在花境的設計理念上要有創新,國外的案例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因此形成思維定勢,花境的形式、植物的種類與配比、養護措施等,都應該因地制宜。有的設計人員片面追求四季繁花似錦的景觀效果,不能容忍花開花落、季節變化,然而四季輪回、自然變化才是花境的應有之義。
在我國的花境作品中,優秀的作品還是很少數。其中原因一是設計方案差,二是設計方案的可落地性差,三是施工人員的二度創作能力差。設計者對植物的認知有限,應用能力差,使設計方案缺乏實用性。有時一線施工人員對設計方案的理解能力差,使設計方案不能完美實現。總體來看,當前花境營建缺乏優秀設計師,也缺乏優秀的方案落地施工人員。
花境建好后,管理者忽視養護,有的甚至以更換植物材料替代養護,這是不少地方存在的共性問題。當前缺乏針對花境的養護管理規范與措施,更缺乏專業養護管理人員。
建好花境,設計者要提高對植物的認知與應用能力;施工者要提高“二度創作”能力,即現場“因材施藝”的能力;養護者要尊重植物習性,熟練運用園藝技術。所有從業者都要有職業情懷和工匠精神。
“花境是植物控、園藝家與藝術家相結合的產物,科學、藝術與工匠精神決定了花境的質量和水平。”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成海鐘總結的這句話,精準概括了如何營建一個優秀的花境作品。
花境是呈現自然美的植物景觀
花境的英文名為flower border,根據園林界人士對花境的各種解釋,以及這個英文名稱,可以把花境理解為模擬自然界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為主要植物材料,通過藝術設計,營造的自然帶狀或斑塊狀的植物景觀。這種景觀多用于林緣、草坪邊緣、路邊、墻垣等處,通過各種植物高低錯落、斑塊混交種植,在形態、色彩、季相上呈現自然和諧的狀態。
“雖由人作,宛若天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營造花境的最高境界。
營造一個花境,需要十幾種甚至是幾十種、上百種植物,其中花卉要以宿根花卉為主,以保證花境的持久性,降低花卉更換頻率,植物要多用鄉土植物,以適應當地環境、氣候。
豐富的植物種類讓花境在小范圍內具有了生物多樣性,群落和諧穩定,植物生長環境良好,既有植物的個體美,又有植物的群體美。花境色彩豐富,四季呈現不同季相,立面高低錯落,可一面觀賞,也可多面觀賞。
花境可從不角度分類。從觀賞角度,花境可分為單面觀賞、雙面觀賞、對應式花境。從植物材料來分,花境可分為草本、混合花境,目前一般也稱混合花境為“長效花境”。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花境可分為林緣、路緣、墻垣、濱水、庭院花境。根據不同的生態環境,花境可分為高山、巖石、濕地、陽生、陰生花境。
部分材料由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成海鐘、浙江大學園林研究所教授夏宜平提供,圖片均由成海鐘拍攝、提供。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