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學子:畫筆描摹老巷新生
5月22日下午,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在前門大柵欄楊梅竹斜街采風手繪,將自己眼前的美麗街巷變成手中的藝術品。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昨日京城艷陽高照,晴空萬里。有著六百年歷史的楊梅竹斜街,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學專業的本科生。
老街的風景令人沉醉,站在胡同口仰望天空,是片片美出天際的魚鱗云;漫步胡同間,是古老民居與創意小店交織錯落的景致。30多名大學生就地取景,以腳步丈量老城歷史,以畫筆描繪胡同新貌,古香古色的門鋪、文藝范兒的創意小店、逼仄真實的過道,皆化身畫布上亮麗的風景。
胡同是老北京的文化符號,延續著古都的城市肌理和歷史文脈。了解楊梅竹斜街,先從歷史說起。寫生課之前,街道志愿者帶領大學生邊參觀邊回溯胡同歷史:不足500米的楊梅竹斜街,曾是久負盛名的文化街,民國年間,這里云集了世界書局、正中書局、廣益書局等眾多出版機構,近現代引領國人追求新知的許多書籍誕生于此;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梁詩正曾居住于此,現代文學家沈從文的文學之路也在這里起步。
如今,楊梅竹斜街是貫通大柵欄及東琉璃廠的重要區域,在整體規劃中,既遵循原汁原味,注重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及歷史故事,又結合居民的生活方式、習慣和現代社會特點,利用現代技術進行改造升級,真正實現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的有機更新與和諧發展。
近些年,通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以及城市精細化治理,這條老街變得有里有面。漫步胡同間,大學生們發現,開墻打洞消失了,花花草草增多了,公共長凳、入戶地燈等也添加了。
參觀之后,大學生們支起畫架,開始創作。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同樣是水粉畫,但大學生們取景各有側重,從古香古色的小木屋、民國范兒的模范書局到逼仄真實的過道,從覆滿青藤的書店外墻、大紅色的便民郵筒到屋檐下跳躍的斑駁光影,藏身胡同里的別樣風貌一一被捕捉。
北工大大二學生李瀾昊的取景對象是模范書局。在他看來,外出寫生,聆聽居民和老師講胡同歷史和過往故事,有助于發現胡同之美,更能提前接觸到更多專業知識,“這樣的課程相當接地氣,未來我們畢業后也要發揮專業特點,參與城市改造,為首都居民的美好生活做貢獻。”
北京女孩侯懿虹則認為,走進胡同,在寫生課之外還有更多收獲,“比如,能更好地觀察胡同的生活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更有助于激發對于北京傳統的熱愛。”
除了寫生課,被北工大師生搬到胡同里的還有實驗室。為了支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推動歷史街區風貌整體改觀,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多年來,北工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熊文積極參與大柵欄地區改造。團隊成立的人本實驗室就放在了楊梅竹斜街59號,研究主要聚焦于弱勢群體居住與交通環境提升、騰退空間優化設計與便民改造、老字號與平民精神復興、跨界合作與共同締造機制。
熊文透露,今后,學校師生將全力支持首都核心街區的建設,“我們會針對大柵欄突出的民生問題,比如安全防災、地下空間、景觀提升、交通治理、智慧城市以及社會心理建設等提供更多科研服務,也會利用諸多科技手段,為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供量化評價和支撐。”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