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金明:規劃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與此同時,鄉村衰落的現象也客觀存在,例如經濟不振、貧困集聚、生態環境污染、資源利用低效等。改變城鄉發展策略、激活鄉村發展動力,成為當務之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標志著,我國鄉村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還是生態宜居目標,實現起來均非易事,而是一個綜合工程。“萬丈高樓平地起”,施工之前,有一張完整、清晰的建筑藍圖,往往才能事半功倍。做好鄉村規劃,正是在繪制鄉村振興的藍圖。
做好鄉村規劃,要深入鄉村、因地制宜、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強化鄉村規劃引領。“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那么,如何通過編制鄉村規劃,來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個人認為,要在規劃理念轉變、規劃目標保障、規劃原則堅持、規劃程序完善和規劃方案提煉等五個維度上多下功夫。
規劃理念,應當如何轉變?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充分尊重環境,注重生態保護;二是立足“三農”具體問題,以農民為根本,以農村為基石,以農業為源泉;三是運用好綜合整治這一重要的規劃工具。例如,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還要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優化鄉村空間利用結構,全面系統整合自然資源,做到利用有度、空間有位、先后有序。
規劃目標,追求“兩全”。鄉村,不應是城市的反面,而應是區別于城市的另一種生存空間,有著鮮明的自身特色、濃厚的文化氛圍。一方面,以現代化標準來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另一方面,嚴格控制建設空間的平面和立體擴張,保留鄉村的獨特韻味。換言之,鄉村規劃的目標,是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鄉村特色的有機融合。
規劃原則,堅持“三用”。所謂“三用”,是指實用、管用、好用。鄉村規劃,要提出具體的政策手段、利用計劃和整治方案,保障在村莊層面上的可操作性,讓老百姓看得懂、用得慣;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讓村莊原有的資源低效、環境污染、人口流失等問題切實得到改善;要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風險、更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規劃程序,做到“四有”。一是有調查,建立在扎實的問題提煉、分析評價基礎上,不能脫離實際、閉門造車;二是有戰略,對村莊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布局優化等進行宏微相間的闡述;三是有方案,內容涉及各項任務如何完成、各項指標如何落實、各項制度如何配套等;四是有保障,具備一定的保障措施和機制,例如公眾參與制度、專家審查制度等。
規劃方法,包括“五定”。“定性”是指明確鄉村發展的戰略性質;“定用”是指明確村莊空間及資源的功能、用途;“定量”是指確定規劃中各類空間、分區、指標及其變化規模;“定位”是指確定規劃中各類空間、分區、指標及其空間布局;“定序”是指對資源供給計劃、資源利用計劃、產業發展安排等內容進行時序維度的規范。
鄉村規劃,賦予鄉村一種新的活力,是在描繪大地的美好遠景,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前提。希望鄉村振興戰略早日實現。那時,放眼祖國的廣大鄉村,產業欣欣向榮,環境舒適宜人,人民安居樂業,讓文化一脈相承,讓鄉愁有處安放!
(作者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