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知多少?
自國家標準《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GB/T26358-2010)發布實施以來,2015年、2017年、2019年共推出3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已成為旅游行業繼5A級景區之后又一金字招牌,是旅游產品改革創新、提檔升級的重要抓手。
邛海旅游度假區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概念和意義
1、概念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為了適應我國居民休閑度假旅游快速發展需要,為人民群眾積極營造有效的休閑度假空間,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為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而設立的綜合性旅游載體品牌。
2、設立意義
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促進和引領旅游行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我國旅游產品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是適應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提升生活品質、創建美好休閑度假生活的客觀需要。
玉溪撫仙湖旅游度假區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特點
1、從地域分布看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較大,呈現東部多,中西部少,南方偏多北方較少的分布特點。
從省級旅游度假區分布情況看,全國范圍內至少有357家省級旅游度假區,同樣地域分布呈東部多,西部少。
山東、江蘇、浙江三個東部沿海省份省級度假區數目最多,超過三分之一。新疆、西藏地區極少甚至沒有,當地雖然有優越的資源條件,但可進入性、環境保護等客觀條件限制了開發力度。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分布
省級旅游度假區分布
2、從資源類型看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類型逐漸多元,除了常見的河湖型、溫泉型、山地森林型、海濱海島型旅游度假區,隨著市場需求的改變,出現了小鎮、莊園等新類型的度假區。
通過資源類型統計可以發現,“河湖型”度假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中的主要類型,有11家,溫泉型與山地型各占5家,隨著國家政策傾向和市場變化,小鎮和莊園類度假區將會不斷增加,甚至將會涌現更新、更多的度假區類型。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新標準的轉變
1、評定標準的發展過程
我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工作發展起步較早,但在發展歷程中存在幾次擱淺及變動,直至今日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將迎來高峰期。
時間軸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評定細則出臺節點
時間軸二:分批新增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時間節點
2、建設標準的轉變
①建設目的的轉變
由引導中國旅游事業發展為目的向引導國內旅游度假區建設為目的
1992年國家推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為了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的引入,加快中國旅游事業的發展。現在更多的是站在以前的基礎上,結合國內迅速發展的旅游度假市場,正確引導我國度假區的建設為目的,針對性強,實操性強,落地性強。
②批建順序的轉變
從先批后建轉變為先建后批
標準的實施,將原來由國務院批準建設確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再進行建設的程序,改為先建設度假區,再按國家標準進行等級評定,從制度上保障度假區體系的建設,更有利于保證旅游度假區品質。
③開發模式的轉變
由開發區建設模式轉變為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
以往度假區建設采用行政審批制度下的開發區建設模式,大都存在市場定位模糊、配套設施不完善、功能單一等問題,而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必須建立在對度假旅游市場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準確定位,科學規劃,注重軟開發,適度硬開發。
④市場定位的轉變
由小眾度假向大眾度假轉變、由國外市場向國內市場轉變
國務院1992年下發《關于試辦國家旅游度假區有關問題的通知》,興起是出于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度假區定義局限于面對國際市場,而新的標準立足于日益壯大的國內市場,放眼國際市場,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市場定位上的一大轉變。
桂林陽朔遇龍河旅游度假區
⑤建設重點的轉變
由開發項目為主向注重配套設施為主
1992年首次提出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發展”作為建設要求,并要求度假區內構成至少有三個要素,即:“一個中心酒店,一個高爾夫球場、一個別墅區”。相較于這種硬性的開發內容,新標準主要對度假區環境、度假產品、度假綜合配套設施有更高和更明確的要求,更加符合市場需求,同時更注重“供給側”的旅游項目開發。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新標準的解讀
1、評定標準的全面性,體現“國標”價值化
評定標準涵蓋了度假區的外部區域環境到內部資源基礎,由自然環境到人文資源、由硬件設施到軟件開發,由規劃布局到運營管理等,評定內容全面細致。
評定標準以區域基礎與區位、自然與人文環境、度假產品與設施、配套設施與條件、市場結構與形象、服務品質與管理六個方面為等級劃分,每個方面由若干個小項組成,每個小項都有具體評分細則和和相應的分值,更加客觀、更加細化,更具說服力。
2、新標準更提倡生態環境,強調度假區綠色化
新標準對環境質量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比如對空氣質量、負氧離子、水環境質量、自然植被覆蓋率、氣候舒適度等都有明確要求。
對平均綠地率有明確規定,對景觀總體風貌特色強調使用鄉土樹種,并對節水、節能、環保措施、環保制度等都提出明確要求,體現對新技術、新能源的重視。
鼓勵具有環保低碳意義的特色住宿設施,低碳交通工具,對步行專用道和自行車專用道的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注重度假功能的完善,鼓勵產品多元化
新標準定義中提出度假區“能夠滿足游客休憩、康體、運動、益智、娛樂等休閑需求”。
對住宿設施有更加明確的分類和等級劃分,提倡一系列主題度假產品的開發,凸顯度假產品的差異化發展。
新標準中對休閑度假產品有明確的細分,分為四大類產品體系,分別是運動健身類、休閑娛樂類、康體療養類、常態化節慶演藝活動。
新標準中提出度假區的會議接待能力,并對會議接待設施的硬件品質、軟件品質以及接待規模有明確的說明。
4、關注度假環境的營造,突出地域特色化和文化性
對度假區域基礎和區位要求比較高,比如區域的知名度和度假氛圍,要有區域旅游的統籌體系。
對度假區旅游資源要求甚高,要求在區域或全國范圍內要有獨特性,不管是自然資源如海洋沙灘、河湖、山地、滑雪地、森林、溫泉、草原等,還是人文資源如鄉村田園、傳統聚落、主題娛樂、人文活動等。
在資源的質量、規模、獨特性上都有很高要求。同時根據度假資源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都給予要發展特色化的評價,比如說建筑、菜系、服務方式等。
5、注重軟件品質和硬件建設,彰顯人性化和品質化
對建筑外觀、景觀風貌、人文氛圍都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對硬件設施住宿酒店,在評分細則中明確提出強制性指標,要求至少有3個國際品牌或國際水準的度假酒店。并且提出信息化的建設,智慧度假區系統也成為加分項的衡量指標。
6、強調科學的管理機制,保障度假區安全有序發展
實施統一的經營管理措施,針對資源、游客、原住民分別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及辦法,并達成一定的當地帶動效應。八項強制性指標中要求近3年來無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東部華僑城旅游度假區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評分標準
1、評分機制
以《旅游度假區等級基礎評價評分細則》與《旅游度假區等級綜合評分細則》為評定打分依據。
《旅游度假區等級基礎評價評分細則》(細則一)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為8項強制性指標,屬一項否決,只要有任意一項或以上指標不達標,總評為“不達標”。第二部分為資源環境與度假產品綜合評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須達到85分,省級旅游度假區須達到70分。
《旅游度假區等級綜合評分細則》(細則二):滿分為1000分,包括技術組550分、專家組350分、游客分100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評分需大于等于900分,另有30分的加分項。
各等級旅游度假區需達條件分值表
2、評定細則解讀
①8項強制性指標
A.應具備適宜度假的氣候條件和環境,區內無被污染的水體、空氣或土壤,無多發性不可規避的自然災害。
B.應具有明確的空間邊界和統一有效的管理機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面積應不小于8km²;省級旅游度假區面積應不小于5 km²。
C.應具備至少3 個國際品牌或國際水準的度假酒店。
D.以接待過夜游客為主,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過夜游客中應有至少1/3平均停留3夜以上或2/3平均停留2夜以上;省級旅游度假區過夜游客中至少1/3平均停留2夜以上。
E.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過夜游客中省外游客比重應不低于1/3。
F.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住宿接待設施總客房數應不小于1000間,省級旅游度假區住宿接待設施總客房數應不小于500間。
G.旅游度假區內用于出售的房地產項目總建筑面積與旅游接待設施總建筑面積的比例應不大于1:2。
H.近3年來無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②資源環境與度假產品綜合評價(100分)
資源環境與度假產品綜合評價中,占比最高的為接待設施,占該項總評分的20%,其次為度假資源與休閑度假產品,分別占15%,而規劃、人工環境、自然環境、美譽度與主題產品較為平均,各占10%。
③旅游度假區等級綜合評分(1000分)
旅游度假區等級綜合評分中,占比最高的是度假產品與設施,占總分值得30%,其次是配套設施與條件,占比20%,之后是自然與人文環境、服務品質與管理,分別占比15%,占比相對較少的是區域基礎與趣味、市場結構與形象,各占10%。
創建申報工作
1、創建工作程序
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共要經歷八大步驟:自檢、申報、推薦、資料審核、基礎評價、現場檢查、公示與授牌。國家旅游度假區原則上從省級旅游度假區中評選,各省具有自己的評審規定。
度假區管理部門自檢后,準備申請報告、《旅游度假區等級申請評定報告書》和創建資料,遞交給省級相關管理部門,省級審核通過后,由省部門將資料及推薦意見遞交給文旅部資源開發司,文旅部資源開發司會先進行資料審核,資料審核通過后會依據根據細則一的硬性標準對度假區進行基礎評價,不通過則兩年后再進行申請重審,通過后文旅部資源開發司將根據細則二進行現場檢查,不能通過則一年后進行申請重審,現場檢查過后會在中國旅游網上進行7日公示,無重大異議之后將會對景區給予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掛牌。
但在拿到掛牌后依舊不能放松管理,之后還會進行復核抽檢,每年復核比例不低于20%,全面復核每3年會至少進行1次。
2、創建工作任務分解
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
①宣傳啟動階段
度假區、景區、有創建任務的鄉鎮、相關職能部門領導成立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領導小組,依據《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工作任務分解表》逐項制定創建子方案,落實責任領導,落實責任機構,落實責任人,并上報創建辦公室;管委會負責召開創建工作動員會,部署創建具體工作和任務。
②創建實施階段
創建辦公室與專家技術組根據自評報告,對失分項進行逐項提升,實時更新各部門任務清單,堅持確定一項、提升一項、完成一項的總體方針;
有創建任務的職能單位實行創建任務每月上報銷賬檢查驗收制;
在創建任務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完成的情況下,由承擔任務的單位提出現場會商方案,必要時實行現場會商制;
對任務分解表中當期完成情況實行通報制;
對不能完成分解任務的單位,納入年度機關效能建設考核范疇;
向地方文旅主管部門提出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申請。
三亞市亞龍灣旅游度假區
③創建自檢階段
所有承擔創建任務的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全部逐項自檢落實到位。允許當期完成,當期自檢,當期驗收;自檢事項完成的單位,在自檢的基礎上提前申請初步驗收。
承擔創建任務的單位在自檢的基礎上,對初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全部完成。
④檢查驗收階段
由創建辦公室落實迎接文旅部評定驗收的各項工作,包括檢查日程、路線、受檢點的單排,匯報材料(文字、聲像、PPT、光盤)準備等一系列工作;進一步完善提高,鞏固自評成果,確保通過驗收。
⑤總結提高階段
對驗收通過,100%完成任務,驗收0扣分的單位,從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每個單位一定數量的現金獎勵。對有扣分的單位,納入年度機關效能建設扣分范疇。運用驗收成果大力加強對外形象宣傳和品牌推介。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