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如何重塑公共空間?
城市是最偉大的人類文化遺產,到2020年,全世界將近一半的人會居住到城市。
城市公共空間作為城市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共交往的情感載體、城市創造力的源泉和身心歸宿。因此,塑造有情感、有溫度、有關愛、有活力的公共空間,對于消減大城市的匿名性和殘酷性,賦予生命更多能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不難預見,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好轉,物聯網將提供最大化的物質保證。如何提升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需要在公共空間設計上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充分的互動和交流。以公共藝術為核心的交互性設計作為公共交往的觸媒,是幫助人們敞開心扉、走出迷茫、找到寄托、獲得愉悅的重要技術手段,是激活城市再生的新引擎。
需重塑街道人文美學。要以人為核心的整體環境設計價值標準,從街道空間形態和生活需求結構、傳統文化倫理、對新事物的渴望度等方面綜合考量,通過藝術化主導的城市設計,鼓勵街道的人文價值疊加。技術上,通過立體化、穩靜化的設計,實現地面空間的步行友好性,在此基礎上增設宜人的、充滿文化內涵的綠化鋪裝、標識系統和藝術裝置等,作為景觀環境的基底,讓人成為公共空間最亮麗的風景,讓街道和社區尋回聚會、休閑、交流和學習的人本價值。
需搭建曼妙的濱水空間。新生態文明時代需要以水為靈魂、以城為背景、以人為主角、以岸為舞臺,讓河流自由呼吸,水岸豐富精彩,城市更有魅力。要精心構建曼妙、積極、靈動、活躍的充滿層次的濱水公共空間,珍水、觀水、親水、樂水協調共生,讓水滋潤城市宜居環境和人的精神世界,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需激活城市陰暗空間。藝術作為激活城市空間的綜合解決方案,可以最大化地將場地本身的特色與建筑、景觀緊密銜接在一起,通過藝術設計的主動介入,從而煥發場地的人文之美、科技之美以及簡樸無華的自然之美。這其中,把陰暗空間轉化為居民青睞的社交場所,是存量化城市更新的重點和突破口,需要獨具匠心的精細設計,讓碎片化的失落空間重新吸引公眾的關注和使用,化腐朽為神奇,傳導和諧、永續的社會文化價值。
相比于鋼鐵、水泥、玻璃等物質實體而言,藝術以春風化雨的軟性浸潤、美妙的身心交互,有形和無形的震撼力量,讓人充滿愉悅和無限想象。公共空間的物質屬性只有回歸與藝術精神的高度契合,才能形成引人入勝的生活場所,成就美好城市及美好生活。
未來,面對更加物質化、智能化的時代挑戰,需要用藝術化思維和藝術導向的城市設計激活、優化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格調,構建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空間體系,彰顯城市品格、活躍人文氛圍、培育創新動力,創造永續的經濟社會價值和文化遺產。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