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園——新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
在古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吐魯番,坐落著一座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沙漠植物園。這里生長著多種奇特的荒漠植物,這些植物面對缺水、高溫及強風等諸多不利環境因素,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形成了獨特的沙漠植物景觀。它便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園———吐魯番沙漠植物園。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成立于1972年,是以中亞及干旱區溫帶荒漠植物區系為收集引種研究對象的科學型植物園。
這家植物園收集保存了新疆,乃至亞洲中部干旱荒漠平原區特有的木本植物種質資源,具有重大的科學、生態和經濟價值。建成的木本植物活體匯集圃和種子資源庫,是中國野生植物資源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補充,是干旱荒漠區特殊植物資源遷地保護的重要機構。
植物園占地150公頃,位于中國西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東南約10千米處,園址坐落在盆地腹心經過治理的流沙地上。園內主要地貌類型有風蝕雅丹地貌、平坦流動沙地及新月型沙丘。這里是世界第二低地,俗有“風庫”、“火洲”之稱,海拔-76米至-105米,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年蒸發量3000毫米,蒸發量為降水量的200多倍,年平均氣溫13.9℃,極端最高氣溫47.6℃,夏季沙面最高溫度超過80℃,使得沙漠植物園因“低、干、熱”的特點而聞名于世。
植物園現已保存各類植物700余種,分屬72科247屬,其中荒漠珍稀特有植物43種。中國荒漠植物區系植物的成份已達197種,特有種21種,殘遺種4種。遷地保存的荒漠植物以藜科、菊科、豆科、禾本科、蒺藜科、十字花科、蓼科和檉柳科植物為主,所含屬、種數分別占園內荒漠植物總數的60.4%和68.7%,突出了荒漠植物的主要特色。
沙漠地區獨特的氣候環境孕育了奇特而多樣的植物風貌,為了適應環境,這些植物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特化性狀,令人稱奇。漫步園中,隨處可見新疆本土植物的身影,如檉柳、沙拐棗、梭梭、沙冬青、駱駝刺等。為方便科學研究、提升景觀效果,園中建立了12個特色專類園,分別為沙拐棗屬植物種質資源圃、沙拐棗專類園、檉柳專類園、民族藥用植物園、荒漠植物活體標本園、鹽生植物區、梭梭屬植物荒漠群落景觀亞區、鳶尾專類園、補血草專類園(情人草園)、禾草園、桑葚園及干旱區經濟果木園。
據了解,植物園前身是吐魯番紅旗治沙站,建立于1972年3月2日。建園前,這里是寸草不生的流沙和風蝕地,面積達6000公頃,因其位于吐魯番大風的主風線,使得該地區每年都要遭受風沙肆虐,嚴重危害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1970年4月,一場長達29小時的10級以上大風使吐魯番全縣小麥、棉花、高粱、葡萄、瓜菜遭受嚴重損失。同年5月,該地再次遭受風沙肆虐,當地農民幾乎絕收。植樹造林、防風治沙、改善環境,成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迫切需求。為了有效治理這片風蝕、流沙地,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治沙小組的科技人員應當地政府邀請來到了這片不毛之地,與吐魯番縣林業站的科技人員一起展開對治理風沙災害的實驗研究,并于兩年后成立了吐魯番紅旗治沙站,同年獲得國家科委和農林部“西北黃土高原和沙荒大面積植樹造林技術研究”項目的經費資助,在這片萬畝流沙區拉開了治理風沙的帷幕。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以“防風固沙、生態建設”為建園初心,完成生態建設后,重心逐漸轉變成以科研為主,因此園區的規劃設計也是圍繞科研需求的專類園和群落園開展的,種植植物多為荒漠植物,能較好地適應惡劣的荒漠環境。在園區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在兼具科研、生態建設的功能時,也將觀賞性融入到設計中。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從無到有,已初步成長為中國溫帶荒漠植物遷地保護的種質資源庫、荒漠區植物區系多樣性保育的科學研究基地和開展荒漠植物科學的教學、科普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旅游的綜合性植物園。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所處地域獨特,在植物園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導向下,會獲得更多的支持和發展,并向國際化發展。除了繼續發揮引種馴化、遺傳育種、保護開發、觀光游覽、科學生產、技術推廣等職能外,還將繼續加強科普教育職能,如配合中小學生開展相關自然科學教學;作為大專院校的實習基地,接待并輔導生物專業、園林專業、中醫藥等專業的大學生專業實習;以植物園為課堂,以園內的植物為直觀教材,編寫科普資料;舉辦主題科普游園活動,設計可動手參與的體驗式科普活動項目;搭建展示青少年動手實踐成果及互相學習的平臺,與科學家在線互動交流等,充分發揮植物園的科普職能。
吐魯番,這個曾經聞名遐邇的絲路重鎮,如今已成為中外游客的旅游勝地。在這座美麗富饒的城市中,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充分體現出荒漠植物與沙漠生態環境間的獨特意義,不僅是人們了解西域文明的重要窗口,還是研究人員探索荒漠生態系統奧秘的植物寶庫。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園區景觀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禾草園景觀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