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間重構開啟首都發展新航程
當前,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做好減量發展的大文章,以減量發展破解特大城市病難題,以空間重構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空間重構是對一定地域空間如城市空間或城市群空間進行資源要素的再分配、再整合、再構造,優化空間尺度的資源配置,重構全新的空間單元,實現區域空間的高質量發展。從內容上看,首都空間重構是首都城市地域空間的重構,避免人口、產業等要素資源的過度膨脹和集聚,實現核心區地域空間上的關系重構或再生產,重構更加理性、生態、高效的城市空間關系。從過程上看,首都減量發展在空間重構過程中實際上是一定空間區域如核心區資源要素減量,而其他周邊區域如發展新區的適度增量發展過程,實現首都空間資源的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不斷聯結、相互循環,促進區域空間的資源優化與協同發展。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要從市域、區域、跨域等三個維度推進空間重構,開啟新時代首都發展新航程。
市域層面要推進
首都各區增減互動
基于市域層面的首都空間重構,首先要做好自身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空間關系整合,重點是要加強中心城區特別是核心區與發展新區之間的空間重組與互動。核心區是減量發展的重點區域,應以構建優良政務環境為第一職責,解決了核心區問題,也就能更好地服務好中央,確保政務安全,真正有效解決特大城市病。北京特大城市病問題的本質是功能太多,在空間上主要表現為中心城區特別是核心區功能過度集聚引發的。核心區集聚太多的企業單位和就業人口,過強的經濟功能和過高的就業密度影響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發揮。
一是加強核心區減量疏解,高質量做好服務保障。核心區要處理好服務與發展的關系,主動降低GDP總量和增速。核心區除了服務中央的必須發展的生活性服務業,其他與服務中央功能不太直接關聯的企業和機構應禁止進入,即使是高精尖產業也應限制進入。在北京新一輪總規調整的“一主、一副、兩軸、多點”格局下,要將強化核心區的中央政務服務功能,強化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四大首都中心功能在中心城區以及城市副中心的集聚發展,適度弱化核心區的經濟功能和產業發展,引導科技創新帶動下的高新技術產業及創新服務業、國際交往帶來的國際會議交流等產業、由文化功能延伸的文創產業在發展新區集聚。
二是引導發展新區增量承接,高質量做強首都經濟。要以增減互動,推進首都空間重構,將新企業、新機構等資源要素引導到發展新區集聚,發展新區作為北京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讓龐大的人力資本和創新動能在遠郊區釋放。從空間上考察,北京遠郊區遠離核心區,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能有效保障和支撐北京特別是核心區更好地服務中央。發展新區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強首都經濟、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做好增量承接,能有效避免高層次、高科技人才嚴重流失,避免城市衰退。
區域層面要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
基于區域層面的空間重構,是以首都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區域空間要素流動、相互嵌入、利益整合的空間再生產過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作為新時代的國家發展戰略,其核心是跳出北京看北京,打破一畝三分地的傳統思維,從更大的空間尺度思考資源優化配置與空間重構問題。由首都北京空間拓展到京津冀城市群,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更大尺度的空間整體,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重構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京津冀區域層面的空間重構,本質上是通過京津冀大空間尺度的資源要素重組、經濟干預、政策調節,激活區域的創新創業活力,實現利益整合與協同發展,推動城市群空間的關系調整,重構區域社會空間。
一是加強行政區關系整合,推進區域一體化治理。要通過中央層面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進一步整合京津冀三地的行政關系,尋求三地的行政資源整合與政策協同,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間重構,塑造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的新型經濟社會關系,確保京津冀城市群空間重構過程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二是加強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彌補協同發展短板。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的重要障礙是三地公共服務資源和水平的較大差距,阻礙了空間資源的流動與再配置。首都空間重構包括公共服務資源的空間重構,要以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縮短跨區域的公共服務差距,來推進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打破中心城區或核心區的“抽水機”悖論。
三是整合地鐵高鐵優勢,構建公交化的首都軌道網。現代軌道網是城市群發展的動脈,是經濟要素流動的樞紐。,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核心是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國家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地鐵將構成京津冀之間的四層軌道交通網絡。建議在京津冀三地現有高鐵、城際軌道、地鐵系統基礎上,規劃和建設集公交化通勤、高鐵化速度、同站化換乘、隨到隨走等優勢于一身的現代首都軌道網。
跨域層面要推進
世界級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基于跨區域層面的空間重構,首都高質量發展要從全國乃至全球城市群演化規律進行考察。北京以及京津冀城市群被賦予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使命,要從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高度,推進首都跨域空間重構與高質量發展。2019年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重點要在經濟、生態、國際合作等領域加強空間重構。
一是打破行政區壁壘,重構城市群產業分工體系。京津冀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樹立融合、協同與利益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構建世界級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要擯棄各種新區的盲目發展和同質化競爭,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引導要素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中與自由流動;要打破行政壁壘,減少對資源要素流動的阻礙,深化合作,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要基于整體性思維、頂層設計、全局戰略,按照產業鏈關系重構京津冀三地產業發展體系,完善激勵機制,優化各區域發展主體的利益關系,強調城市群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層次性,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多形式、寬領域、深層次提升,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空間布局。
二是加強跨域污染防控,重構美麗首都空間。生態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底色。推動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要加強跨區域的污染聯防聯控與生態共治,協同推進跨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既要加強三地的污染治理與綠地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切實增加生態環境容量,擴大生態環境空間;也要重視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加快轉變傳統發展方式,向循環經濟要效益,向綠色經濟要質量,向低碳發展要生產力。
三是整合全球資源要素,創新引領全球化進程。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要順應世界級城市群全球化發展潮流,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發展機遇,與城市群外各類資源要素加強整合與空間重構,加強與發達國家、地區、先進科技園區、全球發達城市群的密切合作與經貿往來,打造全球創新樞紐和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要積極開展在經濟、貿易、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及人才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推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打造區域投資貿易平臺等,提升全球科技創新引領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高質量發展區域。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