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社區,美麗中國的微觀實踐
雄安設計中心以“綠色生長·活力社區”為主題,將“綠色”理念貫穿于能耗、循環、材料選擇以及運營管理多方面。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社區的綠色化發展既是全球范圍內環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趨勢,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美麗中國的微觀實踐。那么,什么樣的社區才是綠色社區?怎樣創建綠色社區?
綠色社區的時代新解
綠色社區的理念源于19世紀后期的西方。其中,19世紀末到20世紀70年代,側重于硬件建設的園林社區;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強調軟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社區;近年來則側重于大數據時代開啟的智能低碳社區。綠色社區強調建筑的低碳設計、空間綠化、節能減排等方面,雖然在后期發展中認識到文化和公眾參與等價值,但評價體系還是聚焦于硬件設施和環境景觀的綠色化。
我國的綠色社區建設肇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環保社區建設,通常指具備一定的符合環保要求的硬件設施、建立了較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和公眾參與機制的社區,建設理念仍屬于綠色社區建設的1.0版本。
進入21世紀,我國綠色社區建設發展勢頭較快。2001年,中宣部、原國家環保總局、教育部聯合頒布《2001—2005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綱要》,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綠色社區創建任務。2005年,原國家環??偩謱θ珖?12個“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先進社區給予表彰。2009年以后,綠色社區的創建與評選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開展。
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建設的內涵被賦予新的意蘊,理念也隨之提升。新時代的綠色社區是旨在實現人—社會—自然三者和諧共生、共榮、共存、共進的生活生命共同體,是集“綠色思維—綠色行動—綠色人格”于一體的“生態人”組合體,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現代國家治理的微觀基礎和具象存在。
綠色社區建設有待完善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綠色社區1萬余個。綠色社區創建不僅極大地保護、提升了居民的公共環境權益,提高了民眾的環境素養,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活動平臺,還推進了中國特色環境法治建設的進程和效果,同時也為國家環境治理提供了參照典范,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然而,立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社區建設目前還有諸多有待完善之處:
一是還停留在生態景觀層面,用生態學、環境工程學、建筑學等自然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引領,將綠色社區建設等同于社區的綠化美化、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更高層次的社區社會生態化、共同體化、制度化建設遠遠不足。
二是缺乏統一的治理體系設計,呈現出“九龍治水”的碎片化治理格局。綠色社區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黨建等治理內容,需要黨委、政府部門、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當前,雖然一些單位和部門各自發布了綠色社區評價指標體系,但在國家層面尚沒有統一的組織領導,協同治理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是偏重經濟效益,對文化、社會、政治等方面的治理效能關注不足?,F有的綠色社區主要關注綠色建筑、節能減排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認為經濟利益是建設綠色社區的核心要素,生態文化、生態制度等內容雖然已經納入綠色社區建設,但是與經濟指標仍無法相提并論,導致綠色社區出現“重經濟效益、輕價值文化”“有城市社區、無鄉村城鎮”的單向度發展。
綠色社區建設的途徑
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應成為新時代綠色社區建設的基本格局。一方面,各級黨委應將綠色社區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議題,基層黨組織要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中推進綠色社區建設,實現“紅綠交融”;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應成立多部門參與的組織機構,消減碎片化治理的低效,形成協同治理合力。此外,可通過制度建設為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綠色社區創建提供機會及合作形式。
系統全面的生態化是新時代綠色社區建設的根本遵循。新時代綠色社區包括生態景觀、生態制度以及生態價值文化三個方面。針對既有不足,重構評價體系應成為新時代綠色社區建設的首要議題,可通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多主體協同研究,吸收國內外經驗做法,建構一個契合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實際的綠色社區評價體系。
社區與高校的“區校共建”模式是新時代綠色社區建設的有益途徑。高校擁有豐富的智力資源、科研成果、師資力量和組織性強的密集人群,社區擁有諸多可以進行研發合作和成果轉化的企事業單位,“區校共建”能夠很好地實現綠色資源、技術、文化和成果共享。在這方面,國內已經開始了很好的探索。2019年7月,深圳市與中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聯盟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生態文明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指導基層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機制創新、技術應用以及理念宣傳,打造有特色的社區生態文明建設樣板,總結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時代綠色社區建設模式,由此實現了大學和綠色社區在新時代的“聯姻”。
(作者:徐鶴、郭永園,分別系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聯盟秘書長,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中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聯盟副秘書長)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