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綠心“繡”成記——武漢東湖生態文明建設回眸
10月1日一早,央視朝聞天下節目這樣推介武漢東湖:浩淼的東湖之畔,一條綠道猶如一條綠絲帶連接起數十個景點。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道就是幸福道,綠道越多,城市越有看頭,生活也越有奔頭。
今年國慶小長假,武漢東湖風景區接待游客172萬人次。東湖秀美的山水,已成為展示武漢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窗口。
“今天的東湖,不再只是一城秀水一城山。它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變遷和文明衍進。它是一個符號,代表著城市的生態發展觀,預示著城市未來的方向。”湖北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說,作為武漢最靚麗的名片之一,東湖在武漢人心中一直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兩期綠道建設則把東湖推到了全世界人眼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歷經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歷經三次重要建設期,已成武漢靚麗生態綠心。
新中國成立,東湖迎來第一次建設浪潮
提及東湖風景區建設,要追溯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1929年,民族資本家周蒼柏投巨資興建東湖西岸的海光農圃,供市民們鍛煉身體、嬉戲游樂。建成后的海光農圃占地2000多畝,包括現今聽濤景區、東湖賓館等地。
1949年,武漢解放,當年6月,周蒼柏主動將海光農圃獻給國家,更名東湖公園。
1950年10月25日,中南軍政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建設東湖公園及東湖養魚提案》。提案認為,東湖大自然環境優美,如果加以建設,供各界人士游覽,對大眾娛樂及提高群眾文化均有極大作用;東湖公園環境靜恬,氣候適宜,將來在周圍布局各種醫院及療養所,作為中南全區病傷戰士及干部理想療養場所;還可作為國際友人及國內貴賓接待休息游覽的理想場所。
大會上,周蒼柏還單獨提交了《對于東湖養魚的芻議》,成為最早提出開辟東湖養殖場的文件。1950年11月30日,中南軍政委員會下達了《成立東湖建設委員會統一管理東湖風景區并養魚計劃》,將“東湖公園”改稱為“東湖風景區”,規定了東湖風景區實際區域,包含了今日的東湖、沙湖、楊春湖,并同意在東湖養魚。
自此,東湖迎來了第一個建設發展期。歷經五年建設,東湖風景區于1955年初步形成。其中聽濤景區最早開放,現存許多景觀大多建成于上世紀50年代。如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行吟閣、橘頌亭、滄浪亭、荷風橋、聽濤軒等景觀群落。在清風吹拂的湖畔,亭臺樓閣,遠近相宜,掩映在萬綠叢中,步步有景。“怡然東湖畔、行吟山水間”特色風貌初現。東湖清澈見底、水草豐茂、游魚可見,一櫓搖遍東湖。
改革開放,東湖從規劃建設邁向保護發展
1982年,國務院批準東湖風景區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此后20多年里,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五大景區次第“綻放”,五區二十四景格局正式形成,東湖風景區的規劃和建設迎來新的重要時期。
位于東湖東岸的磨山風景區,三面環水,六峰相連,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稱。
1982年,武漢市啟動磨山楚文化游覽區建設,相繼建成楚城、楚市、楚天臺、鳳標、祝融觀星、楚才園、離騷碑、哲人園等景點,成為武漢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
2006年6月,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正式成立,東湖擺脫“諸侯割據”局面,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五大景區得以團聚。有了“統一管家”的東湖,逐漸走上保護與發展并進道路。
2009年,為了改善東湖水質,東湖全面退漁。
全面退漁只是東湖水質改善的一個側面。全面截污,湖內清淤、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監控監管……一系列組合拳讓東湖水生態保護步入系統化軌道。
“每天攔下入湖污水近萬噸。”時任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建設(水域)局負責人介紹,全面截污是水生態修復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風景區內的污水收集處理布局得到了顯著改善,景區內日截生活污水相當于5000人每日用水量的總和。
東湖在致力保護的基礎上,也進行著適當的開發與利用:新建了武漢歡樂谷,擴展了“大梅園”,豐滿了落雁景區,開通了東湖游船,對景區各項基礎設施進行了提檔升級。
新時代,以全新的精氣神展現世人眼前
2016年12月28日,28.7公里的東湖綠道一期建成。2017年12月26日,東湖綠道二期工程建成開放。兩年內,百公里綠道相扣成環,串接成網。這片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
至此,東湖第三次建設浪潮的大幕,徐徐拉開。
“東湖規劃建設數十年來,硬件設施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新時代,水生態、文化品質等軟環境提升將成為重點。”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負責人說,本月東湖風景區將承擔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自行車、帆船、公開水域游泳、馬拉松等四項賽事。
力求呈現最美山水賽場,今年東湖風景區在綜合環境整治上狠下功夫。
1月,東湖風景區啟動景中村微改造工程,從文化、生態、智創三個維度,對橋梁社區大李村精雕細琢,建設“楚天文創第一村”。2月,東湖風景區完成對東湖水域內339條小游船的收購工作。檔次低、布局散、服務差的小游船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東湖之痛”得以紓解。3月,東湖子湖郭鄭湖、湯菱湖兩處省控點及四處市控點出現Ⅱ類水質,系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4月,東湖綠道二期33個湖邊塘和聽濤景區8個湖邊塘完成清淤治理,部分湖邊塘水質達Ⅱ類水平。5月,東湖獲評“長江經濟帶2018年最美河流(湖泊)”……亮眼的成績單,是對大武漢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注解。
“東湖正處在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期。”秦尊文認為,縱觀武漢城市發展史,東湖的地位達到如此高度,來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落地生根,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