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魚的自我意識|鎮江中南聆江閣
一只魚喝了一口長江水
于是,有了長江的記憶
我們曾說過
幾個“魚與水”的故事
“如魚得水”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祈愿,在景觀設計界,“魚與水”無疑是網紅設計中的吸睛點,中式理念與現代風格結合的水景、景墻,表達的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是生活美學的極致呈現。
2年54次調整168張手稿,龍湖•天璞是如何在神盤中殺出來的?
臨水之都--鎮江
再續“魚與水”的景觀情緣
我們是空間里游走的魚
行進中浸染場地的精神
情景式空間精神意義重構
重塑鎮江“魚米之鄉 臨水之都”的生活印記
一場尋夢的歷程
形成了一只魚的自我意識
說到魚,便想到莊子與魚的故事
“魚之樂”寄寓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祈愿
在細膩的感受中,以發現生活之美的視角
呈現對社區生活理想與自由精神的追求
0 1
如魚得水·樂逍遙
一種生活哲學的詩意表達
古人觀魚之樂,千百年來依舊探討,而這種探討,大抵與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不禁想問,莊子的“逍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現代人的生活,如何去感受“逍遙”之樂?
設計團隊通過更多維度的魚的生活空間探討,提煉出“如魚得水·樂逍遙”的設計概念,將魚與水作為方案元素的提取,并且貫穿整個設計方案。
一群躍向天空的魚,追尋長江就像人們追尋自由,現代的人們都向往著住在江邊,下班之后坐在江邊看著日落,和三五好友散散步,感受著長江的柔情,順著水之脈絡,游于逍遙之間。
示范區建構“尋夢-入江-逐影-同游-歸戀”五境行賞游樂空間,魚和江水的流線元素在雕塑、鋪裝、水景等細節處都有概念的體現,每一境都充滿了高品質和自由生活具備的生活環境和氛圍。
0 2
庭前初見 尋夢之端
一境“尋夢”之夜江印月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
庭前初見,深臨浩渺磅礴,水景與格柵山體形式相呼應,搭配仿大理石紋的材料,一同表現出夜晚的江水的寧靜和月色的皎潔。
0 3
入江 觀魚
二境“入江”之智水歸堂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緩下來,幾步路尋到韻味,魚群飛躍盤旋而上,借水幕簾的若隱若現和燈光的渲染烘托一種慢節奏的生活狀態,享受三兩好友的悠閑時刻。
0 4
賦予場地生命力
三境“尋影”之魚龍躍水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漫步小徑,感受靜水沉謐,陽光肆意揮灑在草坪上,魚群躍水而出,洗去生命的銹跡和塵埃,把人生之河置換成如清泉般的澄明和潔凈。
對于魚的想象,連接在地文化的現代手法,空間有了令人停駐觀賞的生命力,人在其中生活的狀態得以豐盈,賦予社區生活更豐厚的精神營造。
這是我們想要帶來的新社區生活,它是有靈魂的,有文化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向往,也是實實在在的“魚”文化美學生活館。
0 5
童趣,生活之逸
四境“同游”之魚翔淺底
忘片刻之煩憂,拾一時之愉悅
徘徊中,享受家庭,尋找自我,在漫天粉色的櫻花雨下,人們嬉戲于荷葉影下,冒險島上,如魚兒般悠哉將童趣明媚成風景,放牧心靈追趕最原始的純真。
鄉村的孩子,有青山綠水田野的記憶點;
城里的孩子,擁有的是豐富多彩的都市樂園。
不一樣的空間形態,是孩子與家人同樣的生活意趣,如同我們創設的魚景觀意象,魚群與人群一樣,都是族群生活模式,具有奇妙童趣的樂園空間,能給社區生活帶來成長的歡樂。
在示范區四千平的場地內,濃縮融合了聆江閣大區營造的理念,緊密結合建筑布局,力圖打造行云流水般有豐富體驗感的藝術化空間。同時滿足甲方的各個功能模塊的營銷要求,在比較小的場地內,營造一個現代、藝術、輕奢,具有項目記憶點的示范區。
|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鎮江中南聆江閣
委托業主:中南置地
景觀設計: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上海彬占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景觀施工:江蘇百綠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江蘇省鎮江市
設計面積:4150.4㎡
設計時間:2019年6月
建成時間:2019年9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