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有林場為首都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紅葉嶺景區“長城紅葉”景觀在微信圈被頻頻刷屏
十三陵林場打造關溝“開往春天的列車”景觀
綠色掩映潮白河
京西林場大安山落葉松郁郁蔥蔥
共青林場增植彩葉樹美化濱河森林公園
松山林場冬景
在西山林場舉辦的森林音樂會
林水相依,藍綠交織,美麗北京
60余年櫛風沐雨,60余年探索前行。
北京市國有林場廣大干部職工忠誠綠色使命,在偏僻邊遠山區的荒山荒地和殘次林地白手起家、艱苦創業,讓童山濯濯變成綠水青山,使首都生態安全屏障堅如磐石,在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首都生態安全、提供生態服務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首都園林綠化事業和生態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把握機遇實現快速發展
北京國有林場建設,始于新中國成立初期。
首都綠化事業,始于西山林場。
新中國成立伊始,北京童山濯濯,林木寥落,全市僅有殘次林32萬畝,森林覆蓋率只有1.3%,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平原風沙災害頻繁,老百姓形容當時的北京是“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惡劣的生態與大國首都極不匹配。為了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新中國成立不久,北京市即在全國率先開始建設國營林場,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
1953年2月16日,應時任林業部首任部長梁希的邀請,國家副主席朱德前往西山視察。朱德指示:“西山綠化的政治意義重大,應由華北、北京主管部門作為重要任務之一,頒發決定,制定計劃,提前完成。”根據中央指示精神,1953年6月11日,原京郊林業事務所更名為西山造林事務所,負責西山造林工作。1955年2月5日,中共北京市委作出《關于加強北京市造林綠化工作的決定》,隨后北京市掀起了3年綠化西山的植樹造林高潮。經過3年艱苦奮斗,小西山綠化荒山6.7萬畝,圓滿完成全部規劃宜林地造林任務。
受小西山國營造林成功經驗的啟發,從1958年春開始,北京市農林局組織大批林業科技人員,奔赴南口、十三陵、周口店、密云水庫、潮白河、永定河等廣大地區進行造林規劃,為建立市屬國營林場進行各項準備。同時,各郊區籌建了一批縣屬林場,各有關部門發展了一批專業林場。到1958年底,全市建立了國營林場35個,植樹造林96.6萬畝,基本形成了國有林場現有格局和規模。
西山林場負責人說:“196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西山實驗林場,標志著西山造林綠化實現了由義務造林向專業化管護的成功跨越。”
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北京市國有林場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北京市國有林場發展到34個,其中市屬林場7個、區屬林場25個、中央單位所屬林場2個;國有林場職工總數2059人,包括在職職工1223人、離退休職工836人;林場總面積6.87萬公頃,其中林地面積6.52公頃,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6.2%;有林地面積5.32萬公頃,占全市有林地總面積的7.2%。
由1個西山實驗林場發展壯大到34個國有林場,34個國有林場為北京挺起34座綠色脊梁。
不辱使命構筑生態屏障
“國有林場是北京市森林資源培育保護最穩定的陣地,是首都重要的森林資源戰略儲備庫和生態安全屏障。同時,國有林場還是北京市生態文化及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北京市國有林場管理處有關負責同志這樣評價國有林場。
國有林場是維護首都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屏障。北京市國有林場現有森林面積95萬畝,占全市森林面積的10%,大多數集中分布在河流兩岸、水庫周圍、風沙前線等重點生態區域和生態脆弱區域,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對治理風沙危害、防止水土流失和涵養水源、改善環境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守護著首都生態安全。
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在涵養水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看不見的“綠色水庫”。密云水庫、十三陵水庫等五大水庫周邊分布有4個國有林場,潮白河、拒馬河等五大河流水系流域分布有10多個國有林場。國有林場是改善大氣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力量。經初步測算,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總產值428億元,固碳釋氧量129萬噸。
國有林場是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場所。目前,北京市在國有林場的基礎上已經建立了松山、百花山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喇叭溝門、云蒙山、霧靈山、四座樓4個市級自然保護區,保護了首都40%-50%的珍稀物種。
北京國有林場不僅筑牢綠色生態屏障,而且筑牢心靈生態屏障,他們依托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積極開展的豐富多彩生態教育活動,讓綠色理念進入人們心中。
在西山林場創建的西山自然觀察徑,小朋友們不僅可以看到森林四季的不同變化,了解森林成長的故事,感受森林帶來的與眾不同的體驗,而且可以了解怎樣將一片荒山變成一片綠色的海洋,怎樣通過森林經營和撫育讓森林變得更加健康。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這里成為小朋友最喜愛的樂園。小朋友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也把綠色種進了幼小的心靈。
在百望山林場舉辦的“北京林業生態建設展”展館內,觀眾們看著一幅幅造林綠化的珍貴照片、一件件造林整地原始實物、一枚枚凝聚心血和汗水榮譽勛章,使人們對西山綠化史和首都園林綠化事業油然而生敬意。
為推動森林體驗試點建設,為社會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森林體驗服務,共青林場在濱河森林公園建設的楊林故事自然體驗步道,充分展現了林場幾代人艱苦造林、堅守共青綠的故事,讓市民了解眼前楊樹林的來之不易及共青林場對人民綠色福祉的守護意義,并激發廣大市民愛綠護綠之情。
把林場做細做實,這就是首都的風采。
打造美景造福首都人民
初冬的八達嶺林場紅葉嶺景區,萬山紅遍,美景如畫。來這兒觀光的人群絡繹不絕,人海如潮,這僅僅是北京市國有林場大力推進“文化引領場(國有林場)園(森林公園)一體” 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順義區的共青濱河森林公園。共青濱河森林公園是順義共青林場依托林場豐富的森林資源興建的。無論是周中還是周末,這里都是游人如織。人們在這里或散步、或慢跑、或帶著小孩在足球場踢球、或在北美紅楓的紅葉映襯下合影留念……共青林場負責人說:“我們森林公園和居民小區緊鄰,而且沒有修建任何柵欄和圍墻,市民可以毫無阻擋地來這里觀光游覽,我們林場是真正開門辦林場的踐行者。”
共青林場是在1959年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同志帶領社會各界的人士在潮白河兩岸進行植樹造林,為保護好植樹造林成果及治理潮白河的風沙危害而成立的。林場從1962年建場經過了6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幾大特色:一是市屬唯一的平原國有林場,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85.5%,林木蓄積量113339立方米;二是離城、離社區最近的濱河森林公園,離社區僅一墻之隔;三是以楊樹為主的森林資源特色,楊樹栽植面積占總面積98%,且30年以上的楊樹林占60%;四是森林資源豐富,林場內有近200個人工栽植的植物品種,林場及周邊各種鳥類200余種。
共青林場繼實現了從造林到營林到生態文化的三次飛躍之后,近年來又提出了場園一體建設發展戰略構想,創造性地提出以生態為核心、以文化為引領、以城市功能為基礎的三大發展理念。
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走進森林、感知文化,共享園林綠化建設的豐碩成果,自2013年開始,由市園林綠化主辦、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承辦,已連續7年舉辦了7屆森林文化節,全市20余家森林公園舉辦了近千場森林文化活動,在廣大市民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音樂會、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的長城紅葉節、蟒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消夏啤酒節、百望山森林公園的百望講堂等,已經成為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和歡迎的森林文化活動。
開門辦場獲益的是首都市民。目前,北京市國有林場已經興建國家森林公園、讓尋常百姓走進國有林場的還有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百望山國家森林公園、八達嶺國家森公園、十三陵國家森林公園、北京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鷲峰國家森林公園、北京喇叭溝門國家森林公園等,這些森林公園建設為首都市民提供了休閑、遠足的純自然場所,成為市民周末休閑的首選之地。
北京市國有林場在“文化引領、場園一體”發展思路的引領下,以森林文化建設為中心,深挖林場文化內涵,提升林場內在素質,發揮森林資源多功能效益,不斷拓展林場內在發展空間,有力推動了國有林場健康持續發展。
科技示范結出累累碩果
我國著名的林學及生態學專家、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這樣評價西山造林:“回顧這一段歷史,西山的綠化造林工作在造林調查設計、石質山區立地類型劃分、樹種選擇與適地適樹、雨季造林技術等方面為我國華北山區造林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發揮了試驗、示范、推廣作用。”
長期以來,北京市國有林場承擔著林業科學研究、生產試驗示范、教學實習基地和林業新技術推廣的重要任務,許多林業先進技術,特別是森林培育和森林經營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都是從國有林場開始的。目前,國有林場不僅是首都園林綠化成果對外展示的窗口,也是首都林業科技開發的重要基地和林業先進技術理論的實驗基地,更是林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
據統計,全市60%以上的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和采種基地建在國有林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15個全國森林經營樣板基地中包括北京市西山試驗林場。特別是近年來,市屬國有林場倡導“森林健康經營”“森林近自然經營”等先進理念,先后與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開展了相關試驗示范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重要生態建設工程在開展前,大都也選擇在國有林場進行試驗示范,開展科研試驗和新技術推廣,這些不僅為國有林場的森林管護和培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對周邊的集體林管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期造林、經營和保護森林資源的過程中,國有林場培養了大批技術人員,造就了一支經驗豐富的職工隊伍,成為北京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骨干力量,特別是林場職工長期扎根基層,無私奉獻,堅守信念,艱苦創業,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染綠了首都座座荒山,成為現代園林綠化精神的重要源泉。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3%提高到了43.5%,林木綠化率達61.5%,森林蓄積量達1798萬立方米。北京不再是缺林少綠,而是綠擁翠繞。首都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背后,是一代代國有林場人的無私奉獻和大無畏的精神使然。
(照片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提供)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