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劍:中國傳統人文審美與園林情趣探究
在中國傳統園林的探索當中,我們應該延續景和境的路徑去研究和探索。從我們所看到的現象來看,景是在境當中,境是一個比景更高級、更內在的一種表達。景的要義在于人的內心一定要獲得自我的體驗,自我的滿足。
關于風景園林我們通常從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它:一個是從景的角度,認為園林主要是風景線,是非常美麗的景致或景色。另一個是從建筑學的角度,把園林看作一個空間,一個比較抽象的研究對象來進行描述。
在基礎理論研究當中,景和空間是兩個比較核心的概念。景是園林,乃至于更大范圍內的風景園林中的中心內容,是整個風景園林中的靈魂。沒有景的話風景園林是不成立的。對于空間的認知是劉敦楨老先生在《蘇州古典園林》引入的一個概念,他將中國的傳統園林翻譯成可以延展的知覺的空間。因此在傳統園林后續的實踐當中,大家經常會使用借景(圖1)、對景等手法,來營造心目當中好的園林景觀。在空間的研究中,中國園林成為了進行建筑研究和城市設計研究當中關于空間處理手法的寶庫,大家都從傳統的園林當中吸取經驗。這里面更多的是從視覺角度上看待傳統園林,在空間研究當中我們會把園林的一些辦法或一些處理的手法套入到現代的空間設計當中,比如我們很多大型的居住空間,在自己的綠地空間設計當中經常創造性地使用中國傳統園林的手法,但是這里面能看到有一些傳統園林的經驗特征是被忽略的。
圖1 拙政園借景示意
1 被忽略的傳統園林經驗特征
在中國傳統園林的探索當中,我們應該延續景和境的路徑去研究和探索。從我們所看到的現象來看,景是在境當中,境是一個比景更高級、更內在的一種表達。從創造當中景從境出,在實際的實踐當中先從一個境的確定來引出景的實現。這里面以綜合游人身心體驗之境作為整個園林設計的核心,同時結合一直受到關注、作為基本欣賞對象之“景”,二者合成“景境”。
這兩個圖片都是傳統的中國園林當中的景致,這邊是拙政園通幽,那邊是虎丘的通幽,兩個名字都叫通幽。
1.1 通幽
以兩個傳統的中國園林當中的景致為例,一個是拙政園通幽(圖2),另一個是虎丘的通幽,兩個名字都叫通幽。從現狀來看虎丘的通幽更接近通幽本身能傳達景致的特征。拙政園的通幽已經建成一個游客入口,加上門口還有鐵欄桿,看起來一點都不通幽了。所以這種不切合題意的改變,應該是我們今后進行園林管理或營造過程中,應該注意到的一個問題。
圖2 拙政園通幽
我們談到景的時候要說到景觀,景觀二字出現之后更從字面上引導了大家對于景的關注并表現在了視覺方面。所以我們無論是在對傳統園林的分析上還是我們現在一些新建的傳統園林的規劃也好,設計也好,大家都會注重進行視線走廊的分析,更是把這個視覺的屬性進一步夸大。
1.2 五感
這里面我們會忽略一點,就是五感的缺失。對我們來講,不僅需要眼睛代表的視覺特征,還有其他器官代表的五感。
用我的學校舉個例子。我們學校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就是它是在大連市的飛機場附近。從機場跑道到我的教學樓的玻璃將近有400m的距離,400m對于一個飛機場來講是一個很短的距離,大概是什么樣的視覺特征(圖3)?飛機起落的時候如果是在夏天,教室的門窗是打開的,飛機起落的時候我們都不能講話,即使用擴音設備也不能講話,因為講出來的聲音都被飛機引擎聲覆蓋了,什么也聽不見。我們的師生都是工作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我通常在課程進行當中跟我的學生們講這件事情,我說當你來選擇這個學校的時候,肯定是在網上找了很多資料,看到很多的漂亮圖片,角度、顏色都非常好,所以你覺得這個學校很好。但是來了之后你可能忽然間發現,每天都要在這樣的轟鳴當中上課、生活,這是比較煎熬的一件事情。當然,我們的師生們也會利用這樣的環境條件,通過創意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互動作品。
圖3 筆者學校到機場跑道的距離示意
所以我們看待一個景觀不僅僅是通過視覺,還需要調動其他感官的參與,我們要通過整個身心來體驗,這還僅僅是表層的闡述,更深入的則需要獲得精神上的經歷。
我們通過回顧傳統文化當中的一些事例可以獲得一些經驗,比如唐代詩人賈島詩句中“推、敲”二字取舍的典故中,最后用了“敲”不用“推”,就是因為敲是帶有聲
音的,在夜半時分寂靜的環境下,這樣的聲音對詩的意境有了更深的表現。
由此可以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對園林的表達有整體的要求,除了視覺之外還需要聲音、顏色、香氣、觸覺、溫度等共同的表達,這才是整個中國傳統園林中對景
致的多層次體驗。所以,我們的景致是一種調動各種感官的全身心的感知,那么這種感知仍然被看做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它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與人主觀精神性密不可分,要得到一種精神上的體驗。
2 景不止是視覺的表達,還有著自由形式上的表現得真亭和現在的亭子不一樣,現在的亭子都是要由磚瓦組成的,這個亭子沒有一磚一瓦,是由四棵柏樹的頂部進行一個綁扎形成亭子的形狀。文征明之所以用這種形式,是表達了創作者本身精神境界上的追求。得真亭整個景觀當中不僅僅有柏樹,還有其他的比如說落葉的棗樹等,置換成柏樹品種,是經過精心的選擇,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關于君子形象的表達,表達了清高、堅毅等君子的品格。在文獻里面也經常有“常得青青保四時”的句子,這是核心的一種表達。除了柏樹亭之外還有柏門、柏屏等等,都在園林中得以實現。
還有這樣方池造型,與如今常見的自由池岸形式不同,其實在早期中國的園林當中出現過很多的方池的造型,這兩個是現在遺存的,這是曲岸池典型代表,經過變形的曲水流觴(圖4)水景小品。之所以后來由方池演變到現在的曲池,這里面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學或者是文化的一種演變。
圖4 顯示的是曲水流觴的原意,它最初僅僅是民間的社會活動,后來演變成圖案化的曲水流觴的造型
中國傳統園林和中國的山水詩、山水畫三者關系密切,園林也是詩和畫的來源,詩和畫促進了園林的發展。
尤其到晚明時期,由于畫意的出現,被造園者將其融入到園林營造當中,人們更希望在園林當中看到這種畫的表現,畫面上曲池比方池的觀感要好一些。人對精神性的體驗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變化,視覺上面會出現曲池形式上的要求。將外在自然與人內心相關聯的適意雖然始終存在,但是內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以往將景作為視覺認知的傳統園林往往傾向于形式上的繼承和借鑒,大家在早期的時候都是把我們中國傳統園林形式上進行復制。但是現在都已經發生了變化,景的要義在于人的內心一定要獲得自我的體驗,自我的滿足。那么景致或者說園林是人與自然內心相互溝通的媒介。
在中國傳統園林的文化語境當中,自然景物和人工營造是不可分的。有的時候我們看傳統園林做的是磚瓦的結構,但是它體現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人工的營
造不僅是在造一個景,而且是在彰顯自然與人的關系,它為人更好地感知和體驗自然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3“景”是發乎心,關于情的體現
我們可以舉例寄暢園里面的八音澗來進行體驗,八音澗里面不單有山石的造型,還有視覺和其他感官的體驗。
人在其中穿行,有聲音的體驗,水流淌下來產生的聲音,有風刮過水面之后產生的涼氣,手觸摸山石帶來粗糙的感受,以及由于身體位置變換,帶來視覺上視點、視角的轉移,這是一種非常綜合的體驗。
片石假山是畫意里面最好的體現。它不再忠實于原始的石頭的立體景象,而是把石頭進行切片之后放到這個白墻前面來,通過二維形態體現抽象的審美意境。
當環境相對內向時,視覺效果也就變得相對有限,比如梧竹幽居亭(圖5)這樣的亭子,它相對封閉內向,人在其中的視覺效果也就相對受到限制,這時候充分調動人們對自身內心的精神體驗。當我們向外看到相對廣闊空間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以視覺表達為主的對于整個景觀體驗的一種融合。
圖5 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亭
這里面體現了畫意游,不但意味著對畫面和結構的欣賞,還重在精神上的漫游。這都是體現我們的內心、中國文人傳統的一種經驗的表達。
談及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就要簡單說說以蘇州園林為主的私家園林和現在城市當中作為公共空間的都市公園之間的關系。首先,二者同樣反映的都是人和自然之間“天人合一”的精神和哲學上所追求意境的表達,作為文脈傳承的載體,在現實社會中發揮著應有的物質作用;其次,在宏觀上,作為一類考察標本,它們都體現出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種時代精神,無論是封建時代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下封閉的、個人化的時代精神,還是今天這樣一個工業化的時代,甚至是后工業化時代里開放的社會化時代精神,都以各自的審美形式呈現于不同尺度的空間表象中,體現出不同時代的人文關懷——無論是私家園林里體現出對主人個人的深度關懷,還是現代公園里面體現出對社會大眾的群體關懷;最后,畢竟時代不同,它們體現的科技含量有本質區別,現代都市公園地處日新月異急劇變化的城市環境中,要為城市服務,為城市里人的未來發展預留可能性,要平衡與協調生態和科技之間的關系,創造出適應人們身心健康需求的環境。
當下的主題教育也告訴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要面對的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面對星辰大海,堅持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將人文精神和園林意境妥善地與時代契合,在今天的城市建設中發揚光大,使之繼續造福人民,讓自信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劉利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堅持城市整體環境設計意識,秉承綜合環境設計理念,致力于生存·生活·生長整體環境的創造與實踐,關注于歷史·現在·未來的保護與發展。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