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否步入標準化建設階段?
大規模的城市化,是過去30余年里中國所持續經歷的。
在城市新增建設用地的日趨緊張和城市的慣性衰老雙重影響之下,城市更新作為城市自我調節的機制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不同于西方以物質和環境改善為主的城市更新方式,國內城市有著較為特殊歷史階段性特征,模式從“拆改留”變成“留改拆”轉型,方式從“大拆大建”變成“有機更新”。
而伴隨城市更新力度和速度的迅速增加,在保證對既有建筑和空間改造的同時,又如何形成運營機制的有效閉環?這成為專注于城市更新工作人員需要進行深層思考的問題。
老城在地新生,從資管角度看Proptech 城市創新
2019是城市更新論壇的第三年,也是論壇首次南下。
圍繞“讓城市留住記憶,讓更新創造價值”這一主題,中國城市更新論壇主席、高和資本合伙人蘇鑫在會上指出,城市跟新的本質要提高現金流,它的方法就是服務和科技。于此之下,就延伸出了城市更新的三個小趨勢:服務品牌化,產品科技化以及流動證券化。
流動的證券化,就要求著從資管角度看待城市更新。作為房地產與科技的混合體,PropTech利用科技為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將傳統行業賦予新生。
正如廈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雙聘教授” 趙燕菁在會上分享的,“城市更新將不再是單獨的城市美化,而是國家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是城市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針對于此,明源云創始人、董事長高宇在會上也提到“存量相比增量領域,確實對細膩的管理能力要求更高。這也倒逼眾多運營商借助數字化手段來提升管理,投入比例遠超開發商。”
這是機會,也是挑戰,對于當下的城市更新而言,亟需一份標準且體系化的路徑來指導。
除了資管為要,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城市更新還有“三大路徑”,即科技為力,產業為核、第三設計為美。關于城市更新具體實施細節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認為,當下我們應該多關注“小趨勢”。總的來說,小趨勢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底層尋找小趨勢;第二,在邊緣地帶尋找小趨勢;第三,在年輕人中尋找小趨勢。
城市更新大數據研究報告首發,永慶坊成廣州城市更新代表作
廣東是全國最早一批出臺“三舊”改造政策的省份,單以舊村改造來說,過去10年,廣州只完整改造了5條村,但近兩年尤其是今年,速度正在加快。
在城市更新領域,中國城市更新論壇和當地頭部內容機構聯合展開課題研究,聯合南方都市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廣州城市更新2019大數據報告》,力圖探索出一套多方認可的標準的的廣州舊改樣本,用以參照、遴選及推廣。
根據介紹,該報告針對廣州多達92條城中村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在對廣州過去已經完成整體改造的5條城中村進行了深度測評的同時,還對廣州大量在改、待改造城中村進行了細致分析。這也是首次有研究團體和媒體機構,用如此海量的數據,完整呈現廣州已改造、在改造、待改造城中村全貌。
與此同時,會上還對打造永慶坊這個廣州舊城微改造的樣本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廣州市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黃慶侃表示,永慶坊經驗倚賴于黨委統籌下的“政府主導,企業承辦,居民參與”的改造模式,以目前廣州保留最完整、最長的騎樓街恩寧路為例,改造過程中采用“修舊如舊,新舊共融”的方式,在活化歷史建筑的同時,也進行特色創新,打造玻璃房子等時尚場景。
永慶坊的改造方是萬科,“在拆解永慶坊的“重生”大難題時,中心思想始終是圍繞客戶出發,與此同時,老城市新活力建成則需要分三步來走,第一步是打造場景;第二步是傳承文化;第三步是激活商業。”廣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敏鋒如是說。
可以感知的是,2019城市更新在中國,已然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新動力,同時,參與其中也不斷面臨角色的轉換和協同,這就表明城市更新是長鏈條、多環節的,包括募投管退,需要資本方、運營方、設計方及運營多方合作攜手。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