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
4月9日,《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正式發布。規劃期到2035年,展望2050年,圍繞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規劃》的戰略定位為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服務保障。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全國文化中心地位顯著增強,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對全國文化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全國文化中心功能更加系統完善,文化建設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更加強勁,大國之都文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彰顯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展望2050年: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地位更加鞏固,文化名家薈萃云集,文藝高峰之作迭出,人民群眾文化創造活力充分釋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協調發展,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更加彰顯。北京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成為弘揚中華文明和引領時代潮流的世界文脈標志。
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將按照“四個文化”即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總體框架,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以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
北京老城保護
將重點打造13片文化精華區
老城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北京將落實好“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通過中軸線申遺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重點打造13片文化精華區。
4月9日北京發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按照“一街一策”要求,北京將重點打造13片文化精華區。其中包括:
什剎海-南鑼鼓巷文化精華區
雍和宮-國子監文化精華區
張自忠路北-新太倉文化精華區
張自忠路南-東四三至八條文化精華區
東四南文化精華區
白塔寺-西四文化精華區
皇城文化精華區
天安門廣場文化精華區
東交民巷文化精華區
南鬧市口文化精華區
琉璃廠-大柵欄-前門東文化精華區
宣西-法源寺文化精華區
天壇-先農壇文化精華區
同時,逐步擴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尊重并保持老城內的街巷胡同格局和空間尺度,原則上不再拓寬老城內現有街道,設置步行街區,營造寧靜、溫馨的胡同氛圍。
規劃還提出,利用中軸線文物騰退空間,優先用于補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建設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藝術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使中軸線歷史文物和文化資源煥發時代活力。在推進中軸線文物保護、景觀恢復的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不斷提升沿線區域環境品質。
北京推動網上網下
文藝創作實施一個標準
北京將推動網絡文藝成為文化生活新天地,實行網上網下一個標準,推動網絡文藝從成長到成熟、從低質到高質轉型。
4月9日,北京發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要實施網絡文藝品質提升工程,扶持原創優秀網絡文藝作品創作生產,提升網絡文學、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演出、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質量。實行網上網下一個標準,推動網絡文藝從成長到成熟、從低質到高質轉型,推出大批引領網絡文藝方向的優秀作品。同時發揮新興傳播技術即時快捷、覆蓋廣泛、互聯互通的特殊優勢,提供優秀文化產品,拓展文藝傳播渠道,提高文藝傳播效率,讓網絡文藝成為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的重要途徑。
2035年
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建筑面積將增至0.45平方米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筑面積將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在全面實現一刻鐘文化服務圈基礎上,更好實現全地域覆蓋。到2035年,北京也將實現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各區全覆蓋。
石景山區八寶山街道圖書分館
4月9日北京發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要建成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覆蓋身邊化、服務內容品質化、供給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智能化,建成完備、便捷、高效、優質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優化全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方面,要引導新建大型文化設施向回龍觀天通苑等人口密集地區及文化設施薄弱地區布局。
位于蝶變后的隆福寺文床大廈內的更讀書社
在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方面,北京要提升國有博物館策展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用好民間博物館、私人博物館,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結合疏解整治騰退空間再利用,采取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多種方式,打造多樣化公共文化空間。同時,探索在大型社區引入創意元素、文化力量改善社區治理,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傳承展示、知識服務、創意輔導等綜合功能提升。
在提供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產品方面,《規劃》提出,要構建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特色書店、社區書店等為支撐的十五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使北京成為流淌著濃郁人文氣息的“書香之城”。
北京加快建設“文化商圈”
大力促進高品質文化消費
北京將努力建設設計之都、影視之都、演藝之都、音樂之都、網絡游戲之都、世界旅游名城、藝術品交易中心、會展中心,使這座城市成為滿足群眾高品質文化消費需求的創新創意中心。同時加快實施“文化商圈”計劃,并新建一批集藝術表演、互動體驗、時尚消費于一體的文化休閑空間,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業新地標。
4月9日,北京發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創意城市,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推進文化與科技、金融、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
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的丹麥設計展
具體來說,要鼓勵和扶持自主設計的服裝、服飾、配飾,以及珠寶、化妝品、家居、數字電子產品等高端時尚產業發展;增強優秀原創影視作品孵化能力,為影視劇在京孵化提供全方位、高標準配套服務;推動戲曲、話劇、歌劇、音樂劇、舞劇、兒童劇等原創戲劇策劃創作,延伸演藝產業鏈,推出沉浸式、互動式等演藝業態;大力推動原創音樂創作,加大對詞曲創作、項目孵化、演出展示、宣傳推廣等環節的扶持獎勵力度,激發社會力量支持原創音樂的積極性等。
北京還將加快實施“文化商圈”計劃,推動前門大柵欄、王府井、西單、五棵松、藍色港灣、三里屯、隆福寺等商業街品質化發展,加快培育建設新興商業街區,植入高品質文化設施、文化景觀、文化項目、文化業態,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原創自主品牌在京首發,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業新地標。
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新首鋼地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重要城市發展區域,將新建一批集藝術表演、互動體驗、時尚消費于一體的文化休閑空間。策劃推出“夜京城”文化休閑活動品牌,精心挖掘一批主題鮮明的文化精品走入商業街區、走近消費人群,打造夜間文化消費業態。辦好惠民文化消費季、文創市集等惠民文化消費活動,培養文化消費理念,提升文化消費能力。
2035年北京旅游消費
將占全市總消費比重超過30%
到2035年,北京旅游消費將占全市總消費比重超過30%,北京入境游客數量達到1000萬人次左右,其中國際政務、商務和會議游客占比不低于50%,為首都經濟發展打造新增長極。
4月9日北京發布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要將北京建成彰顯中華文化魅力的世界旅游名城。立足首都深厚的文脈底蘊和資源優勢,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資源體系、服務設施體系和產業體系。
為了將旅游打造為首都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北京將深化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旅游經濟平臺,培育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培育有影響力的文化旅游企業,培育 “專、精、特、新”中小旅游企業。進一步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科技水平、綠色含量,提升游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規劃》還提出,要促進旅游公共服務環境國際化,完善多語種旅游指南、交通地圖、旅游應用軟件、城市中英文標識標牌,在酒店和餐廳推行多語種菜單,實現公共交通英語報站全覆蓋。實施旅游咨詢及服務國際化提升工程,完善醫療保障、旅游投訴、緊急救援、外幣兌換等多語種服務。提升旅游廁所品質,優化旅游場所無障礙設施。著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酒店和智慧鄉村旅游,開發推廣“一鍵游北京”移動應用端,滿足游客全場景、全過程旅游服務。
更多信息,一圖讀懂↓↓↓
編輯:王子悅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