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跡景觀丨峽谷森林——重慶融創曲水風和
城市的快速發展經常讓我們一邊高喊著保護文化和生態,一邊又為不斷破壞的環境重塑自然。重慶融創文旅城“峽谷森林”,是在城市中難得的原始自然河流區域內重新定義和塑造已被破壞的部分,并把人們的生活交織在這片嶄新與原始的自然之中,從重塑的自然到真正的自然之間感受空間、時間、人文以及更高的精神思考,城市與自然、藝術和生活。
重塑的自然 Nature Restored
峽谷森林里有3公傾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作為重慶文旅城濱河公園的初期建設,還有5公傾的居住區用地融入自然的山林峽谷之中。其中在公園河谷西側,有一條為鋪設城市管網而開挖的8米深的溝壑,像大地上一條深深的傷痕,撕裂了城市與天然河谷間的聯系。
▼項目區位,設計范圍與文旅城濱河公園的關系
▼原場地照片Original Site
人與自然的理想關系應該是相互作用、和諧共存的有機統一。鳥瞰整個場地,前期施工形成的這條溝壑是不得不接受的既定存在,在這巨大的自然傷痕面前,我們決定為自然發聲。
▼現狀8米深溝壑的利用
“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我們不再破壞場地現有的大基底,而是順應開挖后的溝壑深度和走向,重塑了一條流淌于河谷之畔的自然峽谷。人的行為都被這片峽谷森林所覆蓋。
▼設計推演
▼玻璃廊從地面劃向天空,而另一頭則向遠處流淌
追尋的情感 Chasing after nature
峽谷盡頭恰好與飛雪瀑布平行,不見其影,但聞其聲。對自然山水的尋覓之心促使我們在這里對其進行回應,我們稱之為“自然的再現”。海德格爾說,“所謂的再現,則是經由主體表現客體而把客體呈現出來,同時在這種再現中,主體自身把自己也呈現了出來。”藝術裝置將水從自然中抽象出來,使水展現出比在自然狀態下更唯美的狀態,傳達理想主義者對自然山水的追尋、觀照。
峽谷消失在一片石灘,而追尋的自然之音又指向一座藏于林間的洞穴。作為公園承上啟下的功能節點,它既是未來周邊居住者的集會、藝展中心,也是靜思之所、追憶之地。洞穴是對場地最為溫和謙遜的介入方式,并隱匿在綠意之下,其內的氣氛神秘、微妙,人們對未知的好奇心、想象力被無限放大。洞穴的出口被我們巧妙的設置在瀑布的最佳觀賞點。在經歷瀑布之音、藝術之水、洞穴狹道之后,自然的瀑布赫然在前,帶給人夢境般的游覽體驗。一條輕盈的棧道消隱于山崖,成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覆土建筑純凈謙遜的模樣又似一個藝術中心,未來它是周邊社區的休閑之所
▼撲面而來的瀑布氣流圍繞著震耳欲聾的氣勢,這完全是一場夢境般的體驗
回歸的生活 Life Returned
崖壁在轉折處夾合成“一線天”的空間,正好成為“曲水風和”連接公園的開口。沿著此處臺階而上,一片簡約的現代建筑群掩映在小樹林后邊。建筑金屬與玻璃的體塊光影交錯,并倒影在眼前的一灣湖水之中。這其實是崖壁的背面,百轉千回,追本溯源。洞穴盡頭,山河、瀑布赫然在目,也許這就是我們尋找到的回歸自然的理想生活。
▼“一線天”的空間正好成為社區連接公園的開口
▼建筑的力量感被掩映在可愛的小樹林后
▼透過建筑的大玻璃幕墻,這是一幅超寬畫幅的自然風景
人一直在尋找與自然的關系,我們也不斷在設計中嘗試面對自然時情感上的共鳴。峽谷森林的體驗從重塑到追尋,從抽象到真實,在自然里創造當代人新的生活文化。這種嶄新的文化不是讓人停留在造物上,而是引導人去感知和追尋一個更好的真實的自然。
▼平面圖 Site Plan
▼空間模型 space model
項目信息
項目位置:重慶市沙坪壩區
項目面積:3ha
業主單位:重慶融創地產
景觀設計: 承跡景觀
景觀施工: 同棋園林
建筑設計:大象建筑
結構設計:長廈安基
導視設計:詩遠導視
雕塑設計:詩意夢想
軟裝設計:言瓷映畫
設計時間:2018年
建成時間:2019年
攝 影:王寧、承跡景觀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