儷和景觀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韓全:從建筑到景觀——空間文法構成
2020國際人居環境與未來城市大會暨第十屆園冶高峰論壇于7月11日圓滿落幕。大會歷經八天,內容豐富,研討熱烈。其中,在7月9日的園冶杯獲獎作品分享會上,儷和景觀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韓全先生發表題為《從建筑到景觀:空間文法構成》的演講,從建筑和景觀設計的角度分享了儷和的設計方法和經驗。
韓全先生2001年創立儷和景觀,全程見證了景觀設計在國內的發展,融合建筑學的方法和理論,賦予了景觀更多的空間元素及想象力。設計中,秉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設計理念,深度發掘每個項目用地的內在信息和精髓,充分演繹這片土地的歷史記憶和自然狀態,挖掘場地記憶,煥發場地生機。
一、景觀:空間的技術,生長的文本
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么景觀則是“生長的文本”。
這里文本不是指常規的設計文本,而是兼顧“文化與歷史、詩歌與文學、生活與感悟”的文章本體。景觀設計是“空間的技術”,城市公共空間即建筑外部空間,是城市當中從限定邊界開始的。外部空間是從自然當中由人為所劃定的空間,與無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間是由人創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環境,是比自然更有意義的空間。
所以,外部空間設計,也就是創造這種有意義的空間的技術。由于被紅線所限定,外部空間建立起從紅線向內的向心秩序,在該范圍中創造出滿足人的意圖和功能的積極空間。與之相對地,自然是無限延伸的離心空間,可以把它認為是相對于紅線內空間的消極空間。由景觀建筑師所設想的外部空間概念,與園藝師和環藝師等考慮的外部空間,也許稍稍有些不同。
因為這個空間是建筑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沒有屋頂的建筑”空間。
即把整個用地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頂的部分作為室內,沒有屋頂的部分作為外部空間考慮。所以,外部空間與單純的庭園或開敞空間自然不同,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外部設計需要把建筑內部功能與紅線外部城市的功能與需求綜合考量,結合尺度、材質、動線、功能、法規等因素,運用技術的手段進行問題整合解決的過程。
二、景觀建筑師: 整合場地,賦予生機
這需要能夠把項目面臨的專業及非專業問題統籌考量并予以落實的職業設計師來完成,同時要把規劃、建筑、市政等多專業的"漏點"以生態和文化的方式進行整合并賦予場地新的生機,可擔此項任的"粘合劑"角色就是景觀建筑師。
作為以景觀設計為主業的設計機構,在專業配備方面沒有綜合大院齊備,因此在實踐中需要形成完善的設計方法和專業的技術流程來確保為城市發展提供高標準的專業技術服務。
三、空間信息與用戶體驗:
設計的基礎量化積累
儷和將“空間信息”總結為以下幾類:
· 基礎信息層:市政及規劃上位信息
· 開發信息層:業主愿景及使用需求
· 文化信息層:城市歷史文脈
· 生態信息層:城市生態及安全
基于此,儷和在設計實踐中形成以“空間信息”為基礎的量化積累,運用流程的實踐方式,將基礎信息轉變為設計語意,達成從量變到質變的“神來之筆”。
“空間信息”即為項目所需的外部及內部上位信息,屬于客觀條件及現實存在,應詳盡收集并梳理,其方法及過程詳見“空間體驗評價表”,在此不贅述。
空間營造過程中核心部分是關于場地中“用戶體驗”部分,這是空間使用者的主觀需求部分。也是空間內容及藝術形式的基礎依據。如何讓使用者能夠在未來的場地空間中產生愉悅,自由,放松和快樂的感官體驗,是景觀設計的核心價值和目標。
▲空間體驗評價表 © 儷和景觀
四、文法構成:賦予設計感染力和神韻美
在“空間信息”基礎上,“文法構成”則是設計師的核心價值的體現。
解構主義建筑理論家建筑大師埃森曼認為“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建筑設計實踐上,建筑僅僅是“文章本體”(文本) ,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語法,語義,語音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義”。
因此景觀設計的空間營造也只是景觀“文本”需要個性化的文法構成,形成更具感染力的藝術作品,為使用者提供超越形式美、意境美的神韻美。
這方面有很多建筑大師的實踐有目共睹,“ 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的素混空間營造術。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設計的“女魔頭”扎哈哈迪德的“空間幾何體”。還有被稱為另一個弗蘭克蓋里的“瘋狂的雕塑般”建筑作品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的共性均是用獨特的個性化(構成)語意(文法)將建筑空間營造為“公眾藝術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這種“點石成金”的大師文法構成的經典表述,也是大師們有別于常人的特殊“硬核”之所在。這是所有設計的工作者們不懈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實際上,作為設計公司,景觀設計是將空間信息轉化為形態的過程,其中為客戶創造良好的體驗是基本目的,能夠創造出特有的神韻美則是設計者應有的專業追求及溢價價值。
運用審美哲學的及社會學方面的良好積淀與天賦,創造出形態美-意境美-神韻美,審美的三重境界的景觀作品,這個過程需要設計團隊的愿景、使命、價值觀做為支撐。為了確保想法從概念最終能夠交付給客戶有價值有內容的成果,儷和制定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設計流程,確保每個項目的形成。
以下就是通過方法論形成結果的一些項目展示:
望京誠盈中心
▲穿越城市峽谷 | 中赫置地 望京誠盈中心
這是一個解決七棟寫字樓間的空間提案,是高密度高開發強度的公共空間項目。整個項目的北側有一個市政花園,南側是高強度開發的項目,而且該項目還有很多下沉空間,建筑所形成的狹窄的空間,所以希望打造一個城市峽谷和城市生態特色的,公園公共綠地。建筑群體穿越整個峽谷,消除局促感,和建筑間形成了視覺感染。
▲“空間信息”的搜集過程”
▲“文法構成”的風格化過程
明顯的看到通過形態的引導,來形成穿越峽谷,打造市政空間。把整個形態通過空間引導,視覺形態來消除局促感這些即解決了交通引導,同時又用整體的處理方式,把高樓往下看的方式最大化。
▲總平面圖
▲項目效果圖
實際交付效果基本達到,在大空間形成了很多灘涂的效果,喜歡這樣的空間對比,按整體的思路完善細節,鋪裝導向性強,引導系統和交通系統,滿足了上班白領的需求。
哈西高鐵文化主題公園
高鐵是各個地區的需求,這個項目位于哈爾濱市新區老區的結合部,高鐵的使用讓這里有機會形成一個城市公園。
▲“空間信息”的搜集過程
這里有很多使用需求,按當地的文化來展。舊的橋梁做了新的處理,文化元素生態元素抽離,形成了交錯的平面構成,以及符合城市發展富有活力的公園效果。
▲“文法構成”的風格化過程
▲總平面圖
儷和提供很多的亞空間使用方法,比如年輕人的極限活動攀滑空間等,讓整個線性空間變成有活力,現代感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的公園。
▲項目效果圖
運用解構主義美學的設計語言,在不同歷史意義交疊的地方與時空網絡相連接處,進行著能夠駕馭的文法構成實踐,以期能夠為業主及最終使用者創造出最具有價值的使用空間和體驗場所,引起所有蒞臨現場的人們共鳴和記憶。
設計是面向未來的一種專業,需要有超前的眼光。無論項目大小,業主的知名度,每個項目都是機會。
編輯:趙立嬌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