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大藝術學院院長藺寶鋼:公共景觀藝術創作觀
“藝術追求盡量多的可能性,設計追求盡量少的可能性。” 2020國際人居環境與未來城市大會近日圓滿落幕。其中,在7月10日的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學術研討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藺寶鋼發表題為《公共景觀藝術創作觀》的精彩演講,與大家分享在公共藝術創作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藝術家要通過創作進行文化普及,使文化扎根于城市中。
21世紀是城市時代,人類社會將全方位進入高度城市化,中國的城市空間形態也以權力中心演進為經濟文化娛樂中心。進入21世紀的當代文化,被定義為設計的文化,設計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文化環境建設是人居環境建設的最基本內容之一。
舉例來說,倫敦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倫敦市長在2003 年2 月公布 《倫敦: 文化資本 市長文化戰略草案》 ,提出倫敦要成為 “世界卓越的創意和文化中心、世界級文化城市" 。該城市文化目標有四個:
• 卓越性, 強化作為世界一流文化城市的地位
• 創建性, 把文化創建作為推動倫敦成功的核心
• 開創多種途徑, 確保所有倫敦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城市文化中
• 效益,就是確保倫敦從它的文化資源中獲得最大利益
對文化的詮釋
文化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和各個部分之中。因此,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征,是不同社會共同體在長期的實踐創造中形成的產物。文化又是一種獨特的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活動的凝結。
中國文化的重要性是當下文化發展和建設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當今社會很重視傳統文化,然而傳統文化是死的,當下文化是活的,要靈活運用并與之相結合。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說,把傳統文化做到“中而新”,進行創新發展。
景觀文化創作理念
在當下的景觀文化創作中,我們要考慮三個觀念:具象觀、意象觀、抽象觀。傳統的具象觀及當下的抽象觀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而意象觀是東方設計觀念中的一種獨特的智慧。因此,在當下中國的城市設計中,更應該把意象觀融入設計中,應用到實踐中。
在創作過程中,藝術追求盡量多的可能性,而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追求的是盡量少的可能性。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理解,對它的解讀是多角度的,絕對不是單一的。而好的設計作品在盡量減少歧義,直接傳達作者的主題思想。
藝術走到極致,能看懂的人越來越少,而設計走到極致,能看懂的人越來越多,這恰恰說明在設計中要有一種雅俗共賞的設計觀念。藝術發展到最后很可能曲高和寡,必定有一批藝術家的作品是做給業內人士看的。
在創作過程中,設計和理論的關系是什么呢?設計在前,理論在后,首先要做好的設計。但是當下設計實踐中太重視理論以及各種主義理念等,卻忽視了各種設計思想,各種設計細節問題。
景觀創作中尺度之重要性
設計是一種體驗的藝術,要培養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首先要去進行實際的空間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到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景點,用腳步去丈量、去感受空間尺度關系,而不是通過影像資料去了解。
藝術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千人千面,沒有統一的模式,沒有唯一性。設計不是簡單的照圖施工、照圖設計,設計者并非單純的藝術家或者工程師,要有思想、要有創新、要追求唯一性,同時也要解決技術問題。
設計理念需要簡單。特別是公共景觀、風景園林設計中,需要一種通俗的觀念,讓大家能夠感受到這種文化。因此,文化的普及需要一種從眾的雅俗共賞性。
同時,在設計中如何堅持理想?要說服投資方按我們的設計思想去做,不能隨波逐流。在設計競賽中有等級獎,而在面對實際工程時,設計方案只有用與不用兩種選擇,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把方案做到最好,只能勝出不能失敗。
實踐與理論的關系
理論是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規律與經驗,沒有實踐就沒有理論,只有不斷的創造新的實踐才能夠產生新的的理論。換言之,理論需要通俗。設計師的學術成果,主要是來自于每一個實實在在的從設計到實施的案例,而不是紙上談兵的空泛理論。
實踐是設計師和藝術家的事情,理論是理論家在設計師和藝術家實踐基礎上總結的事情。沒有實踐者的案例也就沒有理論家的成果。只有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突破理論,才會創造出更多的理論。
設計師的培養方向和能力
設計師的培養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人的思維、思辨能力,即哲學方面;二是培養人的表達、敘述能力,即語言學方面;三是培養人的形象感知,即視覺藝術方面和抽象感知聽覺藝術方面。
作為設計師還要具備三種能力:文字能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首先是文字能力,就是當面臨一個作品、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課題,如何去進行資料整理,如何策劃、推導、整合,這種能力是非常綜合的。第二是溝通能力,當下是資訊時代,溝通交流能力非常重要,設計師門需要通過文本、PPT或者展板來展示設計成果。最后,演講能力同樣重要,好的設計也需要很好的講解來解釋設計方案,讓人們接受這個方案。
案例分析:函谷關景區雕塑群
公共景觀藝術專業本體與三維空間關系重大,要把很多想法形成轉換空間關系的能力。函谷關景區雕塑群案例可以很好地闡述這個理念。
在函谷關景區雕塑群設計方案中,首先考慮的就是空間尺度問題。在景區規劃中,老子像雕塑的尺度并沒有很好地考慮到現場環境。雕塑位于一片灘地中,與上方的道院高差有12米,而在設計任務書中,只給雕塑留出14米的高度。對環境進行勘測后,希望雕塑高度不能低于28米。經過方案論證后,確定雕塑高度28米的結論是成立的。最終經過多方位的尺度分析及建成后效果來看,雕塑尺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因此,設計者要與規劃師、景觀師進行良好的溝通,首先要解決藝術作品在大環境中的合理尺度,這點要靠科學的數據、科學的論證來解決。
眾所周知,老子是一位哲人,老子雕塑要體現其智慧性。在眾多方案中,團隊的方案以空間尺度和文化理念上的優勢脫穎而出,成為最終落地方案。這也充分體現的尺度和文化理念的重要性。
設計方案中,老子雕塑前的12根文化柱也與文化密不可分。最初,規劃師提議要做5根文化柱,但考慮到空間及文化因素,設計團隊堅持建造12根文化柱。在中國文化中, 十二則與月份有關系,二十四與節氣有關,而十為滿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悖。所以,文化在創作中很重要。
結語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當下創作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現在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方法太多、理念太多、機會太多,往往容易失去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工業化時代最大貢獻是滿足了人類物質的匱乏 ,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自然經濟、工業經濟兩個發展階段,正在進入文化經濟這一重要階段;工業經濟在為人類社會帶來繁華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其弊端日益凸顯。
文化經濟是人類社會新型的發展方式 。第一,經濟發展以文化內容為主導;第二,社會生產方式以人文精神為主導。文化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資源是一種活的資源,不但可以反復使用,而且還可以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增強其價值。
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疾病是肺炎, 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癥, 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疾病。現在有很多年輕人精神健康都出現了問題,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文化的根在教育,而文化的普及在城市。因此,設計師要有社會擔當、有責任感,要通過景觀、藝術,把文化在城市中普及、擴大,使文化扎根于城市中,使城市更美好。
編輯:張倓思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