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夏海山:廢棄鐵路與城市再生
2020國際人居環境與未來城市大會暨第十屆園冶高峰論壇期間,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夏海山于城市更新與城市設計國際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廢棄鐵路與城市再生》的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出,鐵路的誕生、發展與衰落與城市的發展相互交織,經歷了從“鐵路引導城市發展”到“廢棄鐵路引導城市再生”的過程,需要從多重視角思考廢棄鐵路作為資源如何促進城市再生,探討廢棄鐵路可持續再生的多元途徑。
一、軌道文化與城市發展
鐵路是現在人們遠程出行中最常用的一種交通工具,但除了作為交通工具外,鐵路也代表了一種文化。工業革命時期,鐵路建設推動了城市發展,并成為重要的文化代表。從表現那個時期的文學和影視劇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城市活動和生活方式都受到了鐵路的影響。受火車準時到發的影響,人們的時間觀念也從那個時期開始發生了變化,而這一切都表明了鐵路作為工業時代的一種文化深深的印入了城市和社會生活。
鐵路文化也見證了中國的發展。2015年,當中英雙方在倫敦簽署“中英高鐵研究院”時,英國媒體報道中國來幫助英國修建高鐵。而就在一個半世紀之前的 1876年,英國在上海至吳淞之間修建成了中國的第一條營運鐵路——吳淞鐵路,后被清政府買下后拆掉。之后經過了33年,終于由詹天佑主持完成了國內第一條自主設計建造的干線鐵路——京張鐵路。
1876年吳淞鐵路
1909年京張鐵路
到如今,中國的高鐵運營里程已近4萬公里,超過了全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2/3,并且還在以每天9公里的速度增長。目前,中國的高鐵裝備的技術集成體系在全球具有絕對的優勢。從被動輸入,到幫助英國建高鐵,一個半世紀的轉變,鐵路見證了中國從屈辱到自立自強的發展歷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鐵路技術與文化帶來的自信。
當鐵路與時代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另一個方面我們也看到中國廢棄停運的鐵道總量達數百條,里程累計近2萬公里之多,這些已經廢棄的鐵路及其周邊空間,對城市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是中國未來城市規劃領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二、鐵路興衰與城市發展
城市化與工業化相生相伴,鐵路的誕生、發展與衰落與城市的發展相互交織。思考鐵路自身的生命走向及潛在價值,探索鐵路與城市再生規劃的協同途徑。
1.美國的鐵路發展
1916年美國的城市化率達到50%,鐵路在這一年也達到歷史最高峰,運營總里程達到40.9萬公里,這一時期鐵路對于美國城市空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1850年到1916年隨著美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鐵路也呈現同步發展狀態,但從1916年到2000年,美國進入城市化率超過50%的高級發展階段,鐵路的運營里程卻減少了一半,從40萬公里下降為20萬公里。美國有一半的鐵路停運,如何利用這些廢棄鐵路推動城市再生成為規劃建設領域幾十年不斷探索的話題。
2.英國的鐵路發展
1825年,世界第一條鐵路在英國開通,英國開始進入鐵路與城市化同步發展時期。19世紀30年代、40年代、60年代出現了三次英國鐵路建設高潮。1890年形成全國性鐵路網,1948年開始,因公路交通及私家車快速發展,鐵路交通被迫縮減了三分之一,鐵路與規劃各自為政。1951-1961年間進入城市重建期,倫敦拓展加速,新城快速發展。然而受到重載汽車運輸的沖擊,很多工業鐵路專線被迫關閉。從1970年開始,針對城際和往來倫敦的通勤交通,鐵路方面開始提升技術和改善服務,重視與規劃部門的溝通,與規劃合作發展。1995年至今,鐵路再次私有化,迎來了火車站帶動城市再生的熱潮。
總體來說,1952年至1992年是英國鐵路衰弱最快的時期,至2005年底,營業里程為16116公里,僅為鼎盛時期的50%。鐵路衰退給城市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如何看待鐵路遺產在內的工業遺存對于城市發展的價值,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鐵路也成為了城市再發展形成內生驅動力的一條發展軸線。
倫敦國王十字區域是一個典型案例。因鐵路衰敗,環境惡劣, 倫敦國王十字區域聲名狼藉,是小偷、毒販和皮條客們長期駐足的地方。2008年,政府宣布投入80多億英鎊進行重建,國王十字區也因此成了倫敦市中心150年來規模最大的區域重建項目之一。鐵路功能復興以及鐵路遺產的文化價值挖掘成為該項目發展的催化劑,成功的城市設計使得國王十字區從充滿著維多利亞式工業氣息的破敗區域變成了集商業、住宅與生活為一體的新社區,從工業遺產蛻變成倫敦新地標。
三、廢棄鐵路與城市再生
1.交通廊道再生
目前,一部分的廢棄鐵路被改造為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和觀光娛樂專線等,而更大規模的廢棄鐵路被大都市利用改造為郊區鐵路。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城市利用既有鐵路資源參與城市交通建設,許多國家利用原有鐵路資源發展現在的城市鐵路,將鐵路延伸到郊區及衛星城鎮,在整個大都市區域范圍內形成城市快速鐵路網絡。如倫敦、東京、柏林、巴黎等城市都已形成了發達的城市鐵路網絡,它們與地鐵、輕軌一起共同構筑起城市交通的主骨架。
德國魯爾工業區鐵路遺產保護與再生的實踐具有借鑒意義。魯爾工業區伍珀塔爾的懸掛列車,自1901年開通至今近120年,經過1997年現代化改和2011年換新車,目前成為深受游客喜愛的觀光交通線。目前,魯爾區已聚集了數百個博物館和上千所公園,有3000 多個工業遺跡,部分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利用原有鐵路資源建設旅游觀光廊道成為重要的成功舉措。
2.鐵路遺產與場所再生
美國是全世界鐵路里程數最多、也是對廢棄鐵路再生問題研究最早的國家之一。如今,美國各地建有300多座專門的鐵路博物館。除了這些靜態的展出設施,還有至少200條以上正在運營的“遺產鐵路”。
3.線性空間與環境再生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提出遺產廊道的概念,對鐵路等線性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1967年,美國開通了第一條位于威斯康星州由廢棄鐵路改造的艾爾羅伊·斯巴達國家步道。1968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家步道體系法案,授權開展鐵路步道的改造項目。
1986年,鐵路步道保護協會成立,目的在于推動將廢棄鐵路改造為多功能小徑,用于步行、騎自行車、騎馬或雪地摩托等多種活動。到1998年召開首屆綠道建設會議,10年內已有1.6萬公里的鐵路改造為多功能小徑。
2009年,紐約曼哈頓由廢棄鐵路改造的高線公園建成開放,這個成功案例帶動了費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多個城市的廢棄鐵路再生計劃。如今美國已經有2146條鐵路改造而來的小徑,涉及818個改造項目,總里程數達38830公里,此外還有14000公里的廢棄鐵路在規劃之中。
4.思考與問題延展
從發展的時間軸線看,在工業化時代向后工業化時代的轉型過程中,廢棄鐵路應對需求變化存在多重可能。從城市的空間軸線看,在城市空間由中心地向網絡化轉變的過程中,在網絡空間時代存在的線性空間的伸展與鏈接支撐的生態、景觀、游憩等功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其內在價值挖掘和利用的可能性。從空間的價值軸線看,當城市空間由生產型主導轉為消費性主導時,原有鐵路生命終結所喪失的功能性價值被另一種價值轉移替代,在快速移動時代,慢行交通成為一種消費需求,面向未來城市的空間效益取向,廢棄鐵路給了我們更多思考和暢想的空間。從城市的文化軸線看,鐵路的文化價值可否融入城市的時代文脈,讓特有的線性遺產為城市再生注入文化能量。
四、中國的研究與實踐
我國的實踐與研究多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交通經濟視角下的交通改造參與城市客運交通的研究,遺產保護視角下的鐵路遺產廊道再利用,景觀學科視角下的更新設計研究和沿線土地開發及管理研究。
鐵路遺產再生實踐案例1:北京二七廠改造
該廠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是為京漢鐵路修理、裝配火車頭和客貨車輛。1901年,在長辛店三合莊建立了京漢鐵路長辛店機廠,該工廠成為京城第一座工廠。1901年秋天,工廠正式開工,接到的第一項生產任務是由李鴻章下達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要什么,給什么,為慈禧太后做龍車”,由此也改變了慈禧對鐵路的認識。1905年11月25日,修建了長達7年的京漢鐵路正式通車,并建立了機車和客貨車廠房,有了電機、氣機等當時較先進的機械設備,并成為當時全國設備最先進的鐵路裝備制造業,也是北方最早使用電焊的工廠。2018年1月隨著二七廠轉型停產,如何保護和利用這個重要的鐵路遺產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根據我們提供的規劃方案,將該廠區保護性改造利用為中國鐵路文化園區,目前啟動區按照規劃得到了實施。
鐵路遺產再生實踐案例2:張家口詹天佑城市文化軸
京張鐵路在張家口城市中心有十公里的鐵路因京張高鐵的開通而停運廢棄,按照我們給城市的策劃方案,將這十公里的遺產鐵路作為城市空間的文化軸,并改造利用原有鐵道設施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得到再利用,改造后的軌道交通連接高鐵站和機場,成為貫穿老城的通道和聯系新城的空間紐帶,同時作為空間文化軸線帶動城市的振興與發展。
五、結論與思考
鐵路的誕生、發展與衰落和城市的發展相互交織,英美兩國的鐵路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都經歷了從“鐵路引導城市發展”到“廢棄鐵路引導城市再生”的過程,也讓我們由此認識到鐵路對于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多元價值。全面理解城市廢棄鐵路的價值,需要從多重視角思考作為資源的廢棄鐵路如何促進城市再生,探討廢棄鐵路可持續再生的多元途徑。
編輯:張倓思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