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一等獎獲得者楊璐:在設計中延續文化傳遞精神
楊璐(中)、王欣欣(左)、周伊(右)
參加園冶杯并非僅僅為了獲獎
園冶杯是面向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建筑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舉辦的國際大學生競賽活動,專業性很強,歷來備受學子關注。在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楊璐看來,每一次參加專業設計競賽,都是對自己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參加競賽的目的并非僅僅為了獲獎,更主要是激發自己的設計思維,熟悉設計流程和規范,以及從設計中獲得快樂。
楊璐團隊的參賽作品題目是《鋼之魂——中國黃石東鋼工業遺址公園公共藝術設計》。位于湖北黃石的東鋼(大冶鋼廠),作為中國鋼鐵搖籃之一,不僅僅是“漢冶萍”到現代鋼鐵行業發展的縮影,更是東鋼人艱苦奮斗、不斷創新的東鋼精神傳承的過程。團隊考慮到該工業遺址歷史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精神·傳承·延續”的架構,將東鋼建設與東鋼所處地域文化融入到設計中,從而在工業遺址的公共空間中彰顯東鋼之魂,永續東鋼精神。
工業遺產改造中傳遞歷史精神
完成作品大約花了四個月時間。今年因新冠疫情原因,所有工作都在線上進行,但用楊璐的話說,“所經歷的每一步都是對自己的挑戰與歷練”。四月中旬,老師提供場地的相關資料后,要求從遺址旅游開發利用的角度,從公共藝術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視角切入,幾位同學分成兩組,做兩個方案參加競賽。楊璐和周伊、王欣欣一組,選擇做公共藝術設計。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分析研究各類案例,然后分開思考,再在老師組織下通過視頻會議評圖和交流。
在楊璐看來,她們作品的最大亮點是對東鋼文化及東鋼精神的延續和傳遞。東鋼在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中,經歷了大起大落,沉淀下來的歷史記憶成為后世追溯東鋼盛景的主要方式,其中包括東鋼66號焦爐、圓盤燒結機、高爐等由歷史凝結成的具象機器,它們可以說是東鋼的名片和代名詞。她們在設計時,基于東鋼文化所遺留的一些具象機器為基礎載體,將黃石文化和東鋼歷史文化賦予其中,再加上新的功能與形式,共同構成了新的公共藝術。
“好的設計離不開團隊的合作”,楊璐說,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老師提供了可供設計的優質場地,并將設計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合理地貫穿始終,具有指導性,而團隊則是一次次頭腦風暴,大家一起討論設計想法,并從各自感興趣的方向出發進行思考和研究,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碰撞中,對設計方案進行不斷優化和整合,直到最終完成。
設計創新不能忘記文化之“根”
參賽后,楊璐最大的感受是,做設計時必須從設計場地的實際出發,深入思考問題,并大量查閱文獻資料。只有做到前期的全方位解析,才能抓住設計需求的核心,制定合理的設計策略。另外,場地文化的“根”不能被遺忘和忽視,進行創新的時候,也要以歷史文化為基礎,不能一味追求標新立異。
對楊璐而言,本、碩時期的項目積累和競賽實踐,可謂是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和“護身符”,她希望以后能繼續走設計這條路,可以持續產出優秀的設計作品。對于自己所學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她表示,這個專業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在學習專業的時候要多看、多想、多積累,除了專業課外,也要有意識地吸收其它專業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參賽信息
作品名稱:鋼之魂——中國黃石東鋼工業遺址公園公共藝術設計
參賽作者:楊璐 周伊 王欣欣
指導老師:冷先平
參賽院校: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獲 獎:第十一屆園冶杯大學生競賽課程設計獎環境藝術(公共藝術類)一等獎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