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雨水花園”里的秘密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樓和逸夫樓夾角處的“雨水花園”?! ?/p>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樓和逸夫樓的夾角處有個“雨水花園”,看似普通,內有節水門道。近日,北交大后勤集團黨委副書記郝志如帶著記者一探究竟。
走進小花園,這里是一個三面環樓的U形庭院,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庭院當中,是一個下沉式設計的淺池,池中栽著水生植物,蘆葦搖曳。
淺池旁邊,栽種著月季等植物,窄步道環繞其間,頗有濕地公園的味道。“我們‘雨水花園’里的用水,都是從樓上屋頂下來的。郝老師給我們講過。”見記者站在“雨水花園”的提示牌前好奇,一位路過的學生主動解釋。
原來,每年入學季,郝志如都會為新生上一堂節水課,介紹全校的節水妙招,向同學們宣傳節水知識。因此,每一位北交大的學生,都是節水宣傳員。
“沒錯,池子里的水,澆灌綠地的水,大部分是從那兒來的。”郝志如指了指電氣樓和逸夫樓側面長長的白色管道。
那是幾乎每棟樓房都會配裝的雨水管,雨水會順著管子從屋頂流到地面或雨水井,但這兩棟樓的雨水管末端卻對接著一個約半米高的花壇。“這可不是普通花壇,里面藏著脫氮除磷水體修復顆粒。”
郝志如說,直接儲存雨水,時間長了水體會發黑發臭。于是,學校土建學院的師生團隊共同研發凈化水質的材料,應用到了學校雨水再利用的環節。
雨水流入花壇后,會通過凈水材料完成第一次凈化;順著雨水溝進入濕地后,水生植物以及埋在池底的脫氮除磷水體修復顆粒會為雨水提供第二次凈化;經過兩次凈化的雨水全部流入暗藏地下的蓄水池。蓄水池與噴灌設備相連,只要開啟閥門,就能提供水源,用于周邊綠地灌溉,大大節省了灌溉用水。
正是由于這里科學應用了雨水,所以也被命名為“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只是北京交通大學開展節水工作的一個縮影。
3次獲“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先進單位”、連續16年獲“北京市節約用水先進單位”、北京市首批建設中水處理和雨水攔截系統高校……“節水”早已成為這所學校的一張新名片,而這都離不開學校里蘊含科技力量的“節水妙招”。
能源監管平臺、上水管線探漏系統、地下三維管線系統、夜間用水異常報警系統……一整套用于診斷查漏的“天眼組合”正在學校全面應用,通過對大數據的智能分析,全天候監測著教學樓宿舍的用水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警。
郝志如介紹,目前學校共安裝探漏設備257個,覆蓋管線長度21925米,共發現疑似漏點116處,已全部及時處理。
除了借用智慧手段,學校還在用水大戶區域完善了用水機制。郝志如說,后勤集團對食堂、浴室等區域,實行全成本核算,以經濟杠桿敦促節水。中水處理采用引進服務的方式,由社會公司負責中水處理,學校以適當價格購買中水,并約定最低產量,敦促中水多產多用。
數據顯示,北京交通大學通過各類措施的應用,每年節水量可達到用水總量的10%以上。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包括北京交通大學在內的12所高校完成節水型高校建設,其中北京大學用全額繳費制度促用水量降低,清華大學將海綿理念融入校園改擴建。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