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離我們還有多遠?
兒童在森林玩耍。 資料圖片
“在森林中怎么分辨方向?”“在森林里遇到蛇應該怎么做?”“哪些蘑菇有毒,哪些可以食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花溪中學百名中學生,帶著各種疑問,走進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玉屏山景區。漫步在景區森林步道,研學導師為學生們講解森林食物鏈、生態金字塔等知識,讓孩子認識森林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自2020年全國關注森林組委會啟動《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體系、全國50%以上青少年參與森林研學教育活動后,全國多地開展了森林研學自然教育。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自然教育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森林研學“研”什么?
“森林研學是自然教育中的重要一環。讓孩子樹立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并學會科學保護自然的方法,是其主要目標。森林研學探究過程,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自主探究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樂觀向上的精神。”國家林草局宣傳中心管理處處長王慶勝說道。
花溪中學學生鮮佳妮參加完研學活動后,收獲滿滿:“以前只是從書本中、電視里認識森林,這一次身臨其境,感受更加直觀。原來,森林中的樹木和鳥獸,也像人類一樣會呼吸、思考,這讓我覺得大自然好可愛。我們都應該行動起來,盡己所能去保護它。”
那么,森林研學“研”什么?是不是只能在森林中開展?如果居住地附近沒有森林,怎么辦?
王慶勝認為:“其實森林研學教育的實施場地并不局限于森林,森林研學重視的是戶外的教育內容,而非‘森林’的形式。”
森林是大自然的代名詞,森林研學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專家表示,森林研學的場地可以是一片林地、一座農場,或是一片海灘、一個城市公園,也可以是管理良好、設施完備的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沙漠公園、國家海洋公園、草原等。
營地教育網創始人劉勝海介紹,森林研學的主題和內容可以根據研學目標劃分為生態探索類、環境保護類、拓展培訓類等方面。
生態探索類研學活動包括探索場地內昆蟲、動物、植物生存條件,建立生態鏈;探究森林地理環境特征,結合氣候、土地、河流等要素,勾勒地理生態環境;了解地理環境與自然生態之間的聯系;探究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找尋自然災害中自然地理與生態的關系等。
環境保護類研學活動包括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探究樹木類型與水土資源之間的關聯;學習生態倫理,分析人類生產活動與土地污染之間的邏輯,體悟人與自然的關系;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判斷場地中存在的災害隱患,設計產品或方案助力環境保護等。
拓展培訓類的研學活動可以通過開展定向越野、泥巴廚房、落葉畫作等戶外活動,培養團隊精神,讓學生享受網絡世界之外、高樓大廈之外的樂趣,放松心靈,緩解壓力。
“你看,森林研學并不像一些人直觀想像的那樣,只是進森林認植物、識昆蟲,它的內容其實很豐富。”劉勝海說。
沉浸式對話山水草木,探尋自然奧秘
2020年7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工作。此外,在林地上修筑科普教育設施,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標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準,不需要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這無疑為開展森林研學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與此同時,森林研學教育制度體系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認定和評定辦法》《綠色營地運營發展規劃編制導則》《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自然教育導師培訓工作規則》等相繼出臺,使這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在實踐指導方面,國家林草局和全國關注森林組委會還開展了多期研學教育導師培訓,舉辦了多場研學活動研討會,協調指導各地開展研學教育活動。專家庫和志愿者隊伍也不斷壯大,為開展活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撐能力。
在一系列指揮棒作用下,各地不斷涌現出豐富生動的研學實踐活動。
湖北省面向武漢市6周歲至18周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公開招募60名“小林長”,并推出森林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通過沉浸式、互動式的課堂培養他們的生態責任意識。
四川省教育廳、省林草局聯合編輯出版森林草原知識讀本,并融入全省中小學課堂,從一草一木、一花一鳥出發,給中小學生科普自然知識和生態文明理念。玉屏山景區作為省級研學基地,還編制了森林研學專屬教材,配備研學導師,并建有森林學校、森林博物館等配套設施,常年開展研學活動。
陜西省林業局則與陜西衛視聯合創新推出了自然體驗節目《我們的綠水青山》,以生態文明教育為核心內容,通過對話山河草木、近觀飛禽走獸、聆聽鳥鳴蟲吟,讓孩子們在沉浸式的自然體驗中學到自然知識、探尋自然奧秘,切實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21年我們在全國常態化開展了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評估工作,并認定了26個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僅這些營地開展的各類研學教育活動就達1000多場,近22萬青少年踴躍參與。”王慶勝說。
如何打通森林研學堵點?
盡管研學教育活動取得一定成效,但與推動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目標仍有差距,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難點和堵點。
王慶勝表示,目前研學教育的實效仍不明顯,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從事研學教育的導師能力也需進一步培養優化。在發展基礎上,如管理機制、體系建設、資源共享、經費支撐等方面,也難以滿足教育需求。“而且,目前還存在研學機構眾多、管理分散、標準不一、沒有權威部門統籌等問題。”
“家長對森林研學的安全保障機制、教育活動內容與學校大綱對接情況等,也存在顧慮。”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康養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益輝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森林研學教育基地并不屬于教育系統,缺乏與中小學校的深入溝通,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內容和實現策略缺乏系統認識。”
“此外,個別地方在研學活動中,還出現‘只游不學’‘只游不研’等問題。”王慶勝表示,這些問題都是制約研學活動的重要因素,需要持續發力,下大力氣解決。
針對森林研學教育面臨的一系列難點問題,李益輝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方面,要統一制度規范,推動持續發展。從國家層面,根據基地建設的實際需求進行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增強研學開展的可持續性;出臺統一的基地建設標準,成立管理部門;建立森林研學人才管理機制,提升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出臺具體可行的激勵政策,調動研學基地建設和青少年參與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學校溝通協商,融合教學需求,并堅持以學生為本,助力全面發展。基地開展研學教育要避免活動目標和內容的單一,創設豐富、直觀的場景滿足學生的感官體驗需求,設計動手操作的環節,保證學生積極投入,身心充分參與。
針對研學活動涉及面廣、參與機構多、沒有統一標準等問題,王慶勝表示,后續主管部門也會規范管理,加強科學指導和監管。認真做好研學活動整體設計,制定好各項工作制度和方案,建立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機制,對各類參與主體實行動態管理和考核,確保不出任何問題。
“關注森林、走進森林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動更多力量保護森林。”王慶勝表示, “希望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森林研學活動中來,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為青少年的行動自覺,讓綠色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