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書評:藝術筑夢鄉村振興
《鄉村造夢記》:沉洲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3年,我第一次到福建省寧德地區屏南縣做農村調研,領略了這里的綠水青山和豐富人文資源。后因課題需要,與屏南結下不解之緣。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地干部群眾熱愛鄉土、敬惜鄉土文化的濃厚感情。帶著這份感情,他們重視文化傳承,發展藝術教育,在以文創推動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長篇報告文學《鄉村造夢記》記述了這一實踐的來龍去脈和生動啟示,講述了這些“造夢者”的奮斗故事。
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鄉村造夢記》提出了當前村鎮基層文化實踐面對的一系列共同課題:怎樣因地制宜將地方特色文化轉化為產業發展資源?鄉土藝術教育怎樣賦能創業就業,進而拓寬鄉村發展空間?屏南的成功實踐提供了典型樣本,值得記錄與研究。
在深植傳統文化的當代鄉村,有許多具有藝術潛力的普通人。《鄉村造夢記》以傳記方式聚焦這個群體。屏南文創產業項目策劃人林正碌以教農民繪畫為切入點,開展“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藝術教學活動。不少村民熟練掌握了繪畫技巧,通過網絡銷售作品增加了收入。后來,林正碌又配合龍潭村修復傳統民居,致力于營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居環境。古村落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引來許多熱愛鄉村的人到此學畫、旅游、創業,一幅新時代新農村藍圖在這里徐徐展開。作者真實生動地記錄農民、返鄉創業者、殘障人士以及縣、鄉、村干部通過文創振興鄉村的過程,也夾敘夾議地總結屏南文創產業實踐特色和經驗啟示。
林正碌當年被誤判“五音不全”,他由己及人,想到人們的藝術天賦可能被這種“定性”耽誤。受此啟發,他用接地氣的藝術教育帶動村民“做自己的曲”“唱自己的歌”,激活了人們的創造力。在公益藝術教學活動幫助下,殘障人士沈明輝創作出令藝術家驚艷的《生命樹》系列畫作;原本內向少言的農村婦女陳祥李,靠繪畫找到了自信,提高了收入,生活也明朗起來;熱愛山水與大自然的曾偉跨省定居龍潭村,合伙開起了書店和茶舍……作者總結龍潭村、四坪村發展經驗,啟示我們:鄉村發展文創產業,不僅能夠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是當代鄉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鄉村造夢記》中,不僅有感性的記錄,更有理性的思考。比如論述屏南文創產業發展新舉措、新辦法的相關內容,讓讀者了解到屏南鄉村文創新思路究竟“新”在哪兒。作者在生動記錄文創實踐的同時,還探究了鄉村文創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此揭示出作品主題:所有經驗的前提,是充分重視和善用在地文化,以我為主、因地制宜地發展文創產業。譬如讓農民成為傳授知識的老師,講解二十四節氣文化和農耕知識,讓城市居民感受農耕之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如此思路,在土地原始價值上產生出更高的附加值,產業融合激發出生生不息的內生動力,為那些資源匱乏的鄉村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鄉村文創具有廣闊發展空間。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彌補了鄉村在物流、技術、營銷等方面的短板,原來主要在城市里發展的文創產業,今天在鄉村也一樣能夠展開。而且與城市相比,鄉村在地文化更為豐富獨特,這正是創意的源泉。《鄉村造夢記》一書的意義,不僅在于揭示文創振興鄉村的時代機遇,更在于總結發展鄉村文創的可行路徑。期待看到更多鄉村文創故事,總結創新創造經驗,為鄉村振興拓寬道路、帶來啟示。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