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雙城”之間開啟綠色發展新篇章
霽日光風,草木欣欣。七月的天津綠色生態屏障八里灣,蝴蝶蹁躚、稻花飄香,人們暢游其間,悠閑自在……
綠色生態屏障位于天津的“津城”與“濱城”之間,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在這條寸土寸金的黃金發展廊道上,拿出相當于中心城區面積兩倍的土地搞生態建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堅決整改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忽略生態環保”反饋意見的具體舉措。
五年前,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把“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寫入報告,同時作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戰略部署,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著眼,高標準謀劃建設“津城”“濱城”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區。
如今,經過不懈努力,在天津,綠色生態屏障以它質樸、野趣的自然風貌,綠色、高端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全市生態建設的新高地、產業升級的樣板區。
打造“雙城”間天然碳庫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色生態屏障規劃著眼長遠,期限從2018年至2035年,時間跨度17年。近期建設目標到2021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按照“一軸、兩廊、兩帶、三區、多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實施了污染治理、植樹造林等十大類重點工程。
2018年—2020年,綠色生態屏障內共實施完成了116個污染治理工程。2021年,PM2.5年均濃度從2017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3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38.2%;區域內8條主要河流全部消劣,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從2017年的100%下降到16.7%。
五年櫛風沐雨、篤行不怠,綠色生態屏障實現蝶變,通過系統建設,過去缺林少綠的土地上已水草豐茂、綠樹成行。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內現有林地面積19萬畝,喬木達到620余萬株,森林(綠化)覆蓋率由建設前的7%提升至26%;連通各類坑塘洼淀200多處,關停機井721眼,地下水位平均回升9.46米。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加快補齊,工業園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地表水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局部水質達到Ⅲ類,過去的“紅湯”、“黑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隨處可見的清澈水面。通過綜合治理,綠色生態屏障內建成“林田水草、河湖濕地”為一體的、面積在千畝以上的規模性生態區域20多處、300多平方公里,藍綠空間占比達到65.1%,水清木秀、大美野趣的生態景觀已然形成。
隨著各類生態要素的不斷增加,綠色生態屏障對環境改善的作用日益凸顯。研究顯示,與2017年相比,綠色生態屏障區平均氣溫下降5.9%,相對濕度上升9.6%;與之毗鄰的天津城區東部溫度下降0.2℃,濕度增加2%,有效阻斷了“津”“濱”兩城“超大熱島”和“超大干島”的形成。
根據相關標準計算,綠色生態屏障區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12.45萬噸,釋放氧氣30.57萬噸;每年減少土壤侵蝕37.74萬噸,增加涵養水源48萬立方米,有效保護了土壤,遏制了地面沉降。碳匯能力持續增強,單位面積固碳量增加到344.53克/平方米,較2017年增加35.19克/平方米,是全市增加值的2.1倍,達到約15萬噸/年—20萬噸/年。屏障區內林地、濕地、草地、耕地、水域形成的巨大碳庫,成為天津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生態環境好不好,動物最有“發言權”。隨著生態面積的不斷擴大,屏障區內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喬灌木品種達到30余種,以前難得一見的狐貍、刺猬、野兔、野鴨等陸地野生動物成為???,白鷺、灰掠鳥、大斑啄木鳥等40多種野生鳥類在此安家,形成了野趣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生境。
產業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五年來,綠色生態屏障區在環境由臟變凈、由黑變綠、由亂變美的同時,也經歷了產業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
過去,綠色生態屏障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65個,效益低下,還嚴重污染環境。天津以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為契機,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意見為遵循,大力治理“鋼鐵圍城”“園區圍城”,撤銷取締屏障區內園區35個,同時培育壯大智能科技、信創產業、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了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位于綠色生態屏障區內的西青區王穩莊鎮,總面積約68.5平方公里?,F在,在周邊的居民看來,綠色生態屏障就是家門口的“生態氧吧”,是平時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而在之前,這里曾是著名的“釘子小鎮”,全國近四成的釘子來自這里。繁榮的制釘產業帶來了一時的經濟增長,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全鎮常年灰蒙蒙一片,溝渠常被“五顏六色”的污水填滿。
如今,這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借著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東風,王穩莊鎮對全鎮800多家“散亂污”企業進行整頓,保留企業全部進入園區。拆遷的土地披上了綠裝,污染的河流得到治理,冒煙的小作坊被“金田綠嶼”“翠屏泊舟”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態項目取代。
隨著綠色生態屏障的建成,小鎮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中建鋼構、神戶鋼鋁材等一批世界和全國五百強企業來此入駐,中化農業、國家粳稻中心項目等一批現代農業項目在這里扎根。
津南區作為全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主戰場,以生態屏障建設為契機,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換擋升級。位于津南區的“天津智谷”初具規模。阿里云創新中心津南基地、華為(天津)物聯網創新中心等一大批新興科技產業在這里孕育騰飛,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開發應用等智慧元素正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綠色高質量發展“加碼賦能”。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的落地,更為津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再添助力。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綠色生態屏障區將被打造成生態資源富集的“綠谷”,引領轉型發展的“綠峰”,構建雙城格局的“綠珠”,綠色生態屏障區內藍綠空間占比達到67%以上,一級管控區森林綠化覆蓋率接近30%。到2035年,京津冀東部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為京津冀區域的生態筑起一道堅固的屏障,更將發展成一片綠色生態體驗帶、綠色產業發展帶、綠色財富聚集帶。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