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面建成環巢湖十大濕地
安徽以深化林長制改革為抓手,持續加強環巢湖濕地群保護修復,把巢湖打造成“最好名片”。 劉鴻賓攝
清水入湖、水草豐茂,飛鳥云集、魚翔淺底。這是今天的巢湖。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為打造巢湖這張“最好名片”,近年來,安徽以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為抓手,創新湖泊治理模式,實施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修復工程,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環湖泊濕地群。
工程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核心問題,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37條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灘涂濕地為重點,規劃建設10處濕地。日前,隨著肥東十八聯圩濕地三期工程最后一道工序的落地,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投資近60億元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筑起了保護巢湖的天然生態屏障。
環巢湖綜合治理,探索與創新貫穿始終。
健全的體制機制為環巢湖濕地保護護航。合肥市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的決定》,為環巢湖濕地保護筑起制度屏障。在濕地保護修復機制、濕地補償機制等方面創新突破,制定了《環巢湖十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考核辦法(試行)》,落實財政獎補政策;出臺了《環巢湖十大濕地管養導則(試行)》,有效鞏固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成效。
守湖有責實現了“全覆蓋”,護湖有力形成了“一盤棋”。合肥市將環巢湖十大濕地納入林長制重點項目,建立四級林長責任體系,持續推動環巢湖綜合治理提質增效。將南淝河口十八聯圩濕地建設納入整體項目,整合多部門財政資金系統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成立合肥市濕地保護協會,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加入巢湖濕地保護,規范環保行為。
合肥持續開展巢湖生物資源調查研究,圍繞水質、水量、水草、水鳥等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指標實施濕地生態監測。探索實施環湖小微濕地、生態廊道、保護空缺分析等系列項目,逐漸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濕地保護管理實踐樣板。
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與管理成效逐步顯現。
自工程實施以來,環巢湖濕地生態功能持續提升,十大濕地蓄洪量達2.3億立方米,年凈化巢湖水體能力達2億噸,在入湖污染攔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十五里河濕地主要指標氨氮、總磷污染物削減率平均約為20%—30%,溶解氧濃度平均提高約20%。十八聯圩濕地項目使進水氨氮由每升6—7毫克降至2—3毫克,總磷由每升0.5—0.6毫克降至0.2—0.3毫克。濕地生物資源更加豐富,調查結果顯示,環巢湖十大濕地維管束植物數量由2019年的293種升至562種,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總數由2019年的約108種升至303種。越來越多珍稀鳥類選擇在巢湖越冬、棲息,“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素有“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鸛、“紅腿娘子”黑翅長腳鷸等陸續現身巢湖濕地。
城濕和諧共生圖景正在呈現。環巢湖十大濕地以自然恢復為主,立足濕地現有地形地貌,嚴控建筑景觀類項目,最大限度減少土方工程,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棲息地。《環巢湖十大濕地修復植物配置正面清單》突出了“適地適樹,適濕適草”理念,喬灌草結構合理的穩定植物群落,營造出更加多元的濕地生境,滿足了水草生長、水鳥棲息和公眾觀光。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