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公園圍欄讓美景融入城市
提到公園,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就是被鐵柵欄、圍墻圈住的一片有樹、有花、有湖水的自然之地,游人需要從不同方位的固定大門才能進入其中。如果是恰好路過,我們可能要繞著圍欄走一圈,才能從大門進入。不得不說,找入口、找出口讓游園體驗大打折扣。
特別是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劇增、功能需求的多樣,我們會發現一些公園里的湖水不再流動,配套設施也逐漸老化。立起的圍欄就像是一面有形的墻,讓本應是城市里重要組成單元、陪伴了幾代人的公園,慢慢有了距離感。
慶幸的是,公園有了新變化。
“公園的圍欄不見了!”近日,不少市民路過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時都發出了這樣的驚嘆。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將傳統門區拆除,換以花箱、景觀藝術擋墻、植物組團等形式作為新入口,還根據綠地現狀,在公園和城市之間設計一些不同風格的園林景觀。比如,在靠近中軸路的園區綠地內設計象征山青水綠、美麗祥和的景觀小品“松花長垣圖卷”;結合公園入口改造,局部開辟休閑場地,結合現狀地形設置擋墻座椅,增加“花朵”造型花架,打造“悅享小筑”景點。
如此一來,公園的美景真正地融入了城市。
目前,北京市以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慶豐公園為首批試點,開展公園拆除圍欄工作,探索城市公園開放管理的新模式。
兩家試點公園開放后,將實行“閉園不靜園”,這意味著市民24小時都可入園,大門也不再是公園的唯一出入口。后期,公園還將進一步提升夜間景觀,如增加突出節點景觀的投光燈、投影燈和閱讀燈等,使夜間園區綠地景觀更加絢麗多彩。
不難發現,近年來,北京規劃建設的公園形式愈加豐富,街心公園星羅棋布,“口袋公園”也不勝枚舉,濕地公園、森林公園、休閑公園、親子公園等逐漸增多,放眼望去,到處綠意蔥蘢、生機勃勃。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綠心森林公園,在規劃建設之初就是一座不設圍墻的開放式公園。
綠心森林公園最特別之處就在于公園景觀與城市相融。公園內不僅沒有圍欄、圍墻,還有6條市政道路穿“心”而過,與周邊路網相連。這意味著市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公園,與大自然“撞個滿懷”。
不僅是在北京,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公園陸續推進公園開放改造,曾經界限分明的公園逐漸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市民不僅獲得了更加開闊的觀景視野,城市風貌也變得更加開放融合。
為了讓浮山的美景與城市相融,今年8月,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掀起浮山圍欄拆除新熱潮。浮山在市南區范圍內有3000米長的圍欄,結合實際情況,市南區保留因現狀高差較大、需滿足安全防護功能的圍網,按照“應拆盡拆”的原則,將圍欄進行拆除。沒有了圍欄的浮山,市民與自然不再隔欄相望,真正實現還綠于民。
四海公園始建于1987年,是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蛇口街道最大的公園,也是中國第一批向市民免費開放的公園之一。
過去的30年,四海公園里的2094棵樹木形成了成熟的植物群落,在高度的城市化格局下,為動物提供了豐富且重要的棲息地。但遺憾的是,斑塊之間連接度的單一化,影響了生物多樣性的構成,也讓水體的生態性下降。公園內水環境逐漸惡化,讓水和公園慢慢分離,也讓人和公園不再親近。
設計師認為,公共空間不應成為“割裂的孤島”,街道和公園之間應有“厚度”。為此,四海公園設計團隊重構健康的生態循環,讓凝固的水體重現流動的光影;通過構建公園的開放邊界,連接城市脈絡,讓公園和城市“相聚”。同時,公園里一些飽含市民記憶的“老物件”被留下,讓珍貴回憶用新的情緒重新記錄。
在上海,歷史超過百年的中山公園也迎來了新變化。公園將圍墻拆除,形成了一條條與城市建筑相連的景觀步行道。
在圍墻拆除過程中,公園特意設計了一座梧桐廣場,市民就算不入園,也可以在廣場邊欣賞到那棵華東地區最高大粗壯的百年梧桐樹。
隨著全國多地公園開放改造持續推進,市民收獲了更多游園的舒適感和便利性。毫無疑問,不設圍墻、開放式的公園將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此同時,公園的秩序、衛生和游客安全保障能力也面臨著更多挑戰。
公園管理方通常會在門區設安保崗,勸阻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但對于許多開放式公園而言,市民順著任何一塊草坪都能進入,傳統管理方式不再行之有效。
新開放的北京溫榆河公園一期連片生態空間達12平方公里,公園管理如果僅靠保安巡查顯然不太現實。為此,溫榆河公園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構建數學模型,對流域雨洪水采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監管調度,還依托智慧管理系統,為游客提供AR體驗、智能導覽等服務,實現數字智能管理。
公園是市民最向往的公共空間之一,雖然少數市民在公園中有不文明行為,但大部分市民對公園里的一草一木是珍惜且愛護的。
公園拆除圍欄、開放大門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卻體現出對市民文明素養的充分信任。市民既是公園美景的受益者,也應自覺成為公園環境的守護者,身體力行參與其中,形成文明游園新風尚,只有這樣城市中的綠色才能得以長久延續。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