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經驗:城市綠化垃圾是如何處理的
近日氣溫驟降,強風肆虐,路側樹木的樹葉被大風刮落,成了“落葉地毯”。環衛師傅們也更加忙碌。落葉景觀引發市民好奇:這么多落葉怎么才能確保清掃干凈,打包的落葉最后如何處理?記者就此采訪了環衛師傅和專業人士。
落葉進行集中壓縮打包處理。
環衛工人清掃路面落葉。
問:清掃銀杏葉果有何技巧?
答:多輪次清掃加果實處理“神器”
“和別的垃圾不同,這些落葉屬于‘綠化垃圾’,處理這些綠化垃圾,我這兒是第一步。”11月30日清晨5點,天還沒亮,東城區環衛中心三所環衛工人郝強州已經穿戴好工服、口罩和手套,準備好掃帚、背簍和3個編織袋,駕駛著環衛保潔車輛趕往龍潭公園東門。
“我負責的是龍潭公園東門門口500米路面清掃保潔工作,沿途有近30棵銀杏樹。每年11月前后,工作強度就變大了。”郝強州介紹,進入立冬天氣逐漸變冷,樹葉掉落得更厲害,每天早上路上都能落厚厚一層。郝強州會先用大掃帚清掃,聚成一堆一堆的,統一裝進編織袋內扎緊口,這個過程中,他時刻注意把混在落葉中的其他垃圾分揀出來。這些編織袋隨后會由專門的運輸車輛運送至龍潭中湖綠化垃圾處理站點。早上7點半前,郝強州把道路上的落葉大體清理干凈。9點之后,郝強州轉為日常保潔,用小笤帚隨時清掃落下的樹葉。
東城區環衛中心環衛三所副所長王欣宇介紹說:“我們提前準備了編織袋、大掃把等清掃工具,劃分了清掃落葉的重點路段,責任到人,采取多輪次人工清掃與機械清掃相結合的作業模式。”環衛工人對大面積落葉進行首輪清掃后,再使用小型機械車輛“吸走”犄角旮旯的碎落葉,進一步消除火災隱患。
環衛中心還給負責清掃的師傅們配備了專門用來清理銀杏落果的工具鋼絲刷。郝強州說:“銀杏果落地后,有明顯臭味,踩踏后易黏腳,誤食還有毒性。尤其是被車輛碾壓黏在地上,就更難清掃了,得用鋼絲刷一點點刷下來。等當天升溫后,再對地面銀杏果留下的印跡進行沖刷清洗。”
問:落葉是作為生活垃圾處理的嗎?
答:打包壓縮成“小方塊”實現再利用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二隊隊長彭愛國介紹,整個落葉季東城區落葉總量預計在5000噸至6000噸,目前東城區開放兩處落葉打包點,全區秋冬季落葉等綠化垃圾將會被集中運送至地壇外綠化垃圾處理站和龍潭中湖綠化垃圾處理站這兩個站點,再通過機械擠壓的方式壓縮成塊,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10,每塊大約重800公斤,長、寬均為90厘米,高150厘米。“對落葉進行壓縮打包是垃圾減容的一種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落葉的運輸成本,之后壓縮的落葉被運送到后端進行處理。”
負責對接地壇外綠化垃圾處理站落葉轉運的北京匯真聚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張立鋒說,目前落葉打包和轉運的工作量逐步增加,正在接近頂峰。“前些天每天的落葉已能裝滿一車,每車約30噸。這幾天明顯增加了,能到每天兩車。這些落葉會被運輸到京外進行處理。”
張立鋒介紹,目前利用落葉主要有兩種方式:堆肥和發電。落葉不僅可以堆肥,經過處理后還可以成為生物質燃料,然后進入生物質發電廠進行燃燒發電。此外,據環境經濟學領域專家介紹,目前更多綠化垃圾回收利用的方式也在逐步探索中,如制作成三合板、無煙炭等方法已在部分省市成功實踐。
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龔新宇告訴記者,東城區于11月1日啟動落葉集約化處理工作,日均出動環衛工人3000多人次,重點清掃全區主要大街和胡同。“這些落葉經過清掃、壓縮、打包、運輸等一系列流程,最終回收再利用。我們把落葉納入垃圾分類體系,避免落葉進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減輕后端轉運壓力。落葉與泡沫箱有些相似,都體積大、質量輕、運輸成本高,與此前相比,進入集約化處理流程后,每噸落葉可節約運輸等成本600元。”本報記者 鹿藝佳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