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園冶杯一等獎作品丨歡迎進入N×A超體
蠣礎卯鏈洛橋成,水回灘流自態生
開隙生浸后境合,多頻相棲渚港豐
設計靈感與思路
人工與自然的進退關系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議題,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洛陽江流域生態實驗區的泉州后渚港,它的發展經歷了從“人力渺小”到“人定勝天”的自然體、均衡體和人工體三個時期。
后渚港在“近自然體”時期,水草豐美、野性生長,人工要素隨海絲時期的港口航運功能介入場地,此時后渚港形成人工與自然的“均衡體”。
后渚港近自然體時期
隨著近代基地港口貿易與重工產業的發展,后渚港來到“近人工體”時期。人工的介入大量擠占自然的生存空間,港口淤積衰落、物種失衡、環境惡化、災害來襲,人們逐漸開始反思,但仍未找到場地的煥活之路,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后渚港近人工體時期
從后渚的規劃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嘗試很多方法試圖緩和自然與人工的僵局,如人工修復生態、發展旅游業、制定保護規劃等,但效果仍不理想,生態實驗區的價值仍未得到充分發揮。未來的后渚港應如何重煥新生,海絲文化在新時期的后渚是否孕育著新的內涵?
同在洛陽江之上,千年前的洛陽橋通過“投石夯礎”與“置蠣附生”——人工與自然的交織滲透,千年之后歷經滄桑仍屹立不倒,這一人工與自然的超級有機生命鏈接體告訴我們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和時間智慧。
超級生命有機鏈接體——洛陽橋
在知識與觀念飛速發展的時代,技術使用是人類在時間節點上一次新的選擇。智慧的使用技術,其“超越時空”的性質會為我們走近自然帶來便利。在新時代后渚港不是自然(Nature)與人工(Artificial)的“混合體”(+)而是“互動體”(×),是人與自然的鮮活港灣,是人工與自然的超級乘法,是人地互動協同、元技術監測調控、時間動態演化和智慧傳播交流的“N×A超體”。
我們通過“借力時代”構建后渚港人與自然互聯的技術基底;引入生長模型使生長的建筑與生長的自然在基地內聯動演化;規劃基地融入時間智慧:通過遠期規劃、科學檢測,實現基地動態變化實時調整;通過科教傳媒實現產業更迭、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廣告展示、傳播生態實驗區的規劃智慧。
概念推導與框架構建
我們期待,未來的后渚港將是人地命運共同體、多層級物種同頻共振共享的家園;海絲文化的內涵不只是運輸,更將把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人地協同的生態實驗區智慧向世界傳遞。
后渚港規劃鳥瞰圖
設計亮點與難點
設計過程中的亮點和難點均在于如何平衡好自然與人工的關系,在具體操作手法上予場地不同區域以不同的生長方式,通過“空間滲透”處理人與自然的矛盾。運用山體處理、生境構建、物質連綿、海洋煥活四個方面措施,以“山海韌凈”實現人工與自然的協同互動,在此過程中“空間滲透”與“山海韌凈”并非割裂實施,而是互動推進,緊密相連的。在表達手法上,為了更具象地展現場地未來的發展情景,兩位同學運用漫畫的形式展現物種與自然同頻共振、萬物漫游的家園場景。
生境構建與物質連綿
萬物漫游
參賽感想
在設計的過程中,幾乎每一件小事都記憶猶新。在設計伊始我們就已經萌發了探討“人與自然”關系命題的想法,思考設計的過程中也曾自我否定與掙扎,對于方案的形成也曾躊躇與迷茫,但慶幸最終以一個較為完善的形式展現出了最初想要的結果。由于場地臨海,臨洛陽橋,在方案生成中也發生了與此相關的趣事,例如在某天夜里夢見自己穿行在橋上,又或是漂浮在海中,就像是真實的由北向南,跨過重重隔膜,來到后渚港。第二天大家戲稱又“實地調研”了一次。諸多趣事也拼湊出了我們對于泉州這座城市更深的記憶:“街上有如此眾多的油燈和火把,到了晚上這個城市被映得特別燦爛”這是雅各筆下的泉州,“山海長延綿,萬物共生長”也是我們所期待的泉州。
最后,非常感謝園冶杯提供了一個檢驗設計能力和提升自我技能的平臺,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出團結協作的默契,創作出更注重人地關系的作品。
參賽信息
作品名稱:N×A超體·永續生長——基于人地互動協同與生命智慧升維的泉州市后渚碼頭生態實驗區城市設計
參賽作者:生馨蕾 高芷晴
指導老師:蹇慶鳴 黃晶濤 卜雪旸
參賽院校: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獲 獎: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城鄉規劃類課程設計作品一等獎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參賽團隊
左列從上依次為:生馨蕾 高芷晴
右列(指導老師)從上依次為:蹇慶鳴 黃晶濤 卜雪旸
專家評語
方案針對當前人類城市建設開發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對立與思考,通過梳理歷史上師法自然的智慧,創造性地進行自然與生活價值觀的思考,提出基于人地互動協同的碼頭生態試驗區的城市設計方案,提出針對性的產業策略,并利用數字化技術升維智慧管理,達到永續生長與發展的目標。概念新穎,思考深入,設計連貫整體,成果表達深入,形成了整體化的規劃與設計體系。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 李春青
參賽圖紙展示
編輯:王玥瑩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