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五環外,走進藝術“中間”
圖為北京中間藝術區。
陳書疆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在北京西五環外,有片由劇場、影院、美術館、書店等組成的中間藝術區。在這里,文藝惠民、藝術普及活動常有常新;藝術與科技跨界的科技藝術節獨具特色;戲劇、展覽等藝術體驗豐富。雖然遠離鬧市,中間藝術區仍收獲不少粉絲,成為北京文化活動新地標。
看完下午場電影,到附近吃個簡餐,再回到影廳繼續看晚場的影片,自2016年起,張芙在北京中間藝術區度過了很多個這樣的周末。“這里的音響效果特別好,服務也很貼心,我住在望京,雖然家附近也有影院、劇場,但還是喜歡來這里。”張芙說。
從市中心驅車一路向西,來到接近北京西五環的海淀區杏石口路地區,可以看到一片造型現代簡約的灰色建筑,這就是由劇場、影院、美術館、書店、藝術家工作室等組成的藝術街區——北京中間藝術區。從這里向西望去,西山的輪廓清晰可見。
在北京,大部分劇院、藝術區都位于交通便捷、距離城區中心較近的位置,占據地理優勢。而中間藝術區盡管遠離鬧市、位置偏遠,卻以獨具特色的藝術活動、高水平的作品質量和服務水準,成為北京文化活動新地標。
普及藝術,豐富居民生活
張玲喜歡看演出,不出差的時候,她幾乎每個周末都泡在劇場,是各個劇場的常客。2012年,張玲從西三環搬到了現在住的地方,環境更安靜了,想滿足愛好卻變難了。
那時,中間影院和中間劇場尚未建成,周圍也沒有其他的影院和劇院,想看電影和演出,就要跑很遠。改變發生在2013年。中間劇場開始試營業。最初,為了讓更多周邊居民走進劇場,中間劇場在海淀區政府、北京文創資金的支持下,推出了最低50元、最高不超過180元的惠民票。漸漸地,走進劇場的觀眾多了起來,來到中間劇場演出的作品也更加多樣。人們不僅能在這里看到話劇、古典樂、現代舞、兒童劇等演出,還能夠欣賞劇場與影院跨界推出的“高雅藝術舞臺影像放映”,參與藝術沙龍等豐富多樣的活動。“我希望讓更多人走進中間藝術區,通過我們的努力培養觀眾,也讓他們帶動自己的親人、朋友感受藝術。”北京中間印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云說。
一年后,擁有5個放映廳和一個藝術影廳、能夠容納615名觀眾的中間影院開業。在這里,觀眾既能看到院線熱映的商業影片,又能欣賞優秀藝術片、紀錄片等作品,還可以體驗露天電影放映、膠片工作坊、藝術講座等活動。2015年4月,中間影院首次加入北京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重要放映場地之一,每年北京電影節期間,都有不少影迷來到這家“找起來有些費勁,可是觀影氛圍極佳”的影院。
探索特色,舉辦科技藝術節
場燈轉暗,舞臺亮起,去年10月的一個周日,中間劇場迎來了一群特別的演員。12名來自北京5所中學的高中生帶來兩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短劇,探討科技與人文、理想和現實、當下和未來。
這是2022年第五屆中間劇場科技藝術節特別策劃單元“新月萌芽計劃”的作品展示現場。學習劇本創作,參加專業編劇、導演主講的工作坊,了解舞臺視覺、音響、燈光等專業知識……從盛夏到金秋,3個多月的時間里,這些熱愛戲劇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來到中間劇場,從零開始體驗全流程戲劇創作。
從2018年至今,連續舉辦了5年的科技藝術節已成為中間藝術區的一項品牌活動。以科技與藝術為主題的藝術節并不多見,楊云說,這是中間藝術區發揮所在地區優勢、確立自身特色的一種嘗試。“海淀區科技創新活躍,同時不斷探索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藝術節吸引周邊的高科技從業者和高校師生來到中間藝術區。”楊云說。
動態LED、機械臂、激光表演、VR體驗、聲音劇場、多媒體戲劇……在科技藝術節的舞臺上,能見到許多前衛新穎的技術運用,除此之外,編程機器人工作坊、主題展覽、沙龍、講座、戲劇影像放映等活動也給觀眾帶來了一站式藝術體驗。“希望觀眾可以在一趟觀劇出行中,延長劇場停留時間,盡可能多的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從而彌補劇場地理位置較遠的劣勢,讓大家愿意來、不白來。”楊云表示。
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賦予了中間藝術區與眾不同的氣質。家住北五環外的劇作家李靜也是這里的???。在她看來,中間藝術區獨具魅力,當前,科技對人的影響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藝術的方式回應種種變化,體現著藝術從業者對現實的觀照和思考。
用心服務,讓藝術更好親近觀眾
走入中間美術館的展廳,常能看到許多風格迥異的藝術作品共處一室,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前衛,碰撞出別樣新意。除了專業性較強的展覽,觀眾還能在這里參加繪畫、攝影等藝術普及活動。
在中間藝術區,文藝惠民、藝術普及活動常有常新。去年8月,持續一周的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影視京城”系列主題活動在中間藝術區開展,露天放映了4部電影,吸引了許多觀眾。建筑外墻上掛起一面巨大的幕布,市民三三兩兩結伴而來,在中間藝術區文化廣場層疊的臺階上坐下,欣賞露天電影。自2014年開業伊始,中間影院便攜手海淀區四季青鎮政府文化服務中心,在每年5月到10月開展文化惠民免費露天電影放映活動,累計放映數百場,成為中間影院面向大眾的固定公益項目,為人們帶去美好記憶。
讓藝術更好地親近觀眾,是中間藝術區一直的希望和努力。播放影片的背景和花絮、介紹藝術區的各種特色活動、提示觀眾注意觀演禮儀……為了觀眾有更好的觀影體驗,中間影院在電影節、藝術電影及戲劇影像放映開始前都設置了導賞環節。“導賞是和觀眾交流的過程,每次都有很多話題想和大家聊,大家也會通過介紹了解更多好作品。”楊云說,除了邀請專業嘉賓,更多時候,導賞都是員工自己動手。查資料、寫講稿,每次只有5分鐘的導賞,做的筆記能寫滿三四頁紙。
除了獨具特色的活動,中間藝術區的硬件設施和貼心服務也得到很多觀眾的認可:劇場的觀眾席間距寬敞,頸靠和腰靠舒服,長時間看戲不會太累;有時兩場電影連映,中間間隔時間很短,影院會提供提前點餐服務;放映結束時間晚了,還會為觀眾提供到地鐵站的班車……張玲說:“在中間劇場的會員群里,工作人員發布消息和回復信息都很及時,服務用心親切,我經常來看戲、看電影,和這里的員工們就像朋友一樣。”
“對觀眾多好,都不過分。”這是楊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和中間藝術區一道成長的許多年里,楊云和團隊成員堅持做好內容的初心始終不曾改變。楊云說:“只要還有觀眾愿意支持我們,我們就會持續做下去,相信一定會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藝術體驗。”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