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建成
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營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促進、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日前,西寧市城北區依托柴達木路公園,建成青海省首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
集宣教、休閑、健身、娛樂為一體的城北區柴達木路公園是廣大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2015年城北區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投入項目資金258萬元,將公園整體打造成了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近年來,為更好發揮柴達木路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在引導各族群眾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積極作用,城北區再次對柴達木路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進行提質升級,在公園內新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背景墻、青海省民族團結LOGO雕塑、大型石榴雕塑、融合亭、十二柱長廊等11座具有夜間亮化效果的雕塑群,將公園整體升級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目前公園已實現對外開放。
主題突出 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公園的整體打造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在公園正門處建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背景墻,直觀鮮明地展現公園主題;在龍門兩側和主題背景墻兩側各放置一面“共字鼓”,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同時,還在公園內建造了“五個認同”雕塑和反映歷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卷軸雕塑以及反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歷程的十二柱長廊,十二根石柱上分別雕刻了“十二個必須”的重要內涵,充分體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念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意義的認識,促進各民族群眾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文化浸潤 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公園內融入了先進精神和傳統文化,打造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長廊,宣傳“兩彈一星”精神、“兩路”精神、青藏鐵路精神以及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等的深刻內涵,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牢固的價值認同。建造了以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為理念的“和”字雕塑,以及體現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民族團結的“福”字造型雕塑,表達吉祥,幸福之意,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同時,還建造了一座中國風的融合亭,在融合亭兩側鏤雕“融”“和”二字,象征著各民族團結一致,和睦共處、和諧共生、水乳交融。
宣娛結合 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公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雕塑造型形態各異、八匹駿馬奔騰嘶鳴,園內綠樹蔥郁,流水潺潺,大小廣場、健身器材、綠色步道、高亭長廊等一應俱全,大家在感受靜謐園林美景的同時,深刻體會各民族大團結的融合魅力。同時,還充分利用主題公園不斷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在公園內積極開展文藝演出、精神宣講、游學等各類主題活動,讓游客在休閑娛樂中耳濡目染,加深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與理解,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京冀兩地加快推進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
京冀雙方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應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設立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的重要意義。堅持高位推動,加快推進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步伐。加強協調聯動【詳細】
北京三年內將培養百名園林綠化綜合行政執法人才
此次三年行動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為適應北京“后百萬畝造林”新時代,建設花園城市和全域森林城市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而作出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市委依法治市委執法協調小組《2023年執法協調工作要點》的具體行動【詳細】
山東東營:藏糧于技,鹽堿地變成“豐收田”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三角洲核心,由于海水頂托,黃河至入海口處流速放緩,孕育出一片廣袤的三角洲。這里土壤鹽漬化嚴重,生態環境脆弱,是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利用難度最大的三角洲型鹽堿地之一【詳細】
重慶推進科學綠化試點示范市建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重慶市科學綠化試點示范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全面提升科學綠化水平,加快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