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全景展現 設8個主題區塊
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一角。孔生 攝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隋煬帝登基的第一年,就提出修建大運河計劃:通濟運河,由洛陽東下山陽(淮安);邗溝運河,由山陽南下江都。
時光流轉,一代帝王最終葬于揚州城的蜀岡之上。2014年4月,隋煬帝墓入選“2013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環境整治及景觀塑造工程正在實施,整個公園開始全景展現。
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園里綠草茵茵、高低起伏,主干道筆直向前,支路彎曲延伸。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東西兩個大門,西側大門正對邗江路,入口中間有一塊石碑,大門兩側則是不規則的方石疊砌,上有花紋,別具一格。東側大門比西門規模更大,門北側還有一道石墻,上有“江都”“古運河”“邗”等篆體文字,以及不少隋煬帝留下的詩詞,透著濃濃的文化味和歷史感。
隋煬帝墓自然是公園重點打造的區域。記者看到,在隋煬帝墓遺址上方,聳立起一個造型獨特的保護建筑,仿佛為墓址戴上了“皇冠”。保護建筑造型為“覆斗”,色彩為深藍色,四個角上還有4個同樣造型的小構件。“這一保護建筑外形如‘落地的皇冠’,設計靈感來源于隋唐時期的皇冠造型,由千噸鋼結構作為主骨架進行支撐 。”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這一保護建筑總高度近16米,主體為鋼結構保護棚,長、寬均為56米。
隋煬帝墓南側是一面照壁,似一幅打開的畫軸,再現了古揚州的繁華勝景。墓南側還有一潭長方形景觀水池,從北向南延伸,有幾十米長,水面下有扇形花紋,別致美觀。水池兩側則是兩道南北向的綠坡,整體呈現出山間流水的意境。
隋煬帝墓的東側,則是一處文化景觀區,藏著一片“詩林”,綠樹下立著一塊塊石頭,上面篆刻著隋煬帝所作的詩詞。石頭旁邊,還建有梅花造型的花臺,不僅起到美化裝飾作用,也可供游人坐下休息。
據了解,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以隋煬帝墓為核心,中央為甲字形墓葬遺址保護設施及中軸線廣場,園區分為入口引導區、廣場過渡區(鏡鑒池+照壁)、墓葬本體展示區、歷史環境闡釋區、考古信息闡釋區、詩文展示文化活動區、出土文物陳列館區、生態隔離區等8個主題區塊。“C”字形主園路環繞核心廣場區域,在組織場地功能流線的同時,串聯起各個功能節點。
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還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專項”,并獲600萬元資金支持。隋煬帝墓葬的歷史文化和考古研究價值極高,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將成為我市集遺址保護、考古科研、旅游休閑、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又一標志性文旅地標。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東方園林上半年預計虧損10億至12億元
2023年上半年,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詳細】
川渝攜手建設巴蜀文旅走廊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去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出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攜手拓展文旅市場,合力培育文旅新業態【詳細】
年輕人為何愛上Citywalk城市漫步?
Citywalk(譯意為“城市漫步”)起源于英國,原是一種由專人帶隊,以徒步方式走過特定路線,學習并分享城市歷史文化知識的社交活動。如今作為深入城市街頭巷尾、追求沉浸式體驗的旅行方式,正在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詳細】
北京“揭網見綠”三年增加綠地1.7萬公頃
“揭網見綠”專項行動開展3年來,全市累計完成治理17468公頃,其中2021年完成8924公頃、2022年完成7617.54公頃,長安街沿線、首都機場周邊等重點聯絡線區域全部實現揭網見綠。截至2022年,全市蓋網地塊面積下降了73%【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