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園會揚州園下月開建 效果圖先睹為快
效果圖先睹為快
揚州園,現代與傳統相結合,體現揚州園林南秀北雄、剛柔相濟的風格。
記者昨從住建部門了解到,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將于明年舉辦,占地1200平方米的揚州園計劃下個月開建。揚州園以“大運揚州”為主題,融合“大運河”的相關概念,提取大運河蜿蜒曲折、循環往復的意象,現代與傳統相結合,體現揚州園林南秀北雄、剛柔相濟的風格,展現揚州城市形象、園林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處于中華園藝展示區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即將開工建設的揚州園位于世園會場地中北部,場地西側為該區北部主建筑散花樓,北側為周邊園區,東側則毗鄰絳溪河。揚州園在世園會規劃中處于中華園藝展示區,所在地視線通透。
揚州園在功能上屬于中華園藝展區,因此需要體現園藝文化,著力展現江南園林、揚州大運河等元素特色。為此,展園建設從多個層面融入揚州大運河的文化。一是綠色生態,聯動周邊,構建“山水林田湖草”。二是文化傳承,以共通共融的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園林文化為布局特色。
“江南園林是中國園林的精華。揚州園將運用中國繪畫理論于造園藝術,把自然山水風景濃縮于較小的空間內,與建筑景觀融為一體,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塑造出寬博曠達、層次豐富的園林景觀,向人們展現出一幀幀山水畫頁。”相關人士介紹。
以運河文化為基調
揚州園充分尊重揚州特有的歷史文化,以揚州大運河為源,融入揚州“北瘦西湖、南古三灣”的風景地貌,因地制宜,展示揚州獨特的人文風情以及園林風貌。全園緊貼主題,現代與傳統相結合,體現揚州園林具有南秀北雄、剛柔相濟的風格。揚州園設立了南側主要出入口及北側次要出入口,以運河文化為基調,園中的園路形態靈感取自古三灣水系的形態結合現狀地勢,自北側山地由上而下,運用揚州造園的古法技藝,假山造園,甚是壯觀。
打造載月堂、山月亭
揚州園總用地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景觀鋪裝面積300平方米、綠化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展園建設依托傳統造園手法,融入現代手法,充分運用揚州大運河元素,著力體現富有詩情畫意的美好生活。結合現狀地形條件,通過障景、框景、隔景、借景、對景等設計手法,體現揚州園林寄情于山水、淡泊高雅的境界,運用其空間的組合處理、園林建筑的設計理念、水景旱做的獨特手法、園林山石的安排及園林植物配置等,通過高水準的規劃和高質量的建設,展示揚州文化內涵。具體建設內容包括載月堂、山月亭這兩處建筑物和景觀鋪裝、景觀小品旱溪、假山景石、綠化等。
這位負責人介紹,園中載月堂模仿揚州的鑒真紀念堂設計而成,建筑名稱取自平山堂中“坐花載月”的牌匾之意。“載”字喻船,取運河水載萬物之意,“月”與場地“明月”遙相呼應,呈現風雅。載月堂與場地中的“明月”“竹船”遙遙相望。源源不斷的運河水滋養著揚州的竹、瓊花與揚州人,表現出如今揚州城市的發展正處于日升月恒的階段。
園中山月亭的設計以其中的“山月”為題,表達對各方游子的歡迎與祝福之情。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出自唐代長屋的《繡袈裟衣緣》。公元8世紀,日本長屋親王曾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上此16字偈語,鑒真大師被此偈打動,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偉大實踐之一。
近70種植被扮靚展園
據了解,揚州園植物景觀種植部分,分為幾個特色主題區域。東南有盆景展示區,展現揚派盆景技藝;東北側區域以竹子為主要樹種營造風格特點;旱溪景觀區域,以垂楊柳及耐水濕植物為主要品種;南入口以造型樹為主要樹種;南側背景林以現狀部分保留的樹種,營造常綠背景林。揚州園所栽種的植被,數量近70種,包括具有揚州地方特色的銀杏、瓊花、垂柳,還有紅楓、樸樹、香樟、木芙蓉、白蘭、黑松、五針松、南天竹、紅舞姬、灑金碧桃、鵝掌楸、烏桕、四季桂、桂竹、慈孝竹、金鑲玉竹、荷包牡丹等。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倒計時30天 成都世園會花“開”在即
作為園林園藝行業最高級別的專業性國際博覽會,世園會被譽為世界花卉園藝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共設112個展園、將舉辦活動2000余場……成都世園會會期共186天,將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舉行,正準備迎接來自全球的園藝愛好者【詳細】
“進京趕考之路”主題游徑全線貫通
清華園車站舊址前,巨型畫軸展開,圖上彎彎曲曲的線路串起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河北省唐縣淑閭村、黨中央進京前毛澤東住所紀念址、涿州火車站、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雙清別墅7處重要點位。隨著“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全線貫通【詳細】
北京迎來春花觀賞季:132處公園賞花片區等待游客
頤和園的西堤早春桃柳夾岸、萬壽山后山山桃爛漫、國家植物園(北園)木蘭將玉樹銀花……各大公園的賞花片區等待市民游客打卡迎春。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春花已陸續開放,北京迎來了萬紫千紅的春花觀賞季【詳細】
北京大學生為災后重建鄉村公園做設計
2024屆高校畢業生陸續進入畢業設計和論文的開題階段,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牽頭組織南京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大四學生,圍繞“房山區鄉村人居生態環境災后重建與韌性景觀構建規劃”主題開展畢業設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