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公園超1500個 成都不斷探索公園城市建設實踐路徑
新聞發布會現場 蒲南溪 攝
7月26日,盛夏蟬鳴陣陣,成都大運會城市宣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4場)“綠色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專場舉行。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介紹,成都將以美好的公園城市迎接全世界友人。
優化“綠色”城市空間結構 不只是1500個城市公園
本次大運會開幕式所在地東安湖片區就是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片區之一。片區圍繞東安湖布局體育公園、公共服務、休閑娛樂等功能,合理控制建筑高度、預留望山觀水廊道,營造出大疏大密、開合有致的空間形態,勾勒出濱湖觀山、起伏有序、層次豐富的公園城市形態。
成都東安湖 韋維 攝
近五年來,成都新建各類公園110個、新增公園面積2.4萬畝。截至目前,全市各類公園超過1500個。但是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示范區,要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就不止是建公園。
首先是夯實生態本底,保護好、發揮好自然資源的生態作用。發布會上,成都市公園城市局副局長謝玉常介紹,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綠肺”大熊貓國家公園、“綠脈”16930公里的天府綠道體系、“綠軸”錦江公園,勾勒出以生態為本底的城市空間結構。
為了給建設“綠色”城市空間結構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成都不斷探索公園城市建設實踐路徑,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構建形成了理論研究、規劃技術、指標評價和政策法規四大體系。目前已形成《公園城市——城市建設新模式的理論探索》等20余部研究著作,成功舉辦三屆公園城市論壇,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共識》等30余項成果,公園城市理論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2018-2035年)》等專項規劃陸續出臺,《公園城市指數》評價體系形成,《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條例》《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也不斷出臺。
落實生態監測和保護 探索生態價值轉化
為了服務好大運賽事,今年以來,成都建設了45套賽事場館氣象觀測站、20套通勤交通氣象站、20套大氣電場儀、4臺激光測風雷達,實現各場館、主要交通沿線氣象要素全覆蓋。
發布會上,成都市氣象局副局長廖新運介紹,成都還專題開展了大運會期間氣候條件分析,滾動發布大運會賽區氣候趨勢預測,為大運賽事的賽前、賽中、賽后各項準備工作和應對突發性天氣事件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和科學的參考依據。
而在賽事之外,成都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也做出了諸多努力,為公園城市中的居民創造良好環境。成都利用近50年氣象資料,開展了面向城市熱島、植被覆蓋度、生態涵養、人體舒適健康、城市通風能力等的年際變化研究,從氣候上科學評估公園城市建設成效。邛崍市、大邑縣、蒲江縣先后創建為“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國家級生態氣候品牌。
在水環境方面,成都實施污水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全面推進排水管網普查和源頭治理,已普查市政排水管網1.63萬公里,治理重大病害2153公里。成都市水務局二級巡視員龔志彬介紹,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錦江國控黃龍溪斷面水質已連續36個月保持在Ⅲ類及以上,水生生物增至920余種,水鳥種數由2017年的36種增長到75種,“夜游錦江”等一批深受市民喜愛的水生態產品正加速呈現。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成都街頭多樣主題景觀洋溢濃厚“大運”氛圍
成都大運會的氣氛越來越濃,記者在四川成都的街頭發現,豐富多樣的成都大運會主題元素景觀讓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濃厚的大運氛圍和城市的青春活力。在春熙路,由環保節能材料搭建【詳細】
生態環境部:堅決杜絕生態保護修復中的形式主義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明確,要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詳細】
主題公園“新戰場”大灣區能否勝出?
今年是迪士尼成立100周年,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多城競奪迪士尼樂園的話題多次登上熱搜。雖然不少城市隨后辟謠澄清,迪士尼官方對于會否在中國建設第三座樂園也不置可否,但仍然擋不住粉絲和網友追逐的熱情【詳細】
2023中國(合肥)園林園藝展覽會將于10月舉辦
由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組委會指導,安徽中設國際會展集團主辦,園林、園藝、花卉等眾多行業組織協辦的 2023 中國(合肥)園林園藝展覽會將于 2023 年 10 月在合肥舉辦。展會以“園藝 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通過“會議、展覽、活動、推介”等多種形式呈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