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發布
青海省政府新聞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分為基本情況、總體要求、總體布局等9個章節,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保護管理體系、監測監管平臺、科技支撐平臺、保護措施等內容做了詳細規劃。
《規劃》基準年為2021年,規劃期為2023—2030年。規劃總面積為19.07萬平方公里,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區域全部納入國家公園范圍,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10.58萬平方公里,占55%;一般控制區面積8.49萬平方公里,占45%。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基本建成“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分別管理、分別負責”的工作機制;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系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高寒草原草甸綜合植被蓋度穩步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增強、主要生態功能持續提升;江河徑流量保持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更加優良;雪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健康,野生種質資源得到進一步保護;初步搭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框架;社區協調發展制度逐步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逐步健全。
到2030年,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國家公園共建共享機制更加成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生物多樣性豐富;江河徑流量和水質持續改善;建成獨具特色的國家公園監測、科研和宣教平臺,生態文化發揚光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本建立,全面形成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
根據《規劃》,到203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地綜合植被蓋度提升到69%,濕地面積多年平均保有量不降低(3.12萬平方公里),藏羚羊、雪豹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健康,監測預警體系達到全覆蓋,保持草畜平衡。此外,《規劃》還提出,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上將實現“三區”建設目標,即堅持突出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堅持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協調,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青藏高原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向全世界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運河開始“掙錢”了
流淌千年的北運河,是城市副中心最亮眼的“金名片”。如今,這張“金名片”的含金量越來越足。記者觀察發現,繼北運河(通州段)全線通航后,運河水經濟愈發興盛。今夏,電動沖浪板等體育賽事、音樂美食消費季等相繼在運河畔開幕【詳細】
強勢回歸!黃山風景區憑什么行?
談旅游,越來越多人看向黃山;去旅游,越來越多人來到黃山。無論是“人從眾”的旅游客流,“網紅小火車”等爆款產品,還是“上黃山”多次登上熱搜,市民和游客都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黃山風景區的強勢回歸【詳細】
山水人城和諧相融 成都已建成6500余公里綠道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成都,累計建成各級綠道6500余公里;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家園逐步修復;龍泉山上5萬畝儲備林年內即將落地……雪山下的這座公園城市【詳細】
貴州這個市: 打造生態宜居“深綠城市”
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下、武陵山深處的江口縣,森林覆蓋率達77%,有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中國十大生態旅游景區、全國100個最美麗的地方、國家森林旅游示范縣等名片【詳細】